四本书 2023新版均已发行 ,点击链接看简介
也可加微信购买: 牛老师 736491854
选择题答案:ADBCA DBDBD CBDAC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7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冰斗和U型谷是典型的冰蚀地貌。因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高度基本相当,故常依据不同时期冰斗位置来分析气候变化规律,用U型谷特征判断冰川活动期次和规模。图7为根据我国西北某山区冰蚀地貌特征而编制的模式化图(忽略局地因素影响).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F为断层,它改变了冰斗③和⑤的原始位置。
(1)判断各期次冰斗的先后顺序,并简述U型谷发育过程。(8分)
(2)结合冰斗和U型谷特征,闸释该山区的气候变化。(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展开全文
东莞依托区位优势(图8),制造产业起步早、发展快,但2008年后多个行业的制造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当地政府于2014年开始推进制造产业“机器换人”(图9),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与搭建服务平台,助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织向各环节(核心零部件制造、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生产系统集成)企业在东莞快速发展。生产系统集成环节技术含量高,企业主要由当地相关企业衍生。
(1)简述使用工业机器人对东莞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影响。(4分)
(2)说明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纵向分解并在东莞集聚的益处。(6分)
(3)阐述工业机器人生产系统集成环节的企业在当地衍生的有利条件。(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经济(GDP)密度、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气自净能力和地形等是影响大气PMzs浓度高低的主要直接和间接因素。依据近年来大气PMs浓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山区坝上(1)、北京平原(Ⅱ)、冀中南内陆平原(III)和沿海平原(IV)四个区域(图10)。
图10
(1)分析该地区大气自净能力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2)推断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相对大小,并概述主要原因。(8分)
(3)从人地协调视角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别化对策。(5分)
(二)选考题:共8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19.[选修3:旅游地理](8分)
位于广西中部石漠化治理片区的环弄拉生态旅游区,通过引入山地马拉松、公路自行车、攀岩等现代体育赛事,并进一步挖掘龙舟、独竹漂等民族特色活动资源,打造“体育+民族特色活动”的旅游发展模式,推动当地旅游业迅速发展,使曾经的“石头山”变成了当地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简述该地旅游发展模式中体育赛事和民族特色活动的不同作用,并说明该模式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启示。
20.[选修6:环境保护](8分)
陂(bēi)塘是通过人工截蓄自然径流而形成的小型水体,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我国南方某地在地表排水沟生态修复过程中,从传统陂塘智慧中找寻灵感,结合沟谷地形,修建了串联式陂塘体系,围绕陂塘配置多种水生植物,营造大众游憩空间。现代陂塘在落实生态文明观、建设美丽家因进程中被赋予了新功能。
概述传统与现代陂塘的不同功能,并说明该案例对生态工程建设的启示。
有需要课件的老师,请打开下面链接,每个都精心设计:
新教材必修一课件:
新教材·湘教版·必修一22个地理课件合集
新教材必修二课件: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二节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教学设计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三节城镇化的进程与影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三节城镇化的进程与影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