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擦亮法治文化“城市名片”_法治_文化_阵地

近年来,宿迁市始终把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建设法治宿迁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着力对法治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创造性转化,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通过建设一批法治文化传播阵地、推出一批法治文化精品力作、形成一批法治文化理论成果,不断增强法治文化的引领力、传播力、感染力。

合理规划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建好用好各种法治文化阵地,提高利用率和群众参与度。加大对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法治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整合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法治文化元素,先后建成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34个、大运河法治文化品牌项目3个、法治文化特色园1个,形成了多元化法治文化阵地集群。

加强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推动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社区文化、乡土文化、行业文化等有机融合,建设与城乡环境协调、与生态环境融合的法治场馆、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等法治文化景观项目。依托泗洪大王庄党性教育基地、宿北大战遗址公园、青伊湖镇口头庄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成功打造了8条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体验线路。大力加强基层单位法治文化形象塑造,加快推进法治“微景观”建设。大力提升县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质量,有力推动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确保实现全市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100%。

推动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新性发展。加大对全市法律文化历史遗迹、法律文化典籍、文物的保护和整理,真正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传下去。坚持挖掘好、利用好宿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法治元素,将其植入手工技艺、传统美术、戏剧曲艺、民间舞蹈等宿迁特色民间文化,融入历史街巷、名人故居、历史遗存等场所,嵌入传统节日和民风民俗活动。

丰富优秀法治文化产品供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激励引导基层法治文化工作者和群众文艺爱好者走上“前台”,积极创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法治文艺、法治故事、法治动漫等作品。广泛开展“美好生活·德法相伴”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持续擦亮“法治夜市”“法治文化村村行”“以案释法基层行”等宿迁法治文化品牌。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公共文化机构、社会组织将法治题材纳入文学艺术创作、舞台艺术表演、影视剧制作等,着力打造一批在全省有影响的思想性强、地方味足、艺术性佳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 李想 王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