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岁的钟表 燃烧激情的赛车_澳门_博物馆_土生

澳门大赛车博物馆。扫码看专题

从小小渔村到繁华都市,400年历史风云交汇与多元文化浸染的澳门,如同一朵明媚的莲花,在珠江边绽放着属于它丰富而独特的风采。

在澳门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0余座各具特色的博物馆犹如珍珠散落于澳门的大街小巷中,似项链串联起400年中西合璧的文化历史。

“探宝觅踪·寻找港澳博物馆系列”将镜头对准澳门,看“万花筒”般的澳门各类博物馆,怎样从不同侧面、不同形态折射着澳门文化的多姿多彩。

澳门钟表博物馆:

找到一座岛屿的“时间简史”

时间回溯至1582年,传教士利玛窦携带自鸣钟抵达澳门,以此为礼缓缓打开了北上的通道。几经波折后,在1601年得以入京见到明朝万历皇帝。当时利氏派人去澳门准备献给皇帝的礼物,就包括两座大、小自鸣钟。机械钟表未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宫廷和学者较常用的定时器有日晷、水钟、铜壶滴漏等,而民间则使用观日、察猫眼等自然现象来略知大概。相对而言,自鸣钟走时精准、报时直观,因此成功引起皇帝注意,深得其爱。从此,这一缕“滴答滴答”的声响,便自澳门为始,正式进入中国。

展开全文

如今,这些关于钟表的悠长故事,则悄然藏在了位于澳门市中心大三巴巷的澳门钟表博物馆里。澳门钟表博物馆毗邻利玛窦中学,展出了古今中外由17世纪至今跨越400年的不同钟表。

博物馆藏有各样欧洲古钟,如1520年出产的瑞士“风车”形时钟,16世纪的“保罗”形木架钟,18世纪法国铜鎏金尖塔形座钟,都是瑞士手工制作而成。馆内还藏有珍贵的中国钟表,如明代的陶瓷钟、中国青铜龙钟等。

其中,历史最久的展品当属17世纪明朝时期的火龙计时器。火龙计时器以焚香计时的原理计算规则的时间间隔,展现了古人的令人敬佩的计时智慧。龙形船身用以承托水平摆放的炷香,使用时,点燃一炷香平放在龙船上,在缓慢燃烧过程中,香会烧断吊在龙船上的绳子,继而使系在绳子末端的金属球跌落铜盘内发出声响,由此便可判断大约过了多久时间。

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

从氹仔漫步到葡萄牙

在来自澳门的明信片上,常常会印着一幢绿色的房子,阳光洒在斑驳的绿色墙面上,光影之间显得尤其好看——这就是能代表澳门葡式文化的氹仔龙环葡韵。走进澳门氹仔,穿过烟火气的官也街,路过天后宫,来到嘉模教堂前地,别具葡式风情的五幢翠绿色的小洋房——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便依山傍水地展现眼前。浅绿色的外墙,宽大的百叶窗,典雅别致的葡式风格,在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下别有一番风味。在榕阴蔽日的小岛上,它如今是最富有风情的建筑。

“龙环葡韵”是澳门八景之一,“龙环”是氹仔的旧称,“葡韵”则指这里的葡萄牙建筑风格,又指氹仔海边马路一带的景致。1921年落成的5幢建筑,曾是葡萄牙高级官员的官邸,也是一些土生葡人的家庭住宅。1992年,5幢建筑被评为具有建筑艺术价值的建筑群。20世纪80年代,5幢建筑得到修复,被改建为博物馆,由西至东分别为“土生葡人之家”“展览馆”“葡国地区之家”“海岛之家”和“迎宾馆”。

其中,“土生葡人之家”是最具特色的展馆之一。“土生葡人”是指葡萄牙人与其他种族通婚而在澳门繁衍的混血后代。人们在这里可以重温20世纪初澳门土生葡人的生活方式。展馆内的大部分展品均来自在澳门长期定居的土生葡人家庭,家具、摆设及家居装饰,还有布满全屋的老照片,生动再现了澳门昔日土生葡人的生活场景。“海岛之家”是澳门唯一反映路氹历史风貌的小型博物馆,“葡国地区之家”则主要展出了葡萄牙不同地区各少数民族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饰、手工  艺品和图片,介绍这些民族的生产模式、社会风俗及生活习惯。

澳门大赛车博物馆:

感受濠江限定版“速度与激情”

每年11月的澳门,激情四射的呐喊声与风驰电掣的轰鸣声将会准时被点燃。这个月里,澳门迎来一年一度的赛车盛宴——格兰披治大赛车。格兰披治大赛车至今已举办69年,作为全球历史最悠久、唯一同时涵盖汽车和摩托车比赛的赛事,许许多多传奇的故事在这里诞生,它更令澳门这座小城成为了通向世界赛车文化的视窗。

1993年11月18日,为庆祝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举办40周年而设的博物馆——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博物馆正式开馆。馆内藏有数十年来的参赛赛车和电单车,讲述着车手、车队和各传奇人物自1954年起在濠江写下的辉煌篇章。

其中,作为“镇馆之宝”的几辆名将战车尤为引人注目。这包括1954年夺得首届大赛冠军的赛车Triumph TR2,这辆英国制赛车在上世纪50年代十分显目,当时全澳门只有300辆汽车。此外,见证巴西车手埃尔顿·塞纳驾驶才华的Ralt RT3冠军车、属于迈克尔·舒马赫的尾翼损坏却在当年横扫欧洲各大三级方程式赛事的Reynard 903等,都静静在诉说车手拼搏求胜、永争第一的传奇。

握紧方向盘,轻踏模拟油门,眼望前方电子屏幕,虚拟“赛车”就开始行驶在著名的东望洋赛道上——除了实物和视听展品,先进的AR、VR及3D技术的应用,更增加了游客的沉浸式体验。参观者只要免费申领一张电子游戏券,便可以亲身体验驾驶赛车驰骋在东望洋赛道上的刺激感受,体验一把成为“赛车手”的热血澎湃。

澳门通讯博物馆:

穿越澳门百年通信足迹

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马交石山顶的澳门通讯博物馆,于2006年澳门邮政局成立122周年之际正式启用,集中展示了数百年来澳门邮政及电讯的发展史。

澳门邮政成立于1884年,在此之前只有一些来自不同国家的邮政所。走进通讯博物馆,澳门邮政发展的记忆映入眼帘:1910年第一个伫立澳门街头的邮筒;1950年代邮差派发信件的单车……这里还有当时最先进的西门子电话交换机,它们自1929年从上海买来后,一直为澳门人服务到1983年,现在则在这里向下一代直观教学,站好最后一班岗。

这里还有数百种珍藏邮票首日封,其中不乏用植物种子、水晶、黄金、珠子、刺绣等材质制成的邮票,带领参观者一览方寸之精彩。最特别的便是带有巧克力香味的“特殊邮票”。这种巧克力制成的邮票不仅样貌如同巧克力,更在其背面的胶水里掺了可食用的巧克力,寄信时没有胶水的时候,舔一下邮票的背面就可以。

除了一站穿越通信历史,澳门通讯博物馆的互动展区亦令人流连忘返。二楼和三楼是电讯展区,也是博物馆中最具互动性的区域。除了展出与邮政局历史发展相关的电讯设备外,还有以电磁、静电、电报、电话、无线电广播、模拟电子和数码电子等为主题的科学展品,让参观者了解通讯媒介及技术的发展进程。

采写:南都记者 刘红豆

图片来源:澳门大赛车博物馆官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