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有趣何惧孤单?带着文化旅行,哪怕身边仅有一个导游都嫌多余_北京_天坛_祈年

带点文化去北京旅行,不光能看见和摄影师镜头里一样唯美的风景,关键还在于能听到这些美景就像一位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咨客,用他们饱经风霜又不失热情洋溢地为你讲述这些胡同、四合院、中学、大学、美食、名人和皇家园林及顶级建筑群的前世今生因何而招人喜欢的价值与延续至今的意义。

最近刚认识一位主编杨小升,翻看了一眼他集结的26位文艺名流眼里别有洞天的北京城,突然感慨若没有中华情和赤子心,估计也写不出与历史一样厚重壮观的游记吧。

先不说北京城里记忆里中那些至今还冒着热气儿的原汁原味的北京滋味,先来看看26位其中之一张守仁眼中的天坛和你看到的可有大不同?

“天坛”可是北京的稀世珍宝,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里的杰作!

试想一下,一个形单影只的英俊少年,孤单地坐在天坛周围的某一台阶沉思,这可是皇帝率领文武百官祭天的地方,这么庄严肃穆的地方,他也许在想,即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帝至此也要走下玉辇,脱去龙袍,换上祭服,虔诚跪拜,敬畏上苍。

思索着,只见他箭步流星独自来到圜丘坛,迈过青石铺的坛面,站到中间“天心石”上说着话,体验和天庭通话的感觉,据说站在这个位置,说话声音真的沿着台面向外传播,遇到圆周上等距离的栏板只需0.07秒就能返回和原声混合,便形成了奇异的扩音效果。

只见他在圜丘坛上来回踱步,你以为他是数砖头吗?对,围绕天心石第一圈是9块,依次第二圈18,27,均以9的倍数递增,直到坛面第九圈81块。就连台阶的石面和周围的栏板也是以九的倍数递增,每层台阶也都是九级。

“九”是至阳之数,代表至高、至上、至尊、至贵。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通向“九重天”的地方。

又见他从圜丘坛向北,绕皇穹宇,经成贞门,至丹陛桥,这桥可是一条链接圜丘坛和祈谷坛的中轴线。穿过500年树龄的柏林御道,端详祈年殿的殿体,真是一个美字了得!

“祈年殿”可是建筑中世界绝品,给人以尽善尽美的视觉享受。若走进殿内,忍不住惊叹,它又是时光艺术的典范之作。

大殿内层的4根龙井柱区间,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中层12根金柱区间,表示一年有12个月。外层12根檐柱区间,代表一天有12个时辰。中外两层共24根柱子区间,则说明一年有24个节气。再加上内层4根大柱子,共28根,显示周天28座星宿。

祈年殿内的柱子如此精心设计,把中国古人测得的天文知识具象化了,因此它成了天体的象征。

游累了,坐在柏林旁的椅子上休息,发现祈谷坛一带古树参天,苍翠浓郁,森然肃穆。

这些侧柏、桧柏、柏抱槐、莲花柏、九龙柏等,单这些古树名木,犹如活化石一般,见证着这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场所历史之悠久。

面对祈年殿这座史诗般的伟大建筑,深感凡人的渺小和卑微。

天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仅是中华民族天文、哲学、建筑、数学、音舞、礼仪、祭祖,饮食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写照,更是我们这个拥有智慧生命的蔚蓝色星球上的共同瑰宝。

展开全文

嗨!绕了这么大的弯子,还以为自己真对天坛这么熟悉,其实这是在一本《好一个北京:作者笔下的北京》里节选26位文艺名人其中的一个景点。

想要了解更多的原汁原味的北京生活还是请您亲自翻开这本《好一个北京……》,亲眼目睹藏在北京城里的甲第连云,绿槐荫里;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胖狗肥丫头等一律在这本书里能有声有色地再现。

疫情当前,《好一个北京:作者笔下的北京》是送给居家旅行者最好的礼物。先在书本中寻觅些你向往的北京风景,然后等疫情消失之后,让你健康的身体跟随你有趣有料的灵魂和大脑一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故地重游,岂不快哉!美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