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新蓝图 提升首位度_徐州_高质量_发展

港务区亿吨港

展开全文

新春伊始,徐工消防铆足干劲冲刺“开门红”。 张俊哲 摄

□ 本报记者 张涛 杨琦

1月30日,徐州市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动员全市上下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主线,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跑出发展“加速度”;号召广大干部对标先进、奋发作为,在全市进一步营造“百舸争流千帆竞”的浓厚氛围。

从产业强市到科技创新,从深化改革到扩大开放,从绿色发展到民生改善……过去这一年,徐州经济稳步复苏、稳定向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58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高于上半年1.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0.4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实现“V”型反转。

今年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信长星明确提出,徐州要在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完善产业支撑、创新引领、枢纽联通、品质生活等功能,把国家的规划“定位”变成发展“地位”。紧跟省委部署,徐州新年伊始绷紧弦、拉满弓,擘画全年工作蓝图,以“起步就要冲刺”的姿态,加快建设区域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双向开放高地。

负重前行 克难奋进

“全面展开创新引领资源枯竭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布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有力推动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落地落实、结出丰硕成果,在感恩奋进中交出了合格答卷。”年前召开的徐州市两会上,徐州市市长王剑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总结过去一年徐州所取得的成绩。

看经济,徐州主要经济指标逆势而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17.4亿元,同口径增长3.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03亿元、增长1.6%,增速居全省第2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0584.4亿元、9317.9亿元,分别增长6.8%和16.4%。

看产业,徐州产业强市建设步履坚实。以大抓产业、重抓制造业为导向,徐州谋划构建“343”创新产业集群,进一步明确布局定位和发力重点。去年,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跃居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3位。重大项目支撑有力,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10个,成功落地招商引资“1号工程”项目22个,其中百亿级项目3个。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44.2%。

看创新,徐州创新动能成长壮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47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636家。新引进领军人才641名、专门人才5357名、大学生51205名。云龙湖实验室获批省重大科研设施预研项目,“城谷区院”改革有序推进。新增省级研发机构52家,国家级科创载体实现县(市、区)全覆盖,4家省级以上高新区排名全部进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7.2件,成立淮海经济区首家知识产权法庭,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看布局,徐州办成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省委省政府专项出台进一步支持徐州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意见,徐州打造“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获得高含金量政策支持,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高起点启动建设,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加快编制,“343”创新产业集群加速构建,重大产业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中国安全及应急技术装备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为徐州未来发展积蓄了更强动能、开辟了广阔空间。

看民生,徐州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年度52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市区易涝积水点治理、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加快推进,高考本科达线率创历史新高,区域医疗服务高地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等工作进展有力,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奋楫笃行 万里可期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把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的总定位总要求,这既是时代赋予徐州的新机遇,也是国家和省赋予徐州的新任务。

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五个“下更大功夫”,要求全市上下牢记总书记视察徐州时“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最新部署要求,激发“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内生动力,砥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昂扬斗志,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

在建设区域经济中心上下更大功夫。围绕加快提升中心城市经济首位度,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标杆;锚定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的奋斗目标,各板块要集中力量培育壮大2—3个特色优势产业,形成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各专班要与各板块携手联动,以一个个强产业撑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深入开展“招大引强”突破年行动,推动招商引资“1号工程”实现更大突破。

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上下更大功夫。在科创平台体系打造上力求突破,推动云龙湖实验室集聚一批高端专家,在深地科学、深地装备方面深耕细作、拓展延伸,引领带动一批未来产业落子布局;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上力求突破,工程机械产业要积极抢占产业链价值链高端,以技术“登顶”为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筑起“高峰”;在人才引进培养上力求突破,聚焦“高精尖缺”高层次人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的引才政策,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做好引进人才后的精细化服务,着力提升在徐大学生留徐率。

在建设教育文化中心上下更大功夫。充分发挥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等驻徐高校科创“策源地”作用,实现教育强市、产业强市互动并进;注重发挥文化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作用,扩大徐州作为两汉文化发源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建设贯穿城区南北的历史文化轴,真正把徐州打造成为世界级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系统研究人口、人力、人才问题,进一步稳定人口增长、扩大人力资源、加速人才集聚,推动创新创业创造的资源要素加快汇聚、成为徐州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在建设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上下更大功夫。要着力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围绕打造客货并重的干线铁路网、层次分明的现代公路网、通江达海的内河水路网、辐射区域的航空服务网、通勤高效的轨道交通网、功能齐全的能源管道网这“六张网络”,不断巩固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要加快发展壮大枢纽经济,以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和全省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市为抓手,加快破解瓶颈制约,错位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打通“公铁水”多式联运堵点,持续降低物流成本,深度研究淮海国际港务区、高铁生态商贸区等重点片区布局规划,推动徐州由交通枢纽向物流枢纽转变、区域枢纽向国际枢纽转变。

在建设双向开放高地上下更大功夫。深入研究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破局之策,系统推进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环境建设,聚力打造彰显徐州特色的全方位、高水平、宽领域的双向开放格局;大力推动经开区、高新区等开放园区在对外贸易、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等差异化发展、协同性融合,持续提升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国际邮件互换局等平台运营水平和开放能级,以高能级平台支撑高水平开放;支持优质企业“抱团出海”、争抢订单,加快实现由承包型“走出去”向集成式“走出去”转变。

壮阔征程 磅礴起势

击鼓催征,踔厉奋发。新年开新局,徐州紧锣密鼓布局产业建设,促进项目发展,力争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兔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宋乐伟带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工的考察路线,重温殷殷嘱托,汲取奋进力量,激励全市上下奋跃而上、飞速奔跑,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开好局、起好步。

次日,徐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就壮大实体经济、培育“343”创新产业集群、打造区域科创中心、推动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安排。

紧接着,便是1月30日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一场场会议,一件件部署,推动全市上下形成齐心协力促发展、奋勇争先干事业的生动局面。

将招商引资视作评判高质量发展能力的“大擂台”、检验高质量发展实绩的“主战场”。1月29日上午,徐州经开区召开招商引资部署推进会,以招商引资的强力推进、强劲突破实现新一年强势开局。会议一结束,由徐州经开区主要领导带队的招商分队就坐上高铁外出考察项目。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徐州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城市首位度的基础支撑。时间不等人,发展不等人,徐州各地正铆着一股劲儿,要把发展的节奏拉上来。

一个个大工程大项目,见证徐州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在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徐州生产基地,一辆辆重型自卸王鱼贯而入,一车车渣土精准倾倒在既定位置,一旁等候的挖掘机、推土机随即舞动巨臂,将土摊平、压实,配合默契、井然有序。

“比亚迪电池项目从大年初三起恢复施工,主要从运河祥苑工地和徐工环境项目工地运输土方进行回填。”徐州经开区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于小宇说,根据计划,项目将争取用一个多月时间完成土方回填任务,紧接着开始土层夯实、地基施工。

江苏淮海科技城内,各企业开足马力赶订单、稳步有序抓业务。淮海科技城管委会坚持开年即开工、开局即冲刺,加大保障力度,全力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力争实现首季“开门红”,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交通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官”。春节以来,徐州在建的3条地铁全线各标段不间断施工,徐州中欧班列累计到发8列,深度服务本地及周边外贸企业,进一步拓宽对外贸易通道。工程机械、家用电器、汽车配件、日用百货等“徐州制造”搭乘中欧班列远行海外。

每一颗汗水浇灌的种子,都会在春天发芽。希望的“种子”一经播下,必将在徐州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