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斯亮与她的两个同母异父的哥哥_井冈山_来发_孩子

#头条创作挑战赛#

陶铸和曾志只有唯一的一个女儿,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陶斯亮。但是陶斯亮却有两个同母异父的哥哥,因为曾志与陶铸结婚前有过两任丈夫,并且还育有孩子。

年轻时的曾志,陶斯亮的母亲

曾志1911年出生在湖南省宜章县,原名曾昭学。1924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院,1926年改名曾志,意思是要为女争志气,这年10月15岁的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曾志任中共衡阳地委组织部干事,不久因工作需要与组织部长夏明震(夏明翰的五弟)结婚。

1928年22日年仅21岁的夏明震牺牲了,此时曾志17岁,但她已怀有夏明震烈士的骨肉。(夏家一门英烈,夏明翰、夏明震(五弟)、夏明衡(四妹)、夏明霹(七弟)四兄妹都为革命牺牲。夏明翰留下了著名的诗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展开全文

蔡协民

曾志这时怀有身孕,担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党委办公室秘书。

17岁的曾志特别坚强,虽然挺着大肚子,但是工作起来很玩命。这一切被蔡协民看在眼里,他被曾志的坚韧所吸引。

蔡协民表示,他接受曾志,就会接受她肚子里的孩子,因为孩子是英雄的后代。

曾志与蔡协民在一起没多久,上级命令向井冈山转移。

上井冈山没多久,曾志就生了一个男孩,当时是1928年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

17岁的曾志没有带孩子的经念,加上当时连大人都吃不饱饭,孩子没有奶水吃每天都饿得嗷嗷哭闹。

当时有个叫石礼保的连长愿意收养孩子,曾志就把刚出生26天的儿子交给了石连长夫妇。他们给孩子取名叫石来发。

陶铸、陶斯亮、曾志

后来曾志与蔡协民到福建工作,又生了两个男孩,大的孩子出天花早夭,小的孩子取名叫蔡春华。

后来蔡协民因叛徒的出卖在狱中英勇就义。曾志带个孩子不方便做地下工作,她又忍痛把蔡春华送给了当地的一名医生抚养。

曾志后来与陶铸结婚,1941年时生下了女儿陶斯亮。因为工作需要,陶铸夫妇调往东北,独自把陶斯亮留在了延安。曾志把女儿交给了一位经历过长征、靠得住的残疾军人杨顺卿抚养。

陶斯亮与父母

杨顺卿后来带着五岁的陶斯亮历经艰辛从延安一路走到东北,把她交给了时任辽吉省委书记的陶铸。这时的曾志身边才第一次有孩子长期相伴。后来杨叔叔陪着陶斯亮度过了快乐的童年,直到解放后杨顺卿在贵州省委招待所工作,才离开陶斯亮。

陶斯亮与大哥石来发夫妇、二哥蔡春华夫妇在井冈山家门前的合影

其实曾志一直都很挂念自己的两个儿子,她也托人去找过。

她在广州任市委副书记时,委托福建省委的同志先找到小儿子蔡春华。

蔡春华小时候生过重病,取了两根肋骨,所以长得矮小、瘦弱。当时找到蔡春华时他已经17岁了,每天在街上卖杂货为生。

曾志把小儿子接到身边一起生活,陶斯亮才知道自己还有个哥哥。蔡春华被送到学校去读书,后来分配到军工企业里上班,也算是自食其力吧。

曾志与大儿子石来发以及孙子在长城上合影

曾志委托中央派往井冈山的慰问团寻找到大儿子石来发,这时他已经20岁了,是个老实憨厚的农民。

石来发做梦也没想到亲生母亲是广州市委的副书记,他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来到母亲身边。

曾志让石来发到工厂里做工,因为没有文化,又不习惯工厂里的规章制度,他自己也心灰意冷,要求回到井冈山去照顾奶奶。

石连长夫妇去世得早,石来发由奶奶抚养成人。

石来发的全家福

曾志答应儿子回到井冈山去生活,从此石来发扎根农村结婚生子,早已是儿孙满堂。

后来石来发给母亲送去一大包井冈山里的石蛙(当时不是保护动物),这是贫穷的石来发能够拿出的最好的礼物。

曾志回井冈山石来发家里,石来发用家里最好的饭菜招待母亲

80年代,曾志把孙女石丽接到北京,并把她送到北京旅游学校读书。

陶斯亮后来把侄女石丽带到广州,把她介绍到大企业里工作。后来石丽在广州安家,嫁给了一个富家子弟为妻。(这是陶斯亮同志文章里所介绍的)

陶斯亮与两个哥哥的关系很好,石来发和蔡春华一把年纪了,叫陶斯亮从来不喊名字,都是叫“妹妹”,而陶斯亮一直都喊石来发叫大哥,蔡春华叫二哥。

特别是母亲曾志去世后,陶斯亮与两个哥哥走动得更近、更频繁。

现在陶老的年纪也大了,但是思维还非常灵敏,经常为正义、为老百姓、为国家发声。她的文笔还是那样的流畅,那样精炼,直击要害。

《弹窗》为北京甚至全国的老百姓发声,各地才放宽政策,才不敢层层加码。

陶斯亮有句话叫做“我是靠社保养老的草根”,这多么接地气!

陶老和哥哥是普通人,至少她自己是这样认为的。可是我们认为陶老和她的哥哥都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但是从来不享用特权,这一点就非常了不起了。

文:青柠檬故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