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昭是中国古典小说《三侠五义》中的人物,是一位在庙堂与江湖都拥有赫赫威名的人。展昭原先是一个在江湖上行侠仗义的侠客,最好管不平之事,因此在江湖上留下了很高的威名。因为他后来常年在江南一处居住,于是江湖上的人尊称其为“南侠”。
江湖与朝廷在很大程度上是两个世界,在很多小说,包括电视剧中都有此展现。武侠很少会涉及朝堂,而朝堂也很少会插手江湖之事。处于庙堂之上的人,自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并不想与江湖上的“莽夫”多打交道。而江湖上的侠客们,更是看不上朝廷那种鱼肉百姓,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
就是在这样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中,展昭却从江湖步入庙堂之中。虽然展昭的名声素来不错,但是也免不了旁人对他的中伤。很多人认为展昭最后选择了站在包拯背后,为朝廷服务,实际上已经不是当初义字当头的“南侠”了,而是成为了朝廷“走狗”。那么问题来了,展昭是怎样从江湖走向庙堂的呢?他又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条道路。
展昭之所以会变成一个朝廷命官,与包拯绝对脱不了关系。可以说是包拯一手将展昭,从江湖推向了庙堂之上。展昭与包拯相识于包拯进京赶考之时,之后又三番五次的救包拯于危难之中。展昭武功高强,性格谦和,为人处世自有自己的一番章法。包拯很欣赏展昭,出于爱才之心,最终向皇帝推荐了展昭。昭被包拯带到皇帝面前,向皇帝展示了自己的本领之后,得到皇帝的大赞,最后被御封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任职开封府。此后展昭就一直跟在包拯身后,匡扶正义。
展开全文
许多人将展昭接受朝廷任命,甚至向皇帝磕头的行为,理解为他是一个爱好名利之人,已经不是当初在江湖上的那个重义的“南侠”展昭了。但实际上展昭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般爱好名利。展昭最后会走向庙堂,很大程度上都是看在包拯的面子上。即使后来他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实际上也没有改变他的性格。他对包拯说:“惟恐艺不惊人,反要辜负了相爷一番美意。”实际上已经表明了他的一点不甘心。
展昭其人出自《三侠五义》,很多人曾经都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展昭在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呢?这个问题实际上无解,为什么呢?因为要说没有,但是总有那么一丝证据指向此人,要说有,但是却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
清代有一位武术名家名叫甘凤池,人称“江南大侠”,他有一套拳法,名叫“双插子”。这套拳法还有另一个名字,便叫“南侠展昭”(拳法名称)。甘凤池自小习武,喜欢结交江湖人士,曾拜内家拳名家黄百家为师。三年以后,甘凤池又拜一念和尚为师,练得一身武艺后,便开始了行侠仗义,行医济世的传奇人生。在民间传说中,甘凤池经常以前辈高人的形象出现,“江南大侠”的名头十分响亮。
我们知道《三侠五义》成书于清代嘉庆年间,是在甘凤池成名的百年以后。或许“南侠”展昭这个人物的原型就是“江南大侠”甘凤池,而小说里展昭的人名则可能直接照搬甘凤池拳法“南侠展昭”。
展昭其人在历史上真实存在?是小说虚构?是根据后世名人原型改编?或许只有小说作者清楚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