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文学:在下降后上升_网文_网络文学_读者

今天,第六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北京举行,网络作家、传统作家、学者及相关从业者共聚一堂,盘点网络文学发展状况,预测行业趋势。随着网络文学从小众走向大众,我们对其认知越来越深入全面,它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部分,是推动当代文学变革的重要力量,彰显着未来的方向。书乡分别采访了两位长期观察研究网络文学的青年学者,一探前沿之境的蓬勃生力。

根据网络文学改编的热剧《甄嬛传》

书乡:自1994年中国连入世界互联网,随后不久就诞生了网络文学,至今已将近30年。这些年里,网络业态和网民群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大致梳理一下中国网络文学的重要发展节点吗?

吉云飞 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助理教授:全功能连入互联网给中国网文的诞生以技术基础,关于它的起点有多种说法,我把起点放在1996年“金庸客栈”论坛(注:新浪网前身“利方在线”下面的原创文学社区,江南、宁财神、今何在等多位早期网络写手曾活跃其中)的创建;第二个重要节点是2003年起点中文网建成VIP付费模式,开始有了成熟的商业体系和网络文学工业,支撑了网文的兴盛和繁荣;第三个节点在2012年左右,随着PC(个人电脑)向移动互联网的重心转移,读者扩张了几十倍,有了新的阅读需求,网文生产机制也产生很大变化。这三个是最重要的节点,此后也有一些相对重要的,比如2015年的网络IP元年,还有近两三年免费阅读的兴起,对原有付费模式构成冲击。媒介革命在全世界都发生,但网络文学只有在中国蔚为大观,这跟中国具体的历史、社会、制度、文化都有关系。

书乡:网文写作最吸引人之处在于,突破原先文学期刊的狭窄模式和单一趣味,自由创造,自由发表,这是对于传统文学生产机制的革命。这种新机制下生产的文学样态,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吉云飞:首先网络文学不是通俗文学的网络版。通俗文学在我看来是印刷文明的概念,在网络中不太有效了。印刷的文学是以精英为主导,要提醒自己“通俗”,接地气,而网络本身就是从“俗”起步,不用“通”,这是它的基点。

网络的生产机制是以大众为主导的,所有人都可以说话,而网文以能打动绝大多数人为目的,其最根本特点是“爽感”,能激发和满足芸芸众生的欲望。网文作者本身就是这些作品的受众,自己写给自己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把自己觉得好的、甚至平素难以宣之于口的东西写出来,达到为了自己和同类群体“爽”的目标。

展开全文

类型文学是网络文学的主潮。分门别类,首先分男频女频,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每个人生来都是被抛进特定的偶然的性别、地域、国家等身份标签的,不同类型的受众所认为的好的东西自然不一样,因此有不同的爽点。比如男频更重视升级文,就是对世界特硬朗的认识,坦然承认科层制的存在,现实政治经济有分层,人的精神也有高下之分,其中也有许多细分,如官场文中升级更贴近现实,游戏文中升级则是数据化的。

书乡:这些年你一直在编中国网络文学年选,对它的发展有持续的观察。网文近年来有没有一些转向或新潮流?

吉云飞:我觉得网文的感知能力更强了,能非常及时且全面地感知到社会新的变化、新的情绪,并能在很短时间内将其落实到文学形式之上。比如五年前玄幻小说普遍追求在升级路上要杀伐果断,但三四年前兴起了新套路,追求稳,要先活着,“苟住”,到了这两年,网文则开始写世界和人的“疯狂”,接受了狂风巨浪,也在巨大不确定中努力寻找锚点。所以网文不是和现实无关,而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书乡:网络文学是一种新生的、正在蓬勃发展的文学生态,但二三十年后,已经有一些被公认为经典的作品了,不过一直以来也存在良莠不齐的争议。对网络文学价值的评判似乎和传统文学批评有异,对你来说,评价网文质量高低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吉云飞:当然也会注重文学性,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我们编年选时有学院的立场,但会兼顾,会尊重那些最受欢迎的作品,因为那些作品反映了我们时代的情绪,抚慰了我们,表达了大多数人在担心什么,渴望什么。

俗是网络文学的本分,之后才是能不能再往上走,把精品挑选出来,雅俗共赏是共同目标,只不过新文学是从雅到俗,而网文是从俗到雅。需要在各个类型的平衡之中,找到我们认为好的作品。它可能小众,但不能完全没读者,对网络文学来说,没有读者肯定不行。而有的小说在传统文学价值判断中,很多方面未必好,有短板,甚至不过关,却能获得大量读者共鸣,说明它的内核得有多硬?这都可以进入文化研究的视野。网络文学读者多,影响大,文学评论不可能忽视它的存在,它成为研究对象再正常不过,因为它就是今天的当代文学。

书乡:在你看来,中国网文未来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

吉云飞:现在网文生态已基本成熟和稳定下来了,会越来越好,我对前景很乐观。我的文学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现在有一个判断,文学在下降后上升。“下降”,是说获得更多的读者,吸纳更多的人进入。PC时代,网文出了一批好作品,精品化趋势明显。后来移动互联网诞生,读者数量急速扩张,他们对作品的要求也更低,作者为“下沉用户”写作,可以更简单、更轻松、更快,收入还十倍百倍增长,于是打断了精品化的趋势。这一波免费阅读,又是在下降。但总有一个底,填满之后,会往上走,有四五亿读者作为庞大的底子,上升会很坚实。优秀网文作品会逐渐进入中国文学的经典序列之中,经典化之后,其地位不会比现当代经典作品文学地位低。

书乡:中国网文“出海”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输出,外国读者能逾越文化障碍和复杂概念,沉迷于中国仙侠玄幻,令人感到惊奇。它们吸引国际读者的点在哪里?

吉云飞:网文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不管是哪里的读者,首先,现代生活方式大差不差;其次,人性是共通的。打动中国读者的内核和表现形式,同样也会打动外国读者,比如男频文的升级模式。这时,那些差异反而会让小说更有吸引力,不是成为阻碍和困难,而变成新鲜、异质的东西,能够刺激他们,打开他们。

来源:北京晚报 | 作者 张玉瑶

流程编辑:U016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