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园:方寸之间的绿美东莞样本_公园_口袋_建设

“推窗见绿,出门见园”是市民的普遍愿景。近年来,随着东莞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个个方寸大小的袖珍公园,悄然走进人们生活里,不仅提升了城市的颜值和品质,更提升了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2年,东莞持续加快推动口袋公园建设,全年共完成口袋公园175个,其中精品口袋公园36个,年度完成率约117%。各镇街(园区)充分发掘现有空闲土地资源,结合场地的特点和本土特色,打造出一个个特点鲜明、精彩纷呈的口袋公园,均完成年度目标。

2023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展老村旧村环境提升试点,加强闲置地、边角地、镇村交界地等的整治。推进“一社区一公园”建设,全市社区公园普及率达到100%,实现“推窗见绿、开门进园”。

提出实现“推窗见绿、开门进园”目标,东莞底气何来?不妨先看看这些写在大地上的“口袋公园”经验。

“黑点”闲置地变“绿点”活动地

口袋公园作为市民家门口的绿色活动场地,不仅要在“如何更美”上想点子,更要在“整治黑点”上下功夫,先要净、才能美,这是建设口袋公园的题中之意。

作为2022年度建设类型中占比最大的一类,以“化黑点为绿点”的优秀建设案例不胜枚举——高埗镇低涌村一闲置地,曾被媒体曝光为卫生黑点,积存垃圾问题突出,环境恶劣。高埗镇投入40万元对其进行绿化改造,在原地打造口袋公园,新栽植行道树、铺设草坪,并增设休闲步道、健身设施,再将周边老房子增加墙绘,道路两边划上停车位,现如今已是村里的网红打卡点、村民聚集地,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提升。

低涌村口袋公园建设前。

展开全文

低涌村口袋公园建设后。

榕树下的老城区“展新颜”

在城市发展中,老城区往往城市建设密度高、人口密度大,再重新选址新建口袋公园缺乏成片闲置土地,所以口袋公园建设要依托现有公园绿地进行改造,结合现有古树、大树的保护升级改造,让市民茶余饭后的“老地方”展新颜。

凤岗镇的玉泉街心口袋公园,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宜人舒适环境”作为构思的出发点,在尊重现有地形基础上设计微地形,防止水土流失,以现有大树为景观节点,设置树下纳凉座椅、景观特色廊架,营造色彩丰富的花带、花境,打造美观、自然、雅趣的休闲活动公园,营造出一个具有生态型、现代感且充满乡土绿色情怀的街头绿地景观,使得口袋公园更生动、自然、富有层次感,丰富了市民的景观体验。

凤岗镇玉泉街心口袋公园改造前。

凤岗镇玉泉街心口袋公园改造后。

乡土文化有了“新载体”

口袋公园建设要注重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协调以及和在地文化元素的融合,因地制宜,让口袋公园在绿美环境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乡土民俗传播的载体。

厚街鳌台公园对菊湖原有自然生态景观进行升级改造,结合东莞唯一“三甲留墨”的鳌台书院,融入在地文化基因,以《鳌台王氏族谱》中描绘的“鳌台八景”为核心意象,打造了公园独特的八大主题景观,重塑出一个“水清、岸绿、景美、文承、人和”的人文景观空间与生活游憩空间,搭建了厚街文脉的重要传承基地,也将成为厚街对外展示悠久历史和厚重人文的重要窗口。

鳌台公园巧妙地将历史、人文和记忆镌刻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之间,人文与景观交相辉映,极具观赏价值和人文价值。漫步园中,既能领略自然风光的秀美,又能感受到书香氤氲的人文精神,获得精神与生活的双重享受。

鳌台公园建设前。

鳌台公园建设后。

家门口有了遛娃“好去处”

在口袋公园建设中,东莞注重城市“一老一幼”群体活动空间打造,依托口袋公园实现老幼活动功能需求。

虎门镇镇口儿童公园,将原先的黄土裸露、满地砂石的闲置地进行升级打造,种植观赏乔灌木,设置造型可爱的滑梯,铺设供居民散步放松的休闲步道,放置棋盘石桌、景观灯、弧形靠背石凳等设施,划分儿童游乐区、家风家教宣传长廊、文明建设宣传区、绿植景观区和休闲娱乐区等,让公园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带孩子前来玩耍的好去处,也成为镇口社区营造优良家风家教环境的场所。

虎门镇镇口口袋公园建设前。

虎门镇镇口口袋公园建设后。

街旁景观激活空间“新可能”

口袋公园作为街景再利用的有效手段,可以提高步行区的美学魅力和功能,供路人临时歇脚停留,也会变成街坊邻里的集会地。

凤岗镇天堂围村桥陇河水滨口袋公园,结合街旁绿地和河堤,更换原来单调的统一铺装,沿街旁打造线性口袋公园,设置儿童游乐、健身休闲设施,在道路街角打造特色景观节点,发掘自然本底特色和历史文化,通过乡土叙事、特色步径设计、本土植物生长环境恢复等,营造生态道路景观,结合碧道建设完善设施,提升市民行走中的绿色体验,引发新空间更多的可能性。

凤岗镇桥陇河水滨口袋公园改造前。

凤岗镇桥陇河水滨口袋公园改造后。

东莞市城管局表示,接下来,东莞将立足“双万”城市新起点,以市民绿色活动需求为出发点,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为市民打造舒适宜居的生活圈,努力构建生态城市美景。

【记者】马新杰

【来源】东莞市城管局

【作者】 马新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