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进到东“强”,再造广州新能级_广州_枢纽_增城

广州东部枢纽。

广州东部,交通脉络正在延展,产业合力正在形成,战略空间正在打开。

由中心城区出发一路向东,从黄埔到增城南部,在这片广袤的平原上,次第排开广州开发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广州科教城、增城开发区等省级乃至国家级重大平台。从交通互通到产业协同,坚持制造业当家,从东进到东强,广州东部枢纽开始显露雏形。

枢纽片区最为显性的是交通枢纽的功能。在广州东部枢纽,大湾区国际班列中心的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国家级重大项目正在建设,广州东部(新塘)交通枢纽中心连接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两大国际空港,汇聚国铁、城际、地铁等多条轨道交通以及密集的高速、公路一体化路网。

交通枢纽不仅能带来人流和物流,还有利于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交汇。广州东部枢纽,正好处在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的交会连接点。立足交通枢纽建设新型城市综合体,打造广州东部要素集聚高地、产业发展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将东部枢纽建设成为“黄金内湾”辐射影响周边区域的中心点,是提升广州东部战略定位的必经之路。

展开全文

广州对在东部地区规划建设战略性发展空间,推动深度融合发展,有着迫切需要。一个攥指成拳的强大广州东部方可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等中心任务,并全力为广州乃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本版采写:郑慧梓 刘珊 王一晴 本版供图:增宣(除署名外)

交通篇

大道如虹通四方

综合性交通枢纽历来是广州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作为城市交通“大动脉”的交会处,广州东部枢纽正在成为广州城市发展强有力的支撑点。

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推进广州东部枢纽等重大平台、重点片区规划编制;推进新塘站、增城南站、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等9个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增天高速等9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

轨道交织,客货两兴。以新塘站为中心,9条交通轨道未来将在此汇集。围绕增城西站,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项目将打造成为“交通—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与新塘交通枢纽形成广州东部客货枢纽“双轮驱动”。

交通兴则城市兴。重大交通枢纽节点渐次落成,推动着广州东部崛起,对接广深两大都市圈,远联粤东、长三角、京津冀,打造远及欧洲、南通东盟的世界级物流通道,将客货“流量”转化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本。

大网络▶▶

九轨汇集通联湾区

3月开春,奔着新塘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工程计划在今年竣工的目标,东部枢纽新塘站的建设工地上依旧繁忙。截至2月,东部枢纽新塘站站场建设已完成超八成,周边集疏运路网项目进度过半,新塘站换乘提效工程也已先行启动建设。

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先行军”,也是观测城市谋划布局的“风向标”。

广州“东进”的步履不停,轨道交通线网的汇集处成为焦点,位于广州增城的新塘站随着“东部枢纽”概念的提及热度再增。

这里是“东部枢纽”的中心。《广州东部枢纽地区发展规划》采购招标文件提到,将以广州东部枢纽(新塘站)为核心的约100平方公里区域,划为广州东部枢纽地区发展的核心区。

从轨道交通的密度而言,广州东部需要新塘站。作为广州市“五主四辅”中的重要交通枢纽,新塘站是9条轨道交通线路的汇集点,包括广汕高铁、广深铁路2条铁路,穗莞深城际、新白广城际、佛穗莞城际3条城际线路,以及广州地铁十三号线、十六号线、二十号线、二十八号线支线4条地铁线。覆盖地铁、城际、高铁多个层级的轨道交通线路,赋予新塘站优越的“内通外达”交通优势,为打造城市东部增长点,区域发展“以点带面”提供交通支撑。

向内,以新塘站为起点,地铁十三号线通达广州第二CBD所在的鱼珠片区,地铁十六号线连通增城南站,地铁二十号线直连广州地标广州塔,新白广城际更直接打通与白云机场、广州北站枢纽的连接通道。作为广汕高铁的一部分,计划在今年开工的广州东站至新塘站五六线工程将把广州东站与新塘站连结起来。

向外,广州将往东、再往东。地铁二十八号线支线、穗莞深城际、佛穗莞城际、广汕高铁、广深铁路将为广州与东莞、深圳、粤东地区连通互动提供交通支撑。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在对广州东部地区深度融合发展研究中提出,广州东部地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顶部、广深两大都市圈对接前沿,已经处于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阶段,面临着整体跃升的重大历史机遇,肩负着促进广州协调发展、广深双城联动、辐射带动珠江东岸乃至粤东地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历史使命。

肩负广深两大都市圈对接的使命,东部枢纽“向东”也“向西”。今年,佛穗莞城际被纳入《广州市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广州段计划年内开工。根据此前国家发改委的批复,佛穗莞城际西起佛山东平新城,经过广州芳村、鱼珠、新塘至东莞,未来将串联佛山、广州、东莞三座城市的核心区。

大通道▶▶

高铁未来五个半小时到达长三角

近日,广汕高铁惠城南站完成了最后一对500米长钢轨焊接,标志着广汕高铁正线长钢轨焊接、放散施工任务全部顺利完成,后续将进行轨道精调、联调联试等施工作业,预计在今年内达到开通条件。

广汕高铁为广东省首次主导建设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自广州新塘站引出,向东经广州市所辖增城区和惠州市所辖博罗县、惠城区、仲恺高新区、惠阳区、惠东县,以及深圳市所辖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市城区和海丰县,至杭深铁路汕尾站,是“轨道上的大湾区”高铁骨干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凭借广汕高铁,新塘站将可联通京广高铁、京港高铁和沿海铁路,进一步织密大湾区铁路网络。届时,广州到汕尾的列车最快运行时间将由目前的2小时压缩到40分钟左右,广州东部枢纽也将成为助推粤东地区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构建深汕特别合作区综合交通体系、打造广州“1小时生活圈”,加快建设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的重要阵地。

东部枢纽将成为广州的东部门户,引导广州走向更远处。

日前,自广东、福建的两则铁路建设信息显示,宁波和广州之间的东南沿海高速铁路大通道获名“甬广高铁”,由设计时速350公里的广汕高铁、福厦高铁等部分组成。如按照目前300公里时速运营测算,通过甬广高铁,宁波到广州全程也仅需5个半小时。

这也意味着,自新塘站出发,5个半小时可达长三角。而目前由广州南站开往宁波的动车需用时8个半小时,未来将足足缩短3个小时。

时代呼唤广州“向东”,东部枢纽应势而生。在新塘站,一批总部项目加快建设步伐,全力打造枢纽型国际特色商圈,目前已经集聚保利国际金融总部、新世界内地公司华南总部、广州城投等一批总部经济项目,不久的将来将成为聚集“TOD+CBD”功能的城市门户。

大枢纽▶▶

班列始发走出国门

3月12日,满载着102个标准集装箱的中欧回程班列自欧洲中部出发,跨越1万多公里,历时17天,顺利抵达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增城铁路物流园,为粤港澳大湾区进出口企业带回来了1275吨的瓦楞纸等货物。

这标志着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西向陆物流大通道双向打通,实现双向对开、双向贸易。自中欧班列运营平台成立一年多以来,累计420列中欧班列从这里开行,占全省的37%。

作为广州4个国家级物流枢纽之一,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定位为“通道+枢纽+产业”枢纽经济示范项目。该项目搭建“交通+物流+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建成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公铁联运,就是要通过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交替配合的运输网络,减少周转时间和成本损耗。

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处于广河高速、珠三角环线高速(北三环)、花莞高速、增天高速(新建)、增莞番高速(新建)、广惠高速等6条高速公路网环绕的腹地,紧邻铁路东北货车外绕线并覆盖增城西站货场,距离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南沙港、黄埔港均在60公里辐射范围内。

30分钟可达广州中心城区、1小时左右可达珠三角任何一个城市……围绕公铁联运枢纽搭建的立体交通网络,为广州东部枢纽创造了组织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等多式联运的作业条件,以及组织交通—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极佳条件。

随着国内外经贸交流日益常态化,广州东部地区将依托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形成交通安全快捷、生产绿色环保、运输成本较低、出入境流程简化等优势。这有助于保障供应链畅通,助力大湾区优质商品“优进优出”“快进快出”,也为广州赢得了一批制造业企业的青睐。

“去年增城铁路物流园共发运国际班列300列,运输货物合计27020标箱、货值11亿美元,货重16.4万吨,运行线路全覆盖中欧(俄)、中亚、东盟,通达11国18城,基本实现国际班列‘天班’常态化开行。”广东粤通铁路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经裕介绍。

通达湾区向世界。在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等东部枢纽重大交通站点的助力推动下,广州加快建设“全球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具竞争力”国际现代物流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迈向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

产业篇

产业成势铸新极

广州东部枢纽的雄心,远不止于一座交通枢纽之城。

新年伊始,增城区主要领导带队到黄埔区考察,共商广州东部枢纽地区规划建设及加强地区合作。其中,产业发展深入合作是首要议题,“共享招商”、产业链供应链互融是这场调研的关键词。

黄埔、增城组成的“广州东部”,已然成为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和增长极。从去年广州经济数据来看,黄埔、增城经济总量稳占全市两成,增城增速仅次于南沙。作为广州的制造业重镇,两区拥有广州开发区和增城开发区两大国家级经开区,产业资源要素高度耦合。从黄埔区的粤芯半导体项目到增城区的增芯项目,双区“芯芯”相连的产业群链,其背后是广州东部地区先进制造集聚发展的大格局。

黄埔的“万亿”雄心

“增资6亿元扩产!”3月21日,安利中国总裁余放在黄埔宣布了一个好消息。

在黄埔区扎根28年的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将继续新增6亿元投资,对广州生产基地进行升级改造。这是安利在黄埔的第10次增资扩产,与此同时,安利研发中心及大健康共享平台落户黄埔。

从黄埔区的发展历程来看,产业始终是屹立时代风口的“定盘星”。黄埔定下的“十四五”“万亿制造”计划,源于制造业的当家底气:2022年黄埔区GDP达4313亿元,工业总产值8773亿元,占全市38%。黄埔以占广州6.5%的土地面积,创造全市近40%的工业产值。

万亿产业集群需要大空间来承载。

黄埔正在构建“三城一岛”四大创新发展平台,北部是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中部是全国首家科学城、南部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广州海丝城、西南端是致力打造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和生物安全研发中心的广州国际生物岛。

既是发展平台,也是高质量产业空间布局。

黄埔始终把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制造业作为立区之本、强区之基,如今正集中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美妆大健康、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八大产业集群。

这里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重要基地,也是华南地区投资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乐金显示、华星光电、创维、视源电子、立景创新、捷普电子、京信等一批显示龙头企业组成产业集群,2022年产值已达1629亿元;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引进了赛默飞、龙沙生物、阿斯利康、康方生物、百济神州、达安基因、万孚生物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黄埔速度”构建生物医药大规模自主生产能力;在汽车制造产业领域,聚集了广汽本田、小鹏汽车、百度阿波罗、文远知行、加特可等企业,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抢占发展高地……

平均每5年投建一座新工厂的韩国乐金显示,已累计在黄埔投资超过130亿美元。生物医药产业被认为是最具潜力和增长最为迅猛的高新技术产业,过去五年间,黄埔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工业总产值增长2倍、企业主体增长3倍。

以重大项目牵引产业集群成势,黄埔区不断延展产业价值链。

以达安基因为例,制造诊断试剂需要诊断仪器,诊断仪器又需要零件,一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可以将这些大大小小的企业“串”在一起,加快实现产业链集群化、供应链本土化、创新链自主化,万亿级产业才有最强“集聚力”。

增城打开“芯”格局

三个月过去,增城迎来“芯”动力的热劲不减。

“去年12月增芯项目启动,很快就开展了装机等前期工作。”广州增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亮表示,预计未来三年,增芯将在三种以上传感器芯片制造工艺平台上实现新突破。

站在增芯项目工地向东眺望,超视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维信诺)等超高清显示产业企业的项目厂房次第排布。

增城谋“芯”战略早已布局。

去年,大湾区投资最大的半导体先进封装项目广东越海集成技术项目落户增城,将建设面向CIS、滤波器等芯片的8寸/12寸TSV封装生产线,建成12寸TSV封装产能每月1.3万片,8寸TSV封装产能每月2万片,作为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的下游供应链,为增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蓄强劲势能。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的增长,顺科智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市场争先合作的香饽饽。董事长曾志坚对于超10亿元的年产值充满信心,并计划到2030年让公司规模增长10倍。

以实体经济为本,突出制造业当家,增城精准发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通过布局增芯等一批规模大、能级高、带动力强的“芯”“显”“车”产业项目,做优做强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

在加快“芯”制造领域。增城聚焦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出发展集成电路中技术成熟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并围绕增芯项目积极布局传感器产业链,加快搭建相关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引导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发展,引进大湾区智能传感器产业集团、微纳技术研发中心、九识新型先进化合物半导体材料量产、光电传感器芯片制造等重点项目。

在推动“显”集聚领域。增城强化超视堺、维信诺等龙头项目带动作用,引进上下游企业,打造新型显示产业制造和研发基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向千亿迈进,助力广州建设“世界显示之都”。

在壮大“车”集群领域,增城依托广本等整车生产企业,15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推动整车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探索与造车新势力联动发展,积极引进电池、电机和自动驾驶等行业龙头企业,构建与汽车升级相适应的新型供应链,打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超千亿元产业集群。

双区聚势起风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珠江两岸经济带和科技创新带交汇点、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顶点的“广州东部”,是广州的重要门户。

这里产业基础雄厚,发展空间广阔,对于广州未来的意义不言而喻。

处在全球产业竞争的大潮之中,在广州东部推动区域产业资源集聚,既是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黄埔拥有粤港澳大湾区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构建起千亿级显示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稳居内地第一梯队,这与增城致力打造的“芯”“显”“车”产业格局相得益彰。

强强联合,聚势成势。

同样是秉持产业立区、制造业强区的发展思路,广州东部两座城区不谋而合。围绕广州东部枢纽功能定位,将区位交通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要素,是两座产业强区实现能级跃升的关键一招。

广州东部坐拥广州开发区、增城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平台;一路向东是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东部综合枢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等先行试点重大平台;黄埔“金镶玉”、增城“英才令”等引才计划广聚天下英才……区位、交通、产业、人才等海量资源要素汇聚东部,形成高质量发展巨大势能。

视野放至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位于交汇支点的东部地区,需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畅通内部经济循环,在产业上与深圳、东莞形成生态链,才能全力把研发、转化的区域协同产业链落到实处。

在产业上与深圳、东莞形成生态链,承担的是与大湾区东岸核心功能极协同发展的角色,带有浓厚的广深联动基因。以广州东部枢纽为牵引,该片区将承接穗莞深先进制造业延链补链需求,加快布局智能制造等产业。

从空间互动到产业协同,广州东部地区应承载高质量发展之需,成为资源配置的枢纽。双区借势,产城融合,作为“一极”的广州东部枢纽起步于交通枢纽,但又不止步于交通枢纽,从交通互动到经济协同,这是广州东部需要思考的命题。

■专家观点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总工程师马向明:

东部借“轨”,重塑城市版图

广州东部枢纽是基于现有新塘站枢纽而建,是穗莞深城际跟广深铁路的交会点,而最近广汕高铁修建进度加快,预计明年通车,也将经过东部枢纽。届时,高铁、动车、城际三种轨道将在新塘站结合,形成“东部枢纽”概念。

更广义的“东部枢纽”除了新塘站外,又可将鱼珠站纳入。鱼珠站是广深第二高铁与广中珠澳高铁的交会点,广深第二高铁由东莞延伸经过鱼珠站,再连接至广州机场,广中珠澳高铁延伸至中山、珠海和澳门。

新塘和鱼珠将带动广州东部城市结构的优化调整。现有的广深港高铁接入广州南站,未来的广深第二高铁从深圳经东莞中心区域到达广州第二CBD,建成在即的广汕高铁从广州站、广州东站,经新塘向惠州、粤东地区延伸,未来的广州地铁28号线也从新塘站引出支线与东莞中心区连接。

区别于广州南站依托站体来形成综合性枢纽,东部枢纽通过站点与站点联合,结合周边地块,打造成为带动城市结构转型的发力点。借助轨道枢纽提供的契机,东部枢纽让广州跳出过去以行政区划主导城市结构的区域发展模式,它打破了增城与黄埔两个区的行政区划边界,不以行政中心为发展中心,而以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来寻求城市发展。

基于城市结构优化调整的枢纽建设,也区别于传统枢纽周边的TOD开发模式。传统的TOD大部分依赖于地铁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更多以住房开发,提供居住功能为主,也是市场的热点。但基于区域功能性的开发,东部枢纽最大的区别是不以居住功能为主,而是以服务于生产为主,需要衍生出区别于传统TOD的发展方式。以南沙庆盛站为例,庆盛站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为引,聚集香港及科技企业,吸引生产服务相关的业态向周边聚集,同样区别于以居住开发为主的枢纽周边开发模式。

一直以来,在珠三角城市规划中,东莞被划入深圳都市圈,广州与佛山联系较多,但近年来广州与东部城市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位于城市东部的平台也越来越多,亟须整合。广州东部产业聚集也带来交通需求剧增,很多人需要前往珠江新城获得相关的服务,引发周边交通的高度拥挤。

东部枢纽的建设一方面将给珠江新城优化提升腾出空间,一方面将助推广州形成分布式的中心体系。

这将帮助广州告别传统TOD开发模式带来的产城分离问题,在新的枢纽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区。东部枢纽可承接珠江新城转移出来的商务功能,为珠江新城进一步优化提升、增强文化艺术功能。从传统CBD向CAZ转型提供可能。

如以广州为总部的公司可在东部枢纽设立分支机构,就近服务东部庞大的产业群,同时与广州总部凭借地铁28号线等轨道交通,保持密切联系。放在更大的空间来看,分支机构可进一步设在汕头等长距离地点,同时依托广汕铁路、广深港高铁等轨道交通,保持与总部的密切联系。

而随着产业的聚集,东部枢纽凭借轨道交通节点优势,对生产服务业的吸引力将更大,进而成为广州分布式中心体系的重要节点。届时,广州将以珠江新城为中心,形成东有东部枢纽,南有万博,西有广州南站、佛山新城、白鹅潭的分布式中心体系。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

广州东部地区既是交通枢纽,也是经济枢纽

曾经广州的战略重心在中心城区,“东进、南拓、西联、北优”的发展思路提出后,城市开始往外扩展。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等相继在东部诞生,持续多年的发展为广州向东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东进”起步最早,发展也最快,现在广州近半的产业都分布在东部地区。

广州东部地区制造业家底十分厚实,因此东部不仅经济体量大,而且产业基础强劲。2022年黄埔、增城两区GDP总量已接近6000亿元,制造业占全市60%—70%,制造业、高科技企业也基本聚集在东部地区,东部枢纽、广州科学城和中新广州知识城三足鼎立,支撑起广州东部发展增长点。

广州高质量发展,近期靠东部,远期看南沙。广州东部的经济堆头大、产业基础好,若加快东进的步伐,是短期内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从提出东部交通枢纽,到东部枢纽,把交通两个字去掉,就意味着要把广州东部地区打造成产业、交通、文化、城市等融合的枢纽地带。东部片区地处几大重要平台的中间节点,既是交通枢纽,也是经济枢纽。

在广州东部枢纽地区,黄埔正在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增城正在实施“强芯”行动、“智车”行动、“亮屏”行动,这些产业计划对加快广州经济总量增长起着关键作用。

东部枢纽地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广深港澳科创走廊重要节点,联结穗莞深的区位优势十分突出。黄埔粤芯、增城增芯、富士康、东莞华为、深圳腾讯等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正在这条科创产业走廊集聚,珠江东岸这条万亿产业带吸引着全球目光。

重点扶持广州东部产业发展,与香港、深圳、东莞这条高新技术走廊对接,对加强广州与大湾区重点城市特别是深莞惠的协同联动有重要意义,以此为中间节点,广州东部枢纽将打造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

此外,依托位于广州深圳之间的区位优势,借助新产业、新业态总部的崛起,广州东部枢纽的产业链有望进一步转型升级,争取到更多高端新兴产业落地在东部地区。

广州东部地区坐拥高铁、大型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等路网,通过融合各种科技创新要素,将成为创新、产业要素汇聚的新高地。随着立体交通网络体系的建成,将加速广州东部与大湾区乃至全球其他重要经济体和商圈的连接联通,为资本、信息和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广州东部的流动集聚提供空间载体。

广州东部枢纽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必定会加速高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其中最关键的便在于规划思路之变:从交通枢纽到经济枢纽、产城融合的新发展理念。

广州东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是以产业为先导的,东部枢纽一定是有产业的枢纽站,而基于便捷的交通网络,广州东部又将进一步吸引产业导入,为区域带来产业升级。

广州东部两区的发展,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行政区划壁垒,区域竞合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快速形成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例如在基础交通设施、市政建设风格、产业布局等方面,往往存在“留白”的空间。黄埔和增城可不可以做到同城化?如果能够将两个地区打通,对于广州东部枢纽地区这一“极点”的发展大有裨益。两个区域通过互相借势再发力,也可以在产业维度上实现融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引导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大湾区高端智造重要引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