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口近亿,国土却仅有中国的三十分之一,为何还有大米出口?_越南_水稻_种植

越南与中国的交流很早,其北部领土在赵佗南越国、西汉至唐交趾郡等时期,均是传统中原王朝的版图,甚至在明朝永乐年间越南大部一度并入过大明帝国,因而整个越南受汉文化影响颇深。

古时的越南人起源,大概是地处我国两广、岭南地区的百越族人的一支。

在当时的周、晋、齐、鲁等中原传统礼乐文明国家眼里,这些越人披头散发、刻满纹身,聚集在高山深谷里呼啸着捕鱼、打猎、采集,野果、鱼类、毒蛇、青蛙有什么吃什么,浑身上下一副蛮夷的特征。

往后,随着黄河、长江流域文明不断向南方延伸,百越人也由原始的刀耕火种、渔猎采集,过上了耕作定居的生产生活模式,比如水稻的种植。而且随着百越人的不断迁徙,水稻种植圈也在不断地扩大,其中一支就来到了现今的越南。

越南国大部分属于赤道热带区域,因而整年气候湿热、光照充足,十分适合水稻这类对阳光、水源需求较大农作物的生长。如若排除台风、水涝等自然灾害影响,一年收获三季稻米基本没有问题。

整个中南半岛西高东低的自然地理特点,让地处半岛最东边的越南境内,形成了红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两块冲积平原,为其提供了足够面积的优质水稻基地。河网从横密布的环境,又使得越南水稻种植区灌溉十分便利,节约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及基础设施投入。

展开全文

越战结束后越南人口恢复较快,作为传统农业国家,有将近有75%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水稻的种植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越南将近1亿的人口,无疑为水稻生产提供了庞大的劳动力基础。

获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越南境内大约33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有60%是适宜开展农业生产的耕地和林地,经越南人从古至今不断开垦,至今已具有多达700万公顷的水稻种植规模。

近些年,通过引进中国高产杂交水稻、增加机械化肥使用,以及加大鼓励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等措施,越南水稻产量迈上了新的高峰。

以2019年度为例,越南大米产量预计为2860万吨,2018年为2790万吨。预测大米出口量预计为660万吨,这个出口数字规模仅次于印度,也就是说越南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水稻出口国。

虽说越南大米出口能力数一数二,但就口感和品质来说却不是上乘。由于越南水稻是一年三季种植,用短周期换高产量的结果,就只能在味道上做出牺牲。所以越南的大米吃起来,离我国的东北大米还是有很大一段距离的。

况且,以越南近几年的发展战略,大量引进工厂、外资,走中国改革开放模式的发展道路已是显而易见。可以预见,将来越南的农业人口,必然会出现向工业、服务业的大量转移,对劳动力依赖极大的水稻生产,也将走向精简化道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