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古城的商业_镇平县_镇平_巨龙

阎英明 挖掘整理 贾元武 编辑

镇平古城座落在秦汉古道上,北上中原,南下荆湘,有利于接纳四方文化。

清王朝中叶,山陕商客看准了这一有利地势,纷纷入镇,在镇平建山陕会馆多座,中转九州十八府商货。此一行为,不仅给镇平带来了经济的发展,还大大提升了镇平人的商贸意识。祖祖辈辈守庄稼地里的镇平人,渐渐学会做生意了。加上本县域盛产丝绸、玉雕、土布,来往行商较多,城东关和城西关的骡马店,每日住宿行车不下百辆。

民国时期,古城的丝绸大布、京广杂货、中西药店、饭馆、酒馆、剃头店、住宿店遍布大街小巷。1937年至1944年间,随着省政府及大批省直机关、学校、银行等迁镇,还带来了开封城的“新生饭庄”、“大梁春”、“梁园”、“盛大饭庄”、“国民旅社”、“中央旅社”、“万年春”浴池、“花园”浴池、“新华”浴池等,大大的繁荣了镇平城区的服务行业。另外铁货业、药业、金银首饰业、京广杂货,也很盛行。涉及行业55个,商铺506个。其中,“四时行”、“信义泰”、“隆聚祥”等较为驰名。当时,比较有名气的有:

荣寿堂药铺。乾隆年间创办,又叫许家药铺,位于中山街中段,雇有大把式、二把式、另有7名相公,在全城20多家中药铺中当属首位。

太平时黄酒。商号设在城隍庙西隔墙,也就是后来的药材公司处。掌柜王腾阁,门面是小圆圈门,东侧竖一木招牌,上写“太平时”。

永记福懋永。1932年创办于宅后,即新华书店隔墙,经营英国亚西亚汽油公司美孚汽油公司生产的煤、法国生产的虎头牌白兰地、各种香烟,人们称其洋靛铺。1937年又在上街口另设门铺经营酱菜、糕点,另取字号“福懋永”。

光复烟厂。李武堂创办,厂址花园街,厂名取抗战胜利之意光复,生产“曙光”牌香烟。李武堂任经理,许建坤、杨守荣等六位为六个副经理,从原料收购、加工、生产到销售,各有司职,150名工人,日产10-26箱香烟,是镇平第一家使用电灯照明的,南阳电影队来镇平放电影用的是该厂电源。

隆记铁货。马兴元“隆记”铁什店,146年经营史,相传四代,店址在现财政局旁边,前门店后作坊,兴旺时期,东家、掌柜、伙计达23人,到马筱房这一代,还有13人。1950年马筱房被推选为镇平商会会长,1984年加入省书法协会。他们除了完善自己生意,还带出了马厚阉的“元兴成”、吉子星的“天兴隆”、于怀富的“福源祥”、赵炳旸的“老威隆”、田均国的“天信”、田均禄的“久大”、“豫大”印刷厂、“恒久”印刷厂、“新民”印染厂、“新华”印染厂、“恒大”毛巾厂等21家商号,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商业帮派。

四时行商行。商行创办人赵子奉,原名“豫昌”,在救济院下街经营丝绸,后借“四时行与,百物生焉”之意取名“四时行”,于今县文化馆大门西立新商铺,业务网点扩大到西安,在西安设有“四时行”分号,还向兰州、平凉等大西北地区派人常驻,搜集行情、招徕顾主。同时,从上海购进棉纱、洋布、杭纺、丝绸、染料,运往西安往大西北销售。除了进上海洋货外,还把镇平的“26”柞绸,大批量的推销过去,同上海的“大丰”、“久成”、美商“华旗”、日商“三井”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正常时期,“四时行”的从业人员达40余人。

大成书馆。“大成”书馆是镇平出现最早的文化用品商号,旧址在中山大街察院口东100米处路北。经营项目除图书、文具、玻璃、镜框、纸张外,还印制作业本、报表、账册、广告和学生课本。设备有石印机三部,木刷机两部。人员有账房、师傅、徒弟、店员,最多时达18人。几乎包揽了全县的公文、布告等印刷业务和绝大部分的笔墨纸张等文化用品的供应。创办人宋恩溥。

展开全文

山东烧鸡。山东烧鸡馆座落在今县文化馆东边,由山东人侯希山来镇经营。据侯希山当年称,他从山东带来的那罐卤汤,相传了好多代。烧鸡是山东扒鸡的基础上,加进了他们自己的独有泡制。此烧鸡,经营红火,多被达官贵人所用。新中国成立后,侯希山曾被请到省城,为中央领导人特别制作烧鸡。

镇光照相馆。经营人李砚村,投资300万旧币从武汉购回一套照相器材,于察院下街路东盖五间门面楼,开启镇平城的第一家照相经营。当时没有电灯,特拉了一些白布帘子,利用日光调节光线,设有玻璃照相室,冲洗胶卷暗室,还有各种布景。雇佣员工2-3人。

戏园。戏园在城隍庙下街,路西。王二少供养的高台曲班,越调班,多在此园演出,也招揽外地戏班到此设场。没有门票,只卖茶水。正常情况下,下午演一场,晚上演一场。门前天天贴戏报,告知演出戏名、主要演职人员。曾从这座戏园子里,走出了“白菜心”、“小白鞋”、“浪八圈儿”、“柴清奇”等“名角儿”。

其它商号。隆聚祥,东家章洪强,经营布匹,座落盐店口。

德顺恒,东家梁库臣,经营颜料,座落中山大街。

久成,东家杨隧之,经营丝绸,座落西门内。

老凤祥,东家郭洪恩,经营全银手饰,座落中山大街。

三民医院,东家王廷理,医疗,位于南大街路西。

五州西药房东家库泽民,西医疗法,位于察院口路北。

安昌,东家王建堂,茶叶,位于县衙门口。

(2019年11月 阎英明 挖掘整理 贾元武 编辑 )

【清末民国镇平城门】

【镇平地方自治时的彭禹廷】

画像上书:“无私为民”。右边书:“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全心全意服务民众。”左边书:“精神长存,虽死犹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932年镇平农民借贷所五百文】

【镇平县侯集镇彭公祠外景】

【镇平县侯集镇彭公祠内景】

【镇平县老庄镇彭公祠外景】

【镇平县老庄镇彭公祠外景】

【镇平县戒烟所出所证存根】

这是民国24年(1935年)的“戒烟所出所证存根”,证明这个人的烟瘾已经解除了,存根作为政府档案保存。

【镇平县地方行政干训所毕业纪念章】

【1943年镇平县地方行政干训所】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那个时候镇平县的干部有穿军装的(腰里海扎有武装带),也有穿中山装的,还有穿长衫的。这可能与他们的职务不同有关。从发型上来看,干部们以寸头居多。

【1943年镇平县禹廷镇路条】

【民国时期镇平县城曾家街】

【民国时期卢医区公所】

【民国时期贾宋区公所】

【民国时期石佛寺门店遗存】

【镇平县华安乡公所证章】

【镇平县文艺表演《红太阳颂》】

背景上是毛主席像,写的是:“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你还可以看到当时镇平女性的标准发式。

【1951年侯集中学第三次参加军事干校报名同学留念】

【1954年镇平县第一届人代会开幕典礼合影留念】

【1960年镇平县首届科协代表大会】

【1965年镇平县临时食用油票】

【1966年镇平县纺织品公司】

【解放后镇平县农民旱船表演】

双节期间,镇平民间素有古饰表演的传统,但受封建思想和世俗偏见的影响,镇平女子都不愿参加表演。早期的表演中,还都是清一色的男演员。照片中,旱船里“坐”的本应该是大姑娘或小媳妇,但所有的女角都由男演员反串。

【镇平县驻军在农业学大寨和批林批孔大会上】

标语上写的是:“切实抓好大事,深入批林批孔。”

【镇平县委组织部批林批孔专栏】

【七十年代末镇平县府前街】

时置灯节,侯集镇抬桩古饰进城表演,队伍行进到府前街。大街上人山人海,连两边的楼上都是人,可得注意安全哦!

【1987年镇平县王启明革命烈士证明书】

【镇平县杏花宾馆】

【镇平县电影院】

镇平县电影院现已不存,当年谁去那里看过电影、泡过妞?地点就是现在的锦上花超市,不过当初门前有小广场,比现在要宽阔。

【镇平县电影院的电影票】

【镇平县巨龙神宫娱乐中心专用章】

“镇平县巨龙神宫娱乐中心专用章”,章面正圆形,外沿有阳刻的圆形边缘线,正中心阳刻一枚正五角星,以五角星下面两脚水平线为始为终,沿圆形边缘线呈弧形左起阳刻反文“镇平县巨龙神宫娱乐中心”,五角星下面两脚水平线下左起水平横排阳刻反文“专用章”。此章为该单位(公司)的公章。

【镇平县巨龙神宫门票】

这是一张镇平县巨龙神宫娱乐中心的完整门票,主体图案为彩色手绘巨龙神宫大门上雕塑形象,外加淡黄色宽边方框,方框内侧上缘左书“镇平县杏花园”六字,右书“巨龙神宫留念”六字,左右文字对称分布,字体黑色隶书。门票左侧设置副券,竖排“副券”二字。门票右侧设置存根,竖排“存根”二字,两字之间有预设距离,正好可以打码,该处用打码器竖打横排的七位阿拉伯数字编码。该编码或与门票售出数量有直接关联,与财务记账发生关系。

门票上还有一些红色印油痕迹,文字内容不太清晰,或为指定日期,或该票已经盖销。

【镇平县巨龙神宫外景】

巨龙神宫曾是镇平县的地标性建筑,位于312国道镇平县城北环段路北,大致位置当在彭雪枫纪念馆西边,曾经是盛极一时的娱乐场所。游玩者从龙头门口进入,从龙尾出来。

其内容与十八层地狱有关,恐怖异常。有人指其搞的是封建迷信。该项目开放后一两年的样子就扒掉了(大约在2000年),可谓昙花一现。

镇平曾出版戏曲光碟《大烟鬼》、《赌棍》等,就是在哪里取的景。

图/文转自:青春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