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民军抓去挖矿的韩军俘虏,47年后白发苍苍,终于逃回韩国_汉城_朝鲜_父亲

本文其实是三个小故事中的第二个,这三个小故事讲述的是中美韩三国各一名普通士兵在朝鲜战场的故事。全文很长,有8700字,现在的人们,太多太多人没有耐心看完这么多字。这个事情我是做过统计的。而我不愿意看到,第三个关于志愿军战士的故事,因为太长有的人会没看完。那个故事我自己看着看着就哭了,所以把三个小故事分成三篇文章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俞永博和父亲生活在汉城。母亲去世后,父亲再婚。他和继母、继兄相处融洽,一家其乐融融。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人民军一路势如破竹,于6月27日攻占了汉城。19岁的俞永博被强征加入了人民军,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同胞。父亲得知俞永博被抓走的消息,顿时晕倒过去。

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参战后,人民军一路溃败。俞永博在溃败中偷偷逃走了。几经生死,俞永博终于回到了汉城的家里。全家人欣喜若狂,尤其是父亲。正当父亲张罗着给俞永博压惊洗尘的时候,一队荷枪实弹的韩国士兵出现了。

俞永博因为加入人民军被判入狱两年。

两年后,俞永博出狱了。

战争摧残的汉城民不聊生,饿殍遍地。俞永博不愿连累家人,也不想被饿死,于是应征加入了韩国军队,并再次被派往前线。

展开全文

这一次,他面对的是昔日的战友。

俞永博多次参加战斗,但都毫发无损,厄运似乎离开了。

1953年6月,也就是《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前一个月前,俞永博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他告诉父亲,战争就要结束了,他还活着,也没有受伤。

俞永博错了,厄运再次戏弄了他。不久后,俞永博就在一次伏击战中被志愿军俘虏。志愿军把他和其他俘虏交给了人民军。

一个月,再有一个月战争就结束了!

俞永博绝望了。

俞永博和被俘的其他人被送到朝鲜的矿场劳动,他们要在极度危险的环境下钻探,运送矿石。塌方、窒息、疲惫导致的死亡几乎每天都在矿场上演。和身体上的摧残比起来,他的内心更加痛苦。1956年,朝鲜为掩盖他们的身份,授予他们朝鲜国籍。

拥有朝鲜国籍的俞永博回不去了。

回不去,可还是得活下去。

俞永博主动学习勘测技术,成为了一名勘测员。勘测员能避开高度危险的重体力劳动。但他在一次爆破时受了轻伤,导致了听力障碍。此外,由于长期的劳动,他的双手粗糙,指骨已经变形。

俞永博在朝鲜组建了新的家庭,他娶了一个朝鲜姑娘,还生了几个孩子。1994年,他的妻子去世以后,孩子们陆续从家里搬了出去,组成了自己的家庭。63岁的俞永博只身一人,几乎每天晚上都会从思乡的噩梦中醒来。他想念汉城,想念他的家人,不知道年事已高的父亲是不是还活着。

俞永博体会不到父亲的悲痛。40多年来,他的父亲度日如年,每当想念俞永博,他就会拿出俞永博给他的最后一封信。他拿着泛黄,几乎快要磨烂的信老泪纵横,信上说战争就要结束了,俞永博还活着,他也没有受伤……

父亲相信俞永博还活着,一定会回到他的身边。他知道这个信念是多么的脆弱,多么的不堪一击,可他宁愿自欺欺人。没有俞永博死亡的消息,就还有生的希望。

俞永博听说有些像这样的人成功逃离了朝鲜,于是找来了儿女商议。叛逃的后果非常严重,儿女们都不同意他铤而走险。俞永博沉默了,为了回汉城,他可以不惜代价,但他不能连累儿女。

沉默有时比泪水更有说服力。

俞永博的女儿偷偷联系了俞永博在汉城的亲人,还把他介绍给了一位向导。2000年7月27日的深夜,冒着巨大危险的俞永博在向导的带领下渡过图们江进入了中国境内。

俞永博的继兄早就在中国等待接应,他把俞永博带回了汉城。在汉城的机场俞永博见到了他94岁高龄的父亲。此时距离俞永博成为战俘已经47年。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父子终于圆了团聚之梦,然而,当年那个生龙活虎的俞永博,如今已是白发苍苍。

俞永博说:“被遗忘远比死亡痛苦。”他希望社会能够关注他这样的战争受害者。他说:“如果年轻人得知,韩国并没有为战俘回归做出努力的话,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参军?”

本文作者:何楚舞,“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