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加码,我省民生保障“礼包”再升级_养老_服务_提升

本报讯(记者 洪姝翌) 聚焦“一老一小”,聚焦困难特殊,聚焦社会事务……记者日前从2023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全省民政系统将持续打造“人本民政”“法治民政”“协同民政”和“智慧民政”,高质量做好各项工作。随着一系列民生保障“礼包”的落地,居民幸福生活将迎来更多期待。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今年,我省将着力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打造“苏适养老”服务品牌。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体系,高度关注特殊困难老年人,加强探访关爱服务,规范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并建立健全县、乡、村衔接顺畅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在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方面,实施“原居享老”支持行动,完成3万户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5000人次,设置家庭养老照护床位1000张。实施“社区安老”提升行动,改造提升100个标准化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1000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500个社区助餐点。在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方面,将进一步规范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全省60%养老机构完成等级评定工作。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开展养老护理员轮训,评定一批养老护理员技师、高级技师。

护航祖国花朵健康成长,我省将进一步强化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打造“苏童成长”关爱服务品牌。针对特殊儿童群体,完善困境儿童“主动发现”机制,开展“类别化+差异化”关爱服务。稳步提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健全动态监测、跟踪服务、长效帮扶工作机制。实施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建设示范性儿童福利机构。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照护协议签订和监护职责履行全覆盖。同时,建立健全四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和服务指引。按照部署,今年我省将改造提升120个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

此外,一系列事关人生大事的社会事务工作改革创新将进一步深化。比如,在婚姻管理方面,我省将开展内地居民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配合推动长三角地区婚姻登记“跨区通办”;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推进实施公民婚育户“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在殡葬领域,将统筹推进林地和公益性生态安葬地复合利用,打造生态安葬新模式;持续推进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规范,加强殡葬服务全过程监管;新建扩建100个城乡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完善殡葬服务设施设备,提升殡葬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公民身后“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等。

据悉,2022年,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持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特别是特殊困难群体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37.95万户 64.14万人,特困人员20.2万人。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823元,城乡特困供养基本生活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1705元、1156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全省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577元、122元,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2729元和2069元。为89万困难群众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1.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在省人大常委会评议省政府民生实事工作中,省民政厅获得并列最高分。由民政部门承担的8项省政府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全省共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6万户;新改造提升110个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完成省定培训课程护理员5.1万人,各地组织开展当地养老护理员培训11.7万人次。新建扩建120个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创建122个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改造提升和新建30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建扩建150个城乡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募集慈善救助款物1600万元,为2万户困难家庭赠送了“家电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