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警方最新发布!家有中小学生的注意了!_诈骗_被骗_学生

目前各中小学正在放寒假,在享受美好假期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骗子们是没有假期的。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沈阳公安特意总结了一些未成年人常见被骗的类型和案例,请家长提高警惕。同时,由于未成年人缺乏社会经验,易受犯罪分子诱惑,家长不要轻易告知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

案件回放 中小学生被骗事件多有发生

案例一:1月17日15时许,某中学生在家中刷短视频时,看到一个某明星直播线下有QQ群,于是添加,之后该学生根据对方提示将微信余额截图发给对方,并收到对方发来的收款码,称扫码后付款0.01元后可领取福利红包和某明星亲笔签名照。之后,学生按照对方提示使用家人手机进行一系列操作,下载一款手机软件,最终被骗4200元。

案例二:1月16日,某中学生在QQ空间看到扫码进某明星粉丝群提示,之后该学生添加进群。群内提示把微信余额截图发到群内,超过20元的可免费领取某明星签名照或红包。该学生将截图发出后,收到对方发来的收款码让其支付。该学生支付成功后对方称其是未成年导致该公司资金被冻结,后该学生又按照对方提示用母亲手机进行一系列操作,最终被骗27197元。

案例三:1月16日17时许,10岁小学生在某QQ群添加QQ好友刘经理,后在刘经理诱骗下,使用家人手机下载某鲜生App,并在上面购买礼品卡,被骗走19999元。后刘经理又提示小学生使用家人手机进行一系列操作,通过花呗扫码向刘经理支付4999.75元。前后被骗24998.75元。

案例四:1月17日13时许,11岁小学生在家中刷短视频时无意间看到一个领取“迷你世界”(游戏)皮肤QQ群,进群后,群内跳出一个QQ号,称小学生提供“迷你世界”游戏账号可获赠游戏皮肤。之后小学生在对方提示下,向对方发送父亲的微信号截图页面。此时,对方称小学生有盗刷皮肤嫌疑,需添加某QQ号进行解冻。在对方一步步诱骗下,小学生又添加另一QQ号,并扫描某二维码、开通免密支付功能。当日从14点43分至15点,该小学生父亲手机先后收到23笔微信扣款,共计被骗8050元。

警方分析 未成年人为什么会被骗?

沈阳警方介绍,中小学生因年龄小,辨识能力差,在使用手机打游戏、浏览网页的过程中,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诈骗分子通常会以赠送游戏装备、发福利、发红包、搞活动等手段诱骗甚至威胁中小学生向其转账、购买有价券票进行赠予、直播刷礼物等方式对其进行诈骗,侵害行为一旦发生,中小学生不敢及时向父母反馈、不能保留证据、不能准确讲诉被诈骗经过,导致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难度加大。

因此警方紧急提醒,父母、学校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建议学校老师在上网课之前对学生进行防诈提醒,拒绝添加陌生的社交账号,拒绝相信陌生人的诱导,同时,父母也要管理好手机和支付账号,不要向中小学生透露自己的手机支付密码,并取消免密支付功能,避免中小学生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 未成年人及家长被骗方式有哪些?

1.缴费诈骗

骗子在班级群里使用班主任的头像、昵称,冒充班主任老师,发布虚假缴费信息,引诱学生转账。例如“我是班主任X老师,请将书本费、资料费共计200元打入学校财务账户:xxxxxxx,户名:xx”

展开全文

2.网络游戏虚假交易诈骗

骗子在社交平台、游戏社区等发布买卖游戏装备、游戏账号、低价销售游戏币等广告信息。诱导受害人在虚假的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然后骗子用“注册费、押金、解冻费”等名义诱导其付钱,最后将受害人拉黑。

3.刷单诈骗

骗子通过网页、论坛、社交软件广泛发布兼职刷单广告,号称给网店刷单“足不出户、日赚千元”,诱骗未成年人到网络平台上购买特定物品刷单,承诺交易成功后将本金和报酬一并返还。然而受害人一旦进行刷单,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扣取其本金。

4.冒充客服诈骗

骗子冒充购物网站客服工作人员给未成年人打电话,说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的购物信息、个人信息,谎称购买的产品质量有问题,需要进行退款赔偿。然后引诱同学在虚假的退款理赔网页中填入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从而将卡内钱款转走。

5.冒充熟人诈骗

骗子盗取学生微信号、QQ号后,冒充学生本人向学生的亲戚、朋友借款,或者以学生发生交通事故、得病等为由,要求学生亲戚、朋友转钱。

6.网络追星诈骗

通过伪造后援会或是明星本人社交账号等的方式来对追星群体进行电信诈骗。常见方式有伪装明星、明星粉丝群应援打榜、进入明星粉丝群收费等形式。

警方支招 中小学生怎样才能远离电信诈骗?

远离电信网络诈骗,沈阳警方提醒中小学生要注意这些——

谨慎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谨慎加入陌生群组。不要随意扫描不明二维码,或点击未知链接。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自己与家人的信息,如家庭住址、手机号码、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码、验证码以及任何密码等。不要轻信网上不正规的兼职,特别是酬劳比正常市场高出许多的兼职,所有要求交定金的工作要三思而后行。不要轻信所谓的“官方”,所有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执法部门绝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要求转账。如发现被骗后应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及时报警求助。

作为家长要注意,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以免其受骗后进行大额转账汇款。控制孩子的压岁钱或零花钱随意支出,建议帮孩子存定期或者限定流水金额。经常对孩子上网课使用的电脑、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检查,查看社交及银行账户的支付款项。给孩子的微信设置转账24小时到账,如果不幸被骗,也有充足时间挽回。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沈阳晚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指尖客户端、沈报全媒体记者:杨硕

编辑:任子剑 实习生:李松音 责编:闫继伟 高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