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将去何方?_蒙古_中国_匈奴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蒙古国 何方 蒙古 中国 匈奴

提起蒙古国,说到古老中国的北方,也许人们首先会想到蒙古包、弯刀和战无不胜的骑兵。

然后才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和风沙漫漫的戈壁;之后,才是它轰轰烈烈的历史,或已渐行渐远的辉煌。

这一切,仿佛离我们很远很远,又好象近在咫尺。

只因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诞生过很多骁勇善战的民族。

两千年前,匈奴人让秦汉王朝吃尽苦头,动辄大军深入风卷残云,然后收刀入鞘,扬长而去,等揭不开锅后,又卷土重来,搞得边民人心惶惶,寝食难安。

多年后,汉武帝横空出世,并手握两张王牌一一一卫青、霍去病。飞龙将军率部长驱直入,把匈奴赶出祁连,“不教胡马度阴山”。

最终建立河西四郡,中止贡献绝色美女,不再用和亲换取和平。

至此,匈奴分离。

北匈奴人一边向西逃亡一边哭泣:“失我祁连山,使我蓄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西去中亚后,又在那边制造事端,掀起波澜,和当时的日尔曼人一样成了世界秩序的破坏者。

南匈奴几经分划,不管称呼如何变化,几百年后便消声匿迹,终于投进了祖国的大融炉。

随之,匈奴之祸解。

展开全文

北方是块神奇的土地,继匈奴人逃亡之后,一个叫鲜卑,名不见经传的民族又从大兴安岭纷至沓来。

不久统一北方。

汉人没有象抵御匈奴人一样防范它,因为中原认为他们只是一群野蛮落后、不曾开化的狄夷。

事实上,鲜卑人比匈奴人要高明,他们的首领到洛阳朝拜,看到了万家灯火、琳琅满目,羡慕得眼睛都要直了。

于是他们接受听封,采取步步蚕食的方式向中原挺进。

他们可以忘却自己的祖宗,背弃曾经的母文化,只为“一路向汉”这个理想;只为追逐南面的富庶和光明。

他们有铁骑,他们有弯刀,他们居然误打误撞,叩开了中原的大门。

几百年里,鲜卑混入中原,掀起了魏晋南北朝的纷争,随之自由组合,视建国如儿戏,前前后后历经十六国,五个分支胡乱中华,让这块土地进入了暗黑时代。

如果不是隋唐建立国家的大一统,鲜卑人可能要把黄河水引回天上去。

花开花落,冰雪消融后,北方的牧场绿草青青,倔强的柔然摇身成了北方霸主。

但终究昙花一现,被北魏势力逼去西陲,北魏现炒现卖,顺便露了一手怀柔政策,柔然便土崩瓦解。

接下来,契丹又横空出世,这个“镔铁”国家雄踞北方,与中原争辉,风头差点盖过了黄河以南。

它的国土辽阔无边,数也数不清,一时间名扬四海,让周边邻邦差点和中国混为一谈。

二百一十九年后,契丹灭。

神奇的是,灭掉它的却是一只“蝼蚁”,是最初仅有1500人的金国军队。

完颜阿骨打背负血海深仇、用满腔怒火一次次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神话,最后以弱小兵力把契丹这个庞然大物掀下了神坛。

另外,金军还做了两件事:灭掉中原的北宋,强占蒙古高原,在金与蒙古之间挖掘千里壕沟,只为抵御草原上的篾尔乞人、塔塔儿人、泰赤兀人等蒙古人。

他们还隔三差五地屠戮部落的精壮,抢掠妇女和财物,带走能工巧匠,谓之“减丁”。

一时间,蒙古高原铺满血腥,奶香不再,与此同时,阴山南北的牧场磨刀霍霍,准备反戈一击,不久刀剑呼啸,掀起千万丈洪尘。

一百多年了,金也该结束了。

只因江山易帜,生死循环;只因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只因这片土地上即将诞生一个可以强大到征服世界的王朝一一一元。

草原上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胜似一部宏大的史诗。

接下来,一个胆识过人,骁勇善战的草原猎手出现了,他就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英雄?还是世界秩序的破坏者?

成吉思汗是复仇者?还是豪强霸占的国家统领?

关于这一点,我们很纠结。

我们一边对他的故事津津乐道,茶余饭后总爱谈及他的辉煌。因为他所到之处令对手闻风丧胆,铁骑辗过的地方就是他的疆域。

从小亚细亚到花剌子国,从黑海到雷州半岛,从伊朗高原到汉江,蒙古王朝不仅仅是鼎盛,而是把疯狂演绎到了人类的极致。

战马搭起弯弓,落地之处,四夷臣服,无不顶礼膜拜。

然而,我们在歌唱这种荣光之时,又倍感耻辱。

因为他灭了金国,掘了西夏,他的子孙忽必烈又挥师南下,所到之处哀魂遍野,让中原文明荡然无存。

弯刀和利箭所向批靡,随后将王庭定在大都,把汉人分为三六九等。

外族的入侵不光是让山河沦陷,他们还想把禾苗拙壮的田野改造成臭哄哄的牧场。

残亘断壁、城镇空旷,晨曦与晚霞落泪。

荣光和羞辱相互交织,梦幻与现实在咫尺间,我们到底该怎么定义这个草原上的“蒙古”呢?

朱元璋来了,一个伟大的和尚从皇觉寺出发,即将匡复汉室河山。

徐达、常遇春用北伐把蒙古人赶出大都,驱回了北方草原;狡猾的王保保也难再定北元乾坤,从此蒙古王庭居无定所,迁徙和流窜又变为常态。

不久,蓝玉摸黑把大军开到捕鱼尔海(贝尔湖),冲入军中帐,让北元交出玉玺,王公大臣集体投降,蒙古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随后朱棣屡次亲率大军北上,最后两次象集体游猎一样,蒙古骑兵不知去了哪儿。

但那片荒原上,蒙古还在,而且一直都在。

清廷对它推行了怀柔政策,因为孝庄太后就来自草原科尔沁。

而且清廷的后妃较多来自蒙古部落,皇室之间与蒙古贵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说血肉相连。

不过,清廷为防范它卷土重来,依例将其划为省级行政区,由将军管辖,置库伦办事大臣,统辖喀尔喀四部、唐努乌梁海与科布多路蒙古骑兵。

蒙古与中原王朝一路走来。直到1911年,清王朝破产了,这才昭示着它即将离开。

同年,外蒙古宣布“独立”。

但取而代之的北洋政府也并非软蛋,与蒙古的幕后支持者沙俄举行了艰苦卓绝的谈判,于1915年6月7日签订《中俄蒙协约》,从法律意义上保住了外蒙古的主权。

1919年,外蒙古取消“自治”,要求恢复旧制,中国政府宣布中俄之间的协议无效,守卫西北的徐树铮将军率部入蒙,外蒙古回到祖国的怀抱。

1945年,国民政府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条约》。但国民党步入了苏联人的圈套,表面看似民主公投,实际外蒙古却完全在苏联人的掌控之下。公投结果,外蒙古走了。

说直白说,这是一场政治上的较量,也是军事力量的对决,国与国之间不乏弱肉强食,苏联最终以不可告之的目的把“蒙古国”推向了联合国。

被逼无奈之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只好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后与苏联交涉未果,从此才与蒙古国签订了《中蒙友好互助条约》。

外蒙古永久地“离开了”。从匈奴人的横冲直撞,到徐将军的河山匡复,一切都成为过往云烟。

外蒙古“离开”成了中国人永远的痛。

蒙古国幅员辽阔,面积达156万平方公里。当年曾是全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后被哈斯克斯坦取而代之。

蒙古国没有出海口,没有不冻港,没有温暖如春的花园城市,也没有寸土寸金的经济特区。

他们身处荒凉地带,漫漫黄沙卷起千堆雪,孤独而苍茫;他们只有两种选择,如果想融入世界,要么向北飞越俄罗斯领空,要么向南通过中国。

多年前,他曾是沙俄手中的一枚棋子,几经周折,离中国而去。

好在它夹在中俄之间,自然成了两国的战略缓冲。

如果两国修好,倒相安无事,但若兵戎相见,形式就不容乐观了。

有一点,让中国人特别难以接受。因为蒙古国敌视中国人,而中国人对他还一直保持着那份难以割舍的柔情。

可是他却把当年的沙俄奉为天神,称他们为“解放者”,声言是沙俄让他们逃离了苦海,恢复了自由。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近几年,蒙古国的几项举措似乎又耐人寻味!

2015年9月29日,蒙古国总统额格贝格道尔吉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突然宣布,蒙古国将实行“永久中立政策”。

这一决定不管是有奈还是无奈,相信是他们作出的明智决定。

我们甚至可以理解为,中国的强势崛起让它警醒,这个南边的邻国不再是那个苦难深重,任人宰割的国度了。

自强把中国带进了一个最暖春季。

今年早期,为支持中国抗疫,蒙古国给我们捐赠了三万只羊,经过体检后,它们坐着空调车过口岸抵达武汉,抗疫工作者已经收到了。

而中国也没闲着,不久前用三万份核酸检测试剂、好茶予以回馈。让万水千山传递着温情。

最令人诧异的是今年3月,蒙古国政府正式通过《蒙古文字国家大纲》,决定从2025年起,全面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

也许蒙古国想要找回当年的“荣光”。

因为在沙俄的驱使下,蒙古国否定了祖上文化,使用斯拉夫文字已快八十年,蒙古国人大多已忘记了母国的文字,而今只有依靠内蒙古有识之士的倾囊以授。

以上事例到底隐喻着什么,笔者不敢胡乱猜测,但至少可以肯定,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因为对蒙古国人来说,斯拉夫文与他民族的回鹘文毕竟有天渊之别,不是民族的自然会水土不服。

突然想起,前些年蒙古国哈韩、哈日、哈美、哈俄,还加入了什么集团,与某国举行联合军演,想引入第三方势力制衡中国。

然而中国却气定神闲,一如既往,用广阔的胸襟抱之以微笑。

另外,无论你地底下埋葬着多少资源,中国只根据你的出口量悉数纳之,让你看清楚谁才是你的掠夺者和绑架者。

还有,无论蒙古高原上吹拂过来的风多么寒冷,当你进入中国这片国土时就会变得温暖如春。

最后,我们不会嘲笑你破烂的机场,更不会揶揄你停在湖泊上中的“海军”。

在此,只想弱弱地问一句,蒙古国,你将去何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