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台港澳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提出“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妥善应对台港澳局势变化,推动鲁台港澳经贸合作持续深化、人文交流创新发展,有力服务了中央台港澳工作大局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就山东省台港澳工作十年成就对省委台港澳办主任刘渊进行专访。
记者:刘主任您好,新时代十年,山东省台港澳工作积极服务中央台港澳工作大局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总体情况。
刘渊:您好!感谢您专门就山东省台港澳工作这十年对我进行专访,也感谢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和新闻媒体界的朋友长期以来对台港澳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台港澳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下一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十年奋进,十年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台港澳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持续深化山东与台港澳各领域交流合作,为服务中央台港澳工作大局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重要成果。
这十年,山东与台港澳地区经贸合作稳中有进,有力助推全省现代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能级提升。台港澳地区是山东重要的外资来源地和贸易伙伴。十八大以来,山东与台港澳地区的经贸合作稳步推进、稳定增长。全省累计批准台资项目1341个,实际使用台资109.4亿美元;鲁台贸易额累计达2400多亿元,富士康、旺旺、日月光等台湾百大集团企业持续增资扩产。香港是我省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和第一大外资来源地,全省现有港资企业5322家,实际使用港资659.6亿美元,占到全省利用外资的61%。香港还是我省企业境外融资的首选平台,已有59家山东企业在港上市,累计融资超过1000亿元。鲁台经贸洽谈会是江北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对台经贸文化交流盛会,香港山东周是我省在境外举办的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经贸推广品牌活动之一。全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两岸产业合作区成功获批,两岸新旧动能转换高峰论坛、深化山东与港澳台合作推进会、鲁港经济合作洽谈会等200余项重大活动相继成功举办。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海洋、现代服务业等日益成为台港澳资企业在鲁投资新的增长点。
这十年,山东与台港澳地区人文交流合作走深走实,同胞亲情越走越亲。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繁荣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的重要指示,持续推动鲁台港澳各领域人文交流合作,先后获批10个对台海运直航点、4个空运直航点、4个赴台个人游城市,鲁台航班数量最高时每周达64班。十年间,累计来鲁台胞170万人次、港澳同胞600万人次,省领导26人次率团赴台、48人次率团赴港澳开展交流。山东与台港澳地区在文化、教育、旅游、体育、农业、社区治理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入,形成全覆盖、多层次、多面向的新格局。鲁台港澳青年交流季、海峡两岸同祭孔、海峡两岸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山东传统文化走进港澳体验交流、港澳千人山东行等一系列品牌交流活动精彩纷呈、广受好评。先后创建各类台港澳爱国主义教育、交流、实习等基地32家,平台阵地实现提档升级、交流载体更加丰富多元。近3年受疫情影响,线上交流成为加强联络、增进友谊的主要形式,台港澳各界实际参与人数和线上可及人数屡创新高。
展开全文
这十年,同等待遇落实落细,台港澳同胞在鲁更有获得感、幸福感。我们积极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持续落地落细“31条”“26条”“11条”“农林22条”等惠台政策,出台《关于促进鲁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56条”),各地累计出台政策措施1172条;推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山东省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条例》,统筹推动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工作、生活的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服务台港澳资企业复工复产各项工作,妥善处理投诉事项900多件,台港澳同胞及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积极打造“筑梦齐鲁·乐业山东”品牌,率先与台港澳同胞分享山东发展机遇,越来越多台港澳青年来鲁追梦、筑梦、圆梦。主动回应台港澳同胞关切,积极协调解决就医、社保、就业、企业融资、子女入学等突出问题,20名台胞获得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108名台商获授“创业齐鲁·乐在山东”纪念牌,在鲁台港澳同胞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一步,我们将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综合运用办理论中心组带头学、党员干部集中学、邀请专家辅导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形式、沉浸式学习领会,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积极做好宣传宣介,通过举办网络知识竞赛、云展览等,向台港澳同胞讲清讲透党的二十大精神,筑牢反“独”促统强大阵线,团结凝聚广大台港澳同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坚持实干笃行,结合实际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台港澳工作具体行动和生动实践,做优鲁台经贸洽谈会、港澳山东周、鲁台港澳青年交流季等品牌活动,持续推动山东与台港澳地区在高层交流、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走在前、开新局”,团结台港澳同胞共创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请问山东在推动鲁台经济融合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对台经济工作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坚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持续深化鲁台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积极开展对台“双招双引”,鲁台经贸合作持续扩大。坚持开展对台“双招双引”,举办鲁台经贸洽谈会、海峡两岸农业论坛、鲁台经贸合作暨两岸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论坛等近200项经贸洽谈活动,邀请3000多个台湾经贸团组、70000多名台商来鲁考察,组织5000多个团组、30000多人次赴台进行经贸交流,引进台资项目1341个,实际使用台资109.4亿美元,鲁台经贸交流与合作保持持续扩大态势。
二是积极推动在鲁台企做大做强,经济融合更加深化。实施全省台资企业“百强战略”“在鲁台资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行动”,积极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增强扎根山东的信心,10年来394家在鲁台资企业增资46.5亿美元,2名台商当选山东省优秀企业家,108名台商获授“创业齐鲁·乐在山东”纪念牌。
三是积极落实惠台政策措施,营商环境更加优化。精准落实“31条”“26条”“农林22条”等惠台政策,出台《关于促进鲁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56条”)、《山东省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条例》、“26条措施”办事指南等,省及各市累计推出具体措施1172条,惠台政策措施持续落实落细落地;广泛开展“台资企业走访季”“三进”“六全”“服务台企创新提升行动”,妥善处理台胞投诉案件900多件,依法维护了台胞合法权益。
四是积极打造工作品牌,平台载体更加丰富。连续举办九届鲁台经贸洽谈会,连续四年举办海峡两岸农业论坛,成为海峡两岸知名工作品牌;设立蓬莱、肥城、寿光3个海峡两岸农渔业合作示范基地,推动济南、青岛获批设立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济南获批国家级“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鲁台经贸合作平台载体更加多元、更加丰富。
记者:2021年7月,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在济南设立国家级“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请介绍下一年来合作区建设有关情况。
刘渊:建设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是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是增进鲁台经济交流合作、厚植鲁台民间交往基础的具体举措。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台港澳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快推动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建设”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合作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成立省市一体化推进合作区建设工作专班,建立省市区三级联动常态化推进工作机制,在济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加挂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济南)管委会牌子,增设合作区建设发展局,合作区建设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二是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指导济南市编制了《关于加快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了合作区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按照合作区“一区两园一中心”空间发展格局规划,推动济南市结合国土规划调整,实际划定济阳区城镇开发边界新增规模19.58平方公里,达到67.92平方公里,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有效衔接,保障了合作区用地需求。
三是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围绕推进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建设,与全国台企联共同举行深化鲁台合作推进会、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授牌仪式、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推进会暨大健康产业合作泉城论坛等活动,举行旺旺集团20周年庆典活动,合作区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四是进一步深化产业合作。今年以来引进旺旺集团北方电商物流中心、顶津食品热冲饮料、秉信包装、阿斯泰克环保纤维、乾隆集团综合项目等台资项目13个,总投资38亿元。截至目前合作区累计引进台资企业75家,总投资额超过180亿元,成为鲁台产业合作的新高地。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请问山东省在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有什么思路和成果?
刘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推动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的创新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激励港澳各界更积极投身大湾区建设,推动大湾区迎来新的建设发展热潮。当前,山东正在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各种积极因素加速集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赋予重大机遇,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战略叠加优势凸显。为积极抢抓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带来的难得机遇,省委台港澳办联合暨南大学进行深入调研,围绕“国家所需、湾区所长、山东所能、优势互补”并结合物理学“量子纠缠”理论框架,完成《山东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研究》课题报告,深入总结远大湾区地区对接大湾区的规律和路径,提出了山东全方位对接大湾区的合作思路和举措,力求为国内大循环背景下的省际合作提供示范,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区域合作新模式。
具体而言,一是利用大湾区大科学装置集聚、高新技术企业众多、人才集聚等优势,增强山东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推动山东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化;二是把握大湾区消费需求旺盛机遇,加快产品市场对接,构建山东与大湾区市场内循环体系;三是对标大湾区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打造与大湾区同等水平的国际化、市场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四是用好大湾区辐射东南亚、“一带一路”和葡语系国家优势,拓宽对外开放领域和合作伙伴,助力中国参与RECP建设;五是多渠道对接大湾区中高端人才、海外人才,开展人才交流合作,为山东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六是主动调研和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在互联互通、金融、服务等领域复制相关政策措施,挖掘山东与大湾区合作新的增长点。
记者:山东省与香港、澳门在不同领域都有紧密合作和交流,并且取得了积极成果。请问下一步山东省在与香港、澳门的各领域交流合作中还有哪些具体做法和举措?
刘渊: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与香港、澳门的各领域交流合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鲁港澳高层交流机制持续深化,高端合作平台不断涌现,多领域交流合作亮点纷呈。下一步,一是进一步构建鲁港澳合作高层推动机制。在保持已有高层往来基础上,放大香港山东周、澳门周·山东、山东文化旅游推广周等大型活动的品牌效应,通过高层定期互访并相互支持对方举办的大型活动,不断完善鲁港澳高层交流机制。在高层引领带动下,打造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常态化对接合作关系,引导社会各界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地融入鲁港澳合作,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交流合作的新格局。二是不断深化鲁港澳经贸合作。扩大对港进出口规模,引导山东农产品出口企业到香港注册商标,培育熟悉国际规则的品牌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具备条件的山东企业赴港参加国际知名展会,借助香港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对港澳招引力度,支持来鲁设立合资合作医疗、养老机构,支持香港企业参与山东国企混改、香港金融机构在山东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山东企业赴港上市。三是深度挖掘科技和人才合作潜力。鼓励我省企业在港澳建立研发中心,鼓励鲁港澳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积极推进鲁港澳医药创新合作。探索在港澳设立省人才工作站,密切加强与港澳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加大高层次港澳人才引进力度。四是不断丰富青年交流内涵。在深化文化交流中不断增强港澳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和家国情怀。用好香港青年山东海洋科学实习计划、港澳千人山东行、山东省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山东省台港澳青年交流实习基地等平台载体,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鲁发展逐梦。相信通过鲁港澳持续紧密的交流合作,一定能够不断提升各领域的合作水平,为中央港澳工作大局和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记者:我们注意到,6月初在东营启动的“台青黄河游记”发布了不少关于山东段的新媒体产品,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请您介绍一下这些年鲁台间青年交流交往的有关情况。
刘渊: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两岸青年要勇担重任、团结友爱、携手打拼。我们热忱欢迎台湾青年来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刚才,你提到的“台青黄河游记”的确让台湾青年感到震撼与惊奇。他们寻孙子故里,访黄河人家,感受齐国故都风韵等等,领略了齐鲁大地的别样风采,增进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民族认同。
两岸青少年交流是两岸人员往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岸关系“向下扎根”和“向前迈进”的重要步骤。十年来,鲁台青年交流精彩纷呈、持续热络,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少年了解大陆、认识山东,感受我们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由我办主导的鲁台青年交流季,已吸引上万名台湾青少年参与,创建了一批知名品牌。如台湾大学生中华研习营、台湾学生中华泰山成人礼、“齐鲁风 两岸情”优秀中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等等。今年,尽管受疫情和台海形势等多种因素影响,仍然举办了海峡两岸(枣庄)青少年主题文化周、两岸青年新消费沙龙、第七届鲁台青年志工公益交流夏令营、海峡两岸(威海)棒球赛、海峡两岸(德州)中医药交流大会、两岸青年菁英论坛、“踏寻孔孟故里,传承中华文化”海峡两岸青年文化研习、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滨州)青年学生孙子兵法友谊辩论赛等活动,在两岸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我省作为教育大省,不断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更多的学习机会吸引了大批台湾学生来鲁就读。截止目前,已有累计千余名台湾学生在山东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就读。我们每年邀请台湾学生参加在山东举办的文化、体育等交流活动,深受他们喜爱。随着疫情形势的逐步好转,会有更多的台湾学子来山东求学。希望他们当好两岸青年交流沟通的桥梁,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共筑复兴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7月11日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说的那样,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绽放异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鲁台青少年交流,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两岸故事,促进同胞心灵契合。
记者:山东的台儿庄、泰山、孔庙……这些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大家耳熟能详。我省交流基地建设情况怎样?疫情期间,这些交流基地发挥作用如何?请您介绍一下。
刘渊:2009年12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批准台儿庄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这是全国首个交流基地。目前我省共有5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1家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9家山东省对台交流基地。交流基地设立以来,对于推动两岸人员往来,促进鲁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起到积极引领示范作用,成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交流基地成为两岸民众进行线上线下交流的重要平台,一次次鲁台观众的“云参观”“云相聚”,增进了共同的历史记忆,激发了新的体验和情感。如今年9月3日,“香缘九百·厚德两岸”海峡两岸(长岛)妈祖文化交流活动在山东省对台交流基地——长岛显应宫成功举办,台湾50家妈祖宫庙、400多名信众在线上感受了妈祖文化的独特魅力;连续多年举办海峡两岸齐文化节;去年4月23日,在山东省海峡两岸青少年儒学研习基地举办了海峡两岸儒圣家风家训大家谈活动,山东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的50余名台生身临其境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2020年暑期,“海峡两岸·情重泰山——台湾中学生中华泰山成人礼”活动吸引120名台生来到泰山,加强了两岸青少年沟通交流,让台湾青少年接受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洗礼,进一步增强了台湾地区青少年对泰山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今年是两岸开启民间交流35周年,我们在台儿庄举办了山东对台交流基地建设成果展,全面回顾基地设立以来建设、交流情况及今后愿景,以此推动交流基地不断提档升级,打造两岸民间回顾历史、亲情联谊、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和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谢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