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地理风景诗歌专集《行走中国》(节选)_弥勒_中国_原载

遵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韩中州先生创作的《行走中国》是中国第一部地理风景诗歌专集。全书分为《古城古镇》、《山川风物》、《地理文脉》、《名胜古迹》四个篇章,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创作发表的100多首地理风景诗歌。诗集选材新颖,视界独特,意境唯美,通过诗的语言,描摹美丽中国,传播中华文化,抒写中国故事。

行走大江南北,漫游白山黑水,祖国的山川风物、名胜古迹、古城古镇、地理文化,在作者诗意的歌吟、哲理的倾诉中,幻变成令人心驰神往、游目骋怀的远方、远景、远行。

远方、远景、远行是心之幻想、脑之幻景、梦之幻境;是山河的颂歌、大地的诗篇;是诗人与众不同的形而上的灵魂风景,在高度、气度、厚度交织的三维空间,立体投射诗意呈现的中国风景。

行走神州大地,山河如此多娇。我们节选了诗集里的部分诗歌,推出组诗《山河大地》以飨读者。

《山河大地》(组诗)

韩中州

古城古镇篇(16首)

大理

云绕苍山,玉带横陈

在一朵朵轻飘曼舞的云里

种下四时不同的光景

种下风花雪月的流年

下关的风

吹开一条条回家的路

呼喊着走街串巷进门入户

却不见飞沙走石的影子

顺风而来,逆风而去

所有的心事随风飘散

上关的花

蜂飞蝶舞瓣瓣馨香

金花银花木莲花

朵朵都是今生美丽的遇见

展开全文

蝴蝶泉边,一眼百年的相思

崇圣寺塔,一望千年的相遇

风知花语,风是花的知己

花解风情,花是风的红颜

皑皑的雪,流成粼粼的月

盈盈的月,映照柔柔的雪

一座山的前世被一湖水收藏

一湖水的今生被一座山充盈

一朵花的叹息被一场风吹拂

一场风的温情被一朵花拥有

清风絮语,拈花微笑

上关花是下关风一世的牵挂

澡雪精神,皎月萦怀

苍山雪是洱海月三生的情缘

枕一湖天光云影入梦

饮一口风花雪月入眠

大理,在三月的民歌里传唱

《原载《诗林》、《河南文学》》

双廊,我回不去了

萝莳曲唱莲花曲

一弯新曲,前凸后翘

性感了无边风月

一弯旧曲,黛眉淡扫

婀娜了在水一方

玉玑岛恋金梭岛

一座鸳岛,临水而渔

情迷了远山近花

一座鸯岛,聆海听风

曼妙了空濛时光

双曲萦绕一首歌

双岛交颈一世情

深入你的蓝

深入双曲的回廊

我回不去了

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离世的云俗世的光

梦造一座海市蜃楼

所有的路

迷失在华美悠长的石阶

迷失在浮光跃金的晨曦

迷失在静影沉璧的月光

深蓝浅蓝天蓝海蓝水天一色的蓝

漂染一只失忆的蓝眼猫

我只想慵懒地蜷缩

且听风吟的客栈露台

静静地听,洱海粼粼的涛声

懒懒地闻,灵魂脉脉的絮语

一杯清茶一曲轻歌

慢了现世的心跳

一点白帆一只鱼鸥

呆了前世的目光

(原载《河南文学》)

从腾冲到和顺

从腾冲到和顺

不足五公里

一盆盆状如盆景

蓄势待发的无头火山

张着森森的大口环侍四周

蒸过热海大滚锅的血脉

进过大小空山火盆的心房

在踏入百岁坊

转入小桥流水巷陌的一刻

心,渐渐平和下来

气,慢慢柔顺下去

从心气腾冲到心气和顺

两个地方,一如其名

象一个人情绪的波动

汉字的精妙让这个边远古镇

在画龙点睛中韵味悠长

极边之地蓦然冒出

中国乡村第一图书馆

散发着江南水乡没有的斯文

寂静洁净的青石巷道

黛瓦粉墙的徽派民居

火山浮石堆砌的人文意蕴触目可见

让流连田园牧歌山光水色书香翰墨的踽踽独行

成为一种静美的享受

哒哒的马帮走夷方驮回的各色器物

在一个个百年老钟浑圆精准的钟声里

折射古朴悠闲的时光

和风顺雨,长出哲人哲思艾思奇

和他风靡延安的《大众哲学》

和风顺雨,长出中国最有骨气的抗日县长

张问德和他凛然正气的《答田岛书》

和风顺雨,盛放国殇墓园

一朵朵阵亡将士不谢的灵魂

深入浅出赏读火山、地热、湿地

湖泊、瀑布这组山水田园诗

由表及里阅览宗祠、牌坊、古刹、洗衣亭

门楣、匾额、雕梁、画栋这部边地汉书

沉迷钟灵毓秀的风水

所有和美安顺的日子在蓝天丽日下

静静,温润如玉;暖暖,和顺入心

(原载《河南文学》、《散文诗》)

在丽江

玉龙山的雪水

蓝月谷的玉液

黑龙潭的泉水

一脉清流汇成

走街串巷的玉泉河水

山城水乡的容颜

在潺湲的水声里

清丽脱俗疏影横斜

在大研古镇的入口

大水车昼夜不停地转悠

转悠闲散的时光

转悠慵懒的心境

依水而行傍水而走

顺水而进逆水而出

在溪流密布的房前屋后

在熙来攘往的河街水巷

在情调浪漫的客栈庭院

在声色暧昧的唱吧酒吧

心中蛰伏的小豹子

时不时跳出怀抱

在美景中溜达

在美色中张望

在美声中发呆

在美食中饕餮

时不时跳上鱼鳞瓦屋

与镇宅的瓦猫悬鱼嬉戏

在丽江,所有真实或臆想的艳遇

是一米暖暖的阳光

是一方蓝蓝的晴空

惊鸿一瞥

那街那景已留在柔软的心里

蓦然回首

那人那情还在灯火阑珊处等你

在丽江,所有钟情的邂逅

是亮眼明目的一泓清流

是浪漫温婉的一街风情

是金风玉露的萍水相逢

户户垂柳的丽江

水脉长流

地脉长远

文脉长传

东巴文,刻画一册

象形古朴的史书

东巴画,彩绘一幅

明艳本色的图画

纳西古乐,拨动一曲

灵韵野性的乐章

四方街舞,打跳一台

自由欢快的歌舞

家家流水的丽江

南腔北调的万国方言

说出同一种乡情

被络绎不绝的脚步

浪迹天涯海角

(原载《丽江日报》、《贵州诗人》)

宽窄巷子

多么好听的一个名字

听着,听着,就走了进去

走在青砖黛瓦打磨的记忆里

走在青石板路慢下来的光影里

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

宽宽窄窄平平仄仄

在一首曲径通幽的诗里

阡陌相交,起承转合

多么诗意的一个巷子

古典的味儿,西洋的范儿,民俗的韵儿

虚拟于市井喧嚣与心灵雅静之间

遣词用句长短参差

意象纷呈宽窄有序

每一处门头诗题,牌匾妙语

言外有意,弦外有音

每一段窗墙雕花,厅堂装饰

景外有景,看似随意

象外生象,妙趣横生

中西合璧的历史断片

在宽宽窄窄的时光回廊

让纷繁的意象生动起来

古朴时尚的青砖黛瓦

让宽宽窄窄的生命哲理清晰起来

宽巷子不宽,宽有宽的意境

古风流韵,宽静致远

心宽街头,路宽巷尾

窄巷子不窄,窄有窄的意蕴

桃溪李源,山绕水转

转角相遇知音

天涯美梦成真

(原载《诗林》、《贵州诗人》)

钓鱼城

一城独救天下

壁垒悬江的孤城

控扼三江清流

垂钓八百年涛声

涛声回响刀光血影的嘶杀

每一垛城堞每一块砖石

以山为垒,棋布星分

沿着起伏的山势

蜿蜒杀身成仁的忠勇

每一处城垣每一条古道

以心筑城,众志围城

且耕且耘,以战以守

铜墙铁壁的顽强抵抗

一战回天

撑起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江山

苟延二十年不倒

一城撬动天下

固若金汤的弹丸小城

牵动欧亚神经

独钓八百年中原

绊住蒙古大军所向披靡的铁骑

坚锐的鱼饵钩住蒙哥大汗的命门

薄刀岭一刀斩断上帝之鞭

那块从天而降的飞石

一石激起千重浪

让欧洲的历史

在三江汇流的钓鱼城蓦然转弯

小小的支点撬动世界版图

冉琎冉璞两位播州乡党

依山就势打造的这座城堡

至今还在波光粼粼的嘉陵江畔

以那段今古传奇烽烟往事

垂钓探古寻幽的目光

垂钓有口皆碑的人心

《原载《诗林》、《贵州诗人》)

阆中古城

我在阆中等你

央视的一则广告

让我从此浸染嘉陵江边

这座古城玄妙的风水

一个个古老的院落

一张张琳琅的店铺

一面面红黄的旗幡

一扇扇雕花的门窗

一盏盏精巧的灯笼

在棋盘交错长长短短的街巷

两千年星罗棋布

阆苑仙境的风水格局

登中天楼光华楼俯瞰

一片片青瓦屋脊

闪烁万千尾鱼鳞

在山环水绕里淡墨写意

一幅明清山水画悠远的意境

阳光从一个接一个天井

从一个套一个院落

慵懒地挪移游走悠闲的时光

清风徐来,酸酸的醋香

和张飞牛肉的卤香

在青石铺就的街沿巷角

弥散开记忆里家的味道

张飞庙的香火不断

贡院的书声不绝

嘉陵江的流水不腐

武将文臣定国安邦的古风

吹拂阆中千年流转的风水

(原载《贵州诗人》、《遵义晚报》)

同里古镇

富土变同里

不是简单拆字变地名的游戏

象一个人的本性由表及里

张扬变得含蓄

炫耀变得低调

这个水多桥多船多

老屋多财富多的江南水镇

亭台楼阁廊坊桥榭

古宅深巷厅堂房轩

从露富到藏拙的转变

传播的是一种中国式

不显山不露水的处世之道

微风细雨,吱呦吱呦

一只只摇橹船

从宽宽的指缝

划过瘦瘦的时光

划过闭门思过的私家园林

进退之间,省思有余

进退之间,回转有余

进退之间,得失有余

进也思,退也思

取也思,舍也思

美景虽好,身心疲累

不如欢欢喜喜走三桥吧

口中长念一声

太平、吉利、长庆

同里、同里、同归故里

(原载《2020中国诗歌年选》)

水墨西塘

桥写桥的传说

高高低低,卧枕水村河埠

夕岚晓雾的西塘

一弯弯小桥

氤氲谁的清风明月

水流水的风情

清清凌凌,润酥远山近树

吴侬软语的西塘

一淙淙溪流

澄澈谁的日月星辰

船摇船的曲调

细细长长,穿梭黛瓦白墙

杏雨烟花的西塘

一只只乌篷

咿呀谁的江南丝竹

廊有廊的情趣

蜿蜿蜒蜒,环绕一江春水

错落参差的西塘

一曲曲檐廊

悠长谁的似水流年

弄讲弄的故事

曲曲幽幽穿越时光

水墨留白的西塘

一个个弄堂

飘溢古朴的人间烟火

一串串红灯笼亮起来的时候

梦里水乡,潋滟声光,醉溺红尘

(原载《星星诗刊》、《贵州诗人》)

周庄,一朵湿漉漉的乡愁

绝色的江南

碧玉的周庄

娉娉袅袅的一朵睡莲

以粉墙黛瓦绿柳烟岚

摇曳浮光跃金的画境

氤氲梦里梦外的乡愁

淋漓的水乡

水墨的周庄

砚墨清香的一纸水彩

以柔情水月温馨渔火

潋滟曲水流觞的时光

沉潜吴侬软语的风情

唐风宋水的周庄

从《故乡的回忆》

走出屐齿苍苔的诗意

走出跫音回响的巷弄

牵动一波波怀旧的目光

织起一张温情的网

网罗天下漂泊的心

山一程,水一程

多少年,藏在身体内的乡愁

总是在这个远梦的故园

情不自禁地发作

这个城中怀水的家

温暖散落天涯的羁旅

让远方游子三毛感动的落泪

这个花坞柳岸的驿站

让珍藏心底的那些故人旧事

化为血脉里恬静持久的温情

这个依水成家的憩园

为喧嚣尘缨守住一方宁静

横竖方圆如花美眷的双桥

是一把打开乡愁的钥匙

哈默把它赠送给邓小平

撮合了中美曾经的一段佳话

穿行河埠廊坊过街骑楼

游赏临河水榭穿竹石栏

走入桥自门前进

船从家中过的枕水人家

万三掌故烹制的家宴

和水乡特色的小吃

撩拨的不只是食欲

还有对那只富可敌国

聚宝盆隐私秘闻的兴致

水袖飘逸的昆曲

丝竹雅韵的宣卷

温润久违的乡情

彳亍斑驳的青石小巷

撑一伞清脆的空茫

淡淡的惆怅

在河桥相连街巷相依

悠长的回望里

推开雕花的轩窗

撩起轻纱笼翠

烟波流转的一廉幽梦

阿公摇橹,渔舟唱晚

阿婆茶聚,蓝印花布

一只只舟楫

在清浅的河道

咿咿呀呀往来穿梭

载着一见倾心的相遇

划进灯影摇红浆声欸乃

似曾相识的烟波故里

水淋淋的周庄啊

一段与生俱来的记忆

一朵湿漉漉的乡愁

(原载《星星诗刊》)

凤凰古城

铺开湘西古朴的宣纸

沈从文清新散淡的文笔

淡墨轻描云水缭绕的古城

飞檐翘角依山傍水的凤凰

在晨岚夕晖里振翅欲飞

原生态的风情

亲情涌流的水声

还在牵引一只渡船来回摆渡

相依为命的老人、女孩和黄狗

端午时节,赛龙舟抢鸭子的民俗

溅起一波波经久不息的欢声笑语

古道热肠的乡亲由矜持变得狂野

波光倒影虹桥、水车、篷船、白塔

和细脚伶仃的吊脚楼

百年沧桑的诗画影像

夜晚的石板街熙熙攘攘

世外桃源开始浮华喧嚣

翠翠孤苦忧郁的爱情守望

沉溺灯红酒绿的欲望街市

沉眠光怪陆离的红尘客栈

浆声灯影的凤凰

敛翅文青走马观花的情爱游戏

一弯清纯的沱江

氤氲满城烟雨一世情缘

翠翠无望的走了

翠翠的翠翠已无心守望

欲念的水草丛生一江清流

从恬静的边城到喧嚣的凤凰

深藏不露的爱情

已成稀世珍宝

(原载《河南文学》)

芙蓉镇

把家建在瀑布上的土司先人

一生枕着水声入眠

到了风起云涌的天堂

一定会在云瀑之上找个地方长眠

清清的酉水静静流转

千年古镇,崖上人家

青木黛瓦,檐角高翘飘逝的繁华

依山傍水,吊脚长垂失落的秘境

历史在五里青石板长街

被来来往往的脚步踩得溜滑

叫了千年的王邨是王氏的祖魂

经不住名人名星声名的诱惑

弄丢了魂,改名芙蓉镇

连自家祖传的店铺

也纷纷改成刘晓庆米豆腐店

扯出正宗旗号在小街招摇

慕名而来的游人都要

在贞节牌坊下吃一碗米豆腐

芙蓉镇的名声越吃越大

王邨的魂是喊不回来了

记不清让小镇一炮走红的电影情节

只记得男女主演从此一路蹿红

求取浮生功名

安享现世富贵

那管生前生后事

刘晓庆姜文的活法

也是现在王邨人的活法

权倾一时的土司王走了

大大小小的土匪走了

让小镇名利双收的恩人谢晋走了

一拔又一拨喧闹的游人也走了

一切都将远去

留下的依旧是川流不息的酉水

和挂在飞瀑上的古镇

(原载《贵州诗人》、《湛江科技报》)

承德避暑山庄

汉人的江山

被康熙乾隆的八旗满人

在塞北茂密的丛林移花接木

在燕山起伏的峰峦移天缩地

复制微缩成中华版图

汇聚东西南北中

湖光山色亭台楼阁

矗立满蒙汉藏回

庭院寺庙精神圣殿

承续五湖交融四海大同的德政

年年秋狝,马蹄声碎

古北口苍凉的河谷

旌旗蔽日,浩荡蜂拥木兰围场

君射臣决,千骑卷风尘

满月弯弓,战鼓飞鸣镝

豺狼虎豺野兔麋鹿

风毛雨血的牺牲

强悍了马背上的康乾盛世

这个水草丰美的皇家园林

成为一个王朝休养生息的行宫

成为没有砖石城墙的血肉长城

成为满人怀柔汉蒙藏回民族

一统华夏的功德碑林

这个山庄和山庄背后

绿水温情碧玉流霞

掩映的军机大事

在赏心悦目里烟消云散

在觥筹交错中化险为夷

清姿丽影的江山诗画

成就了一段歌舞升平

民族和睦的半部清史

时光乱真的倒影

让人久久萦怀

燕山脚下这座帝王宫苑

藏着的一群彪悍魂魄

和驰骋骑射英武不羁的背影

(原载《河南文学》、《2020中国诗歌年选》)

承德避暑山庄

平遥,千年一叹

一只神龟

从《诗经》的河洲出发

背负年年落花凋敝的繁华旧梦

爬过岁岁枯叶覆盖的前朝旧事

向南,向南,一直爬到了现代

2700年了没有爬出一步

却成为一座稀世孤品

它深藏的心事

蜷缩四方五象的千年迷局

历史深处吹来的风

将我们吹远

吹到尹吉甫的在水一方

又将我们吹近

南来北往的游人在迷离中沉醉

千年一叹

平心地遥看

一砖一瓦都有历史

一街一巷都有轶事

一雕一塑都有灵韵

一寺一庙都有传说

平静地遥想

一庭一院错落有致

一店一铺客来商往

一碑一匾意趣悠然

一门一槛影影绰绰

一座城由盛转衰的故事就是一个人的故事

一座城从弱到强的命运也是一个人的命运

漫步平遥

迷失欲望风尘的游人

犹如赢得日升昌晋商的票号

一票汇通天下

千年一瞬

一粒落日

从三千弟子七十二贤者

守护的城墙滚落

点燃一盏盏红红的灯笼

挂在夜的古城

浅浅柔柔摇曳黛色的古朴

朦朦胧胧浮动喧嚣的沉静

笙歌如诗市声如沸

平遥,穿越古今的通道亮了

(原载《河南文学》、《天津诗人》)

天水

一湾渭河,一条耤河

清流浮现神龟的洛书

一峰卦台山,一垜麦积山

孤山驮起龙马的河图

上有银河,下有天水

天河注水的盛景

亦真亦幻的传说

淋漓一方天水的遐想

卦台山顶,游目骋怀

曲线流淌的渭河

S形闪现三阳川

史前旷远的时光

触碰三阳开泰的风水玄关

苦思冥想的伏羲

灵机乍现,一画开天

勘破天乾地坤的卦象

洞悉天人合一的卦义

先天八卦图

画出鸿蒙的初心

画出洪荒的哲理

天地风雷山泽水火

演绎汤汤天水

华夏文明的滥觞

大地湾八千年古邑

大巧若拙的陶器石器骨器

沉埋的历史开光见日

还原上古神话史前图腾

第一颗火种

第一缕炊烟

第一粒炭化的种子

第一茬庄稼

第一个文字雏形

破译伏羲女娲创世的密码

上有银河,下有天水

天水,请你从天上下来

我要喂养龙马神龟

天水,请你从天上下来

我要浇灌人类智慧的花朵

(原载《兰州日报》)

弥勒小城

清晨,一碗香喷喷

打开味蕾的卤鸡米线

傍晚,一池暖酥酥

热气蒸腾的温泉浴

宵夜,一锅醉虾包烧鱼

食色撩人,一吃欢心

水色怡人,一泡暖心

夜色诱人,一见倾心

这个叫弥勒的小城

温润而澄澈

陌生而熟悉

弥勒,弥勒,弥勒

久违的亲切的名字

喊出不经意间的惊喜

第一声,我喊的是

绿荫掩映的弥勒

这座弥勒,红墙黄瓦

香火缭绕,梵音空渺

锦屏山1999级台阶

在绵长的传说里

一步步抬升俗世的愿景

第二声,我喊的是

笑口常开的弥勒

这尊弥勒,圆头大耳

袒胸开怀,度化众生

19.99米金光坐佛

容颜不老,肚量宽广

慈悲喜舍,执念一泯而散

淡泊豁达,烦恼一笑而过

第三声,我喊的是

湖光山色的弥勒

这个弥勒,灵光乍现

清流喷涌,水汽氤氲

满街小吃烧烤,味道惊艳

半城酒店公寓,霓虹闪烁

弥勒寺

弥勒佛

弥勒城

一样的名字

佛性天成

超然的模样

和光同尘

小小的城

潺潺的水

艳艳的花

红红的酒

清清的湖泉

美美的夜色

我遇见的弥勒

明心见性

笑眯眯,自在如花

乐呵呵,闲适如云

(原载《遵义晚报》)

作者简介

韩中州:男,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遵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内多家文学杂志签约作家,供职于遵义市政协。作品散见于《诗刊》《词刊》《秘书工作》《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建设报》《中国冶金报》《作家报》《青年作家》《散文诗》《星星诗刊》《散文诗世界》《诗林》《山花》《青年时代》《河南文学》《天涯诗刊》《天津诗人》《神州文学》《椰城》《贵州日报》《贵州作家》等国内报刊杂志。作品曾获鲁藜诗歌奖、博鳌国际诗歌大赛奖、世界华文散文诗大赛奖、全球华语诗歌大赛奖、国际旅游诗歌节“行吟诗歌奖”等多种诗歌大赛奖。作品入选国内多种选本,出版有《世纪回眸》《中州哲语》《浮云尘土》《行走中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