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思灵泽兮一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什么意思
-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讲的是什么如何理解
- 曹操说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渭我何求吗
思灵泽兮一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什么意思
思灵泽兮一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
此一句出自东汉文学家王逸《九思·悯上》,是一首代言体辞赋。“悯上”其实就是怜悯自己的意思,本篇的题旨是王逸对屈原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表达怜悯之情。
原文
《九思·悯上》
哀世兮睩睩,諓諓兮嗌喔。
众多兮阿媚,骪靡兮成俗。
贪枉兮党比,贞良兮茕独。
鹄窜兮枳棘,鹈集兮帷幄。
罽蕠兮青葱,槁本兮萎落。
睹斯兮伪惑,心为兮隔错。
逡巡兮圃薮,率彼兮畛陌。
川谷兮渊渊,山阜兮峉峉。
丛林兮崟崟,株榛兮岳岳。
霜雪兮漼溰,冰冻兮洛泽。
东西兮南北,罔所兮归薄。
庇廕兮枯树,匍匐兮岩石。
蜷跼兮寒局数,独处兮志不申。
年齿尽兮命迫促,魁垒挤摧兮常困辱。
含忧强老兮愁无乐,须发苎悴兮顠鬓白。
思灵泽兮一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
待天明兮立踯躅。
云蒙蒙兮电鯈烁,孤雌惊兮鸣呴呴。
思怫郁兮肝切剥,忿悁悒兮孰诉告。
灵泽:神灵的恩泽。喻君恩。膏沐:洗沐润泽。沐浴君恩。兰英:兰草的精英,兰化也。若:好似。踯躅zhí zhú:以足击地,顿足。徘徊不进貌。
【译文】
哀伤世俗怕看人,巧言善辩会奉承。
众多小人爱逢迎,柔弱顺从已成风。
贪官污吏一群群,忠臣贤士孤零零。
天鹅放逐枳棘林,鹈鹕聚集帷幄中。
野草鬼麦色青葱,香草稁本都凋零。
看到如此假和乱,内心阻隔失本性。
徘徊彷徨草木丛,沿着小路慢慢行。
大川河谷深又深,高山峻岭峰连峰。
树木茂盛长成林,草木挺拔一丛丛。
寒霜白雪纷纷降,薄冰厚冰亮晶晶。
不论南北和西东,都无地方可安身。
栖身躲避枯树下,匍匐爬行岩石中。
局促蜷缩寒风里,独居荒野志难伸。
生命短促寿将终。
坎坷挫折常困辱,担心年老含忧愁。
须发蓬乱鬓发白,希望滋润有甘露。
怀抱兰花持杜若,站立徘徊等天明。
云雾蒙蒙电闪烁,孤雏惊恐在哀鸣。
心中愤懣摧肝裂,满腔忧愤告何人?
本篇在内容上,先是渲染了奸人当道、忠良被弃的昏暗现状;接着又刻画了主人公苦闷彷徨、满目凄凉的状况;最后描写屈原独处山中,孤独憔悴、满腹才华却不被用的凄怨心情。作者通过这些场景描写,表达了对屈原的相知之情。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讲的是什么如何理解
记不得是一首歌的歌词里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句诗,还是哪个电影的台词里有这句,反正,我这个对语言文字敏感的人,听到这句话,便记在了心里,并循声而去,于是遇见了《国风·王风·黍离》,也遇见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这首全文是这样的: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黍(shǔ),是北方的一种像小米的有黏性的农作物;稷(jì),也是古代一种粟或黍类粮食作物;
离离,是指一行行的排列的作物;
行迈,便是行走的意思;
靡(mǐ)靡,是说行走得很缓慢的样子;
中心,就是心中;摇摇呢,是心神不定的样子;
而悠悠,是遥远的样子;
噎(yē),堵塞,是说食物卡在食管里了,这里用来比喻心情太忧闷了气逆在了胸口影响了呼吸……
这首诗就是《诗经》四字一句的诗体,前面几句当中“苗、穗、实”者,一字的变化,说的都是生长中的粮食农作物,也就是说庄稼在那里继续自然地生长着;而“摇摇、如醉、如噎”,是以代表摇摆恍惚和痛心疾首的语句,表达心中的烦闷忧悒和不安;而从“知我者”开始后几句,相同的语句重复表达着一个意思,就是,了解我的人知道我心中的烦忧是什么,他们能理解我,不了解我的人,怎么知道我到底要什么呢?我要问苍天啊,是谁,让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整首诗以《诗经》特有的真切朴质的语体,表达了亡国之忧闷苦楚痛不欲生的心情。
这是一首的表达亡国之恨亡国之思的诗,它以《诗经》特有的朴实真挚的表达方式——人的情感真实地合于自然的景物之中,真切而直白,简单而执着地述说着亡国之痛。
地里的庄稼还在疯长呢,却再也看不到故国曾经的繁华与昌盛了,哪里是我的家我的国,哪里有我的归宿?
忧国忧民家国情怀,有时候难以被世人理解,我只好只好问苍天,与天地对话。
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情到深处人的孤独!
此时不知怎么,眼前浮现出了屈原的身影: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被放逐的形容枯槁的屈原说:“天下都浑浊不堪,独我清澈透明不被污染,世人都迷醉不醒,唯独我清醒不迷,这就是被放逐的原因了。“
忧国忧民的品质,高尚的人格,即便放逐,即便流离失所悲苦交加又怎样?他们拥有着真正绝世而独立的美德!
原创回答,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经请告知删除,欢迎各位参与留言讨论
曹操说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渭我何求吗
看了下竟然问了两遍,这么执着。曹操东汉末年的人,“知我者谓我心忧”是《诗经》里的句子,时间上大概是西周到春秋阶段。
《诗经》不是曹操写的,你要问曹操感叹过这句话没?我只能说历史没记载,也不知道你是怎么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的,不过《让县自明本志令》有类似的思想在里面。
《诗经》
这首诗歌总集收录了很多诗,300多篇,所以人们常说的诗三百就是指《诗经》,核心思想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就是尊崇先王之道,各尽其心。
里面分了三个大部分《风》、《雅》、《颂》,你问的这句就是出自《风》的部分,这部分还细分了十五个小章节,其中的章节《王风》的篇目《黍离》就写了这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渭我何求”。意思比较好理解,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有什么寻求。
《诗经》的篇目太多,绝大部分不知道作者,但时间上肯定不会是曹操写的,因为曹操是东汉末年人,这个时间顺序上,是西周——东周——秦朝——西汉——东汉,前后跨度至少是700年以上。
所以不懂为什么牵扯到一起。
曹操
曹操除了政治军事方面,文学方面也是大家,《曹操文集》二十多篇诗词。
我在想你是不是记岔劈了?比如想问的是《短歌行》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或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要说类似的可能是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这是表达自己思想和经历的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文章。写于公元210年,这一年,曹操在邺城修建铜爵台,周瑜去世、鲁肃接替,庞统被刘备拜为军师中郎将,刘备还窝在荆州、没有入川。
这时曹操已经在208年废三公,当丞相,所以蜀吴两国都在发动舆论,说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恰巧汉献帝给曹操四县、三万户封赏,曹操借此推辞掉了其中的三县和两万户,留下了一县一万户,并写了这篇文章。
这里面倒是有符合这句话类似语句,就是这段“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意思大致是,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
转换下说法,就是不知道我的人,以为我身居高位有什么图谋。其实知道的人呢,正如他的妻妾,可能深知他的心意。加上曹操曾在后文继续说道,没有手中的权力和军队,是怕会遭到别人陷害,为自己和子孙考虑,不能只贪图还政于上的虚名而招来实际的杀身祸患。
这么一看,是不是很像“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呢?
当然,这也不过是曹操自己说说的,在小王看来,东汉末年诸侯并起,崩坏的局面要想自保不容易,特别是官渡之战前,“衣带诏”的事,和幽禁伏皇后、毒杀皇子一事,已经让曹操回不了头了。
这文章创作两三年后,曹操逼死荀彧、进位国公,没有被道德所束缚,做法非常现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