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版图渐成,平安医疗布局又下重要注脚_平安_医疗_健康

平安并不是心血来潮想要进入医疗健康领域。

面对未来十年16万亿的中国医疗市场规模,资源错配导致的严重供给矛盾,和商保在医疗支付中的巨大提升空间,都给了平安足够的理由进入。

迄今,在这条困难而正确的道路上,耕耘多年,平安始终保持一个“长跑者”的心态。

它对医疗健康战略的重视,没有因外部噪声而动摇,没有受宏观影响而停滞,一直有条不紊地完善产品体系,引入优质医疗资源,以时间的长度,来构建护城河的宽度。

循着这样的发展轨迹,当下,在积极推进“医疗健康生态圈”深化落地的关键期,平安的医疗服务布局又迎来一步重要落子。

3月25日,西安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正式开业,作为全国11家旗舰中心之一、西北地区的首家旗舰中心,该检测中心将立足西北、辐射全国,发挥在西北区域的引领辐射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全国两会期间,诸多代表委员也非常关注,如何通过分级诊疗体系的有效运作,把大多数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留在基层。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作为线下服务提供的重要抓手,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不断延伸触角、打造优势专科能力,既是赋能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的直接体现,更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注脚。

搭建医疗健康生态圈

医疗健康在平安集团内部已经重要到什么程度了?在平安2022年业绩报告的呈现中,医疗健康已经成为与综合金融并驾齐驱的存在了。

展开全文

“金融是平安的现在时,而医疗是平安的未来时。”如果说综合金融是平安的压舱石,那么,医疗健康生态圈策略则是其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

众所周知,平安以保险业务起家,而保险又与医疗、养老等有着天然的连接,近年来,“保险+医疗”、“保险+养老”已经成为保险公司拓展外延的兵家必争之地。

不过不同于其他保险服务商,平安在这条拓展外延的路上要走得更深远,它将普惠医疗作为第二条曲线,致力于打造”管理式医疗“模式——显然,这是一条更为艰难且需要长期耕耘和探索的事业。

在2022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介绍了平安独特的“管理式医疗模式”,她形象地将其比喻为“联合健康+拼多多+美团”。

平安所做的是代表支付方整合供应方,“2.27亿金融客户的钱放在平安,未来,客户生病了、老了,就需要用这些钱,购买优质的、性价比更高的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平安代表客户整合供应方,构建‘到线、到店、到家’的服务网络。”她具体阐释道。

在这个整合供应方的过程中,平安主要做三项工作,即建立统一服务标准-负责采购供应商-监督供应商,最终目标是要建立庞大的医疗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市场性价比最高的服务。

在上述战略的笃定指引下,作为平安集团管理式医疗模式的排头兵,平安健康也主动变革,启动“管理式医疗、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健康服务三大模式”的战略2.0深化。

从目前来看,成效初见端倪,“三到”网络已见雏形:到线方面,由集团旗下的平安健康,在线上为客户提供医疗服务;到店方面,平安跟一万多家医疗机构,包括全中国1500家三甲医院和签约医生开展合作;到家方面,居家养老提供500种不同的服务。

事实上,此次开业的西安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也正是“三到”网络编织的重要手笔,其作为线下服务实体,通过筛-诊-疗闭环医疗服务方案提供,充分赋能“到店“这一重要环节。

首先,足够广泛的布局是到店服务提供的基础。过去平安健康(检测)中心的专业检测检验服务已经覆盖东北、华北、华南、长三角等多个地区,随着西安旗舰中心开业,其辐射范围自然延展到西北。

其次,专业、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是到店服务拉开差距的重要评判维度。而平安健康(检测)中心聚焦严肃医疗,配置科研型医疗设备,提供覆盖肿瘤早筛、中高端体检、影像诊断、MDT诊疗、转诊、康复及健康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全流程服务,服务内容深且广。

可以说,随着平安到店网络的布局完善,平安的医疗健康生态圈边界不断扩大,磁力不断加强,对内助力管理式医疗落地、协同金融业务发展,对外则可以拓展政府、医院、企业及C端,构建医疗生态平台,打造优质医疗品牌。

夯实专科能力底色

在平安的2022业绩发布会上,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反复被提及的词汇——这是平安迈进下一个10年征程布局的希冀,更是其应对全新经济周期的战略底气。

投射到医疗健康生态战略,高质量发展除了意味着高性价比的医疗服务、庞大的医疗服务网络,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要点,即通过专科能力建设与打造,提供差异化医疗服务。

事实上,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随着互联网医疗发展进入深水区,以往挂号、轻问诊的浅度链接,逐渐被疾病管理、专病发展等深度服务取代。

与此同时,国家本身也在加大对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通过互联网链接国家级医疗资源,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诊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打造针对专病专科的“大型互联网医疗中心”。

即便是从企业发展路径来看,这也同样是大势所趋。毕竟临床专科建设是医疗机构发展的核心和根本。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是提升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必经途径,且不提专科化运营还有利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真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从实际布局来看,不少医疗企业都在力推专科服务能力建设。当然,格外强调高质量发展的平安,更不会例外。

作为平安体系内自营线下医疗机构的平安健康(检测)中心,近年来持续强调发展优势学科、特色门诊,通过深化呼吸、消化、心脑、女性、中医、骨健康六大中心建设,以提供差异化医疗服务。

显然,平安特别强调学科资源积蓄,借由广阔的医疗服务触角,积极与顶级院士团队合作,打造专科联盟。在近期召开的广东省胸部疾病年会上,由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指导筹备的胸部复杂疾病诊疗联盟正式成立,平安健康(检测)中心被授为副理事长单位,以全国11家旗舰检测中心为“触角”,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关注胸部疾病的预防筛查。

针对胸部疾病的治疗与防控痛点,平安健康(检测)中心联合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发布《肺部健康评估专家共识》,旨在面向全社会呼吸疾病高风险群体,通过科学筛查以及合理评估的方式,及早发现恶性肿瘤及常见重大慢性疾病。从去年7月联盟筹备以来,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与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就一同推动了多项合作,为多位患者提供了“一步到位”的转诊就医服务。

开业的西安旗舰中心也不例外,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爱民教授指导下,其开设了甲状腺特色门诊,打造甲状腺筛诊疗中心。试运营期间,该中心还曾围绕心血管疾病,实现从体检筛查出风险、到专家多学科会诊、再到转诊就医的全闭环、一站式筛诊通道。

除了医疗资源,专业、特色化的产品也是平安打造专科中心建设的一大重要特征。

例如,在呼吸专病端,其针对肺癌风险人群提供肺小结节筛查包,针对肺结节高危患者、肺癌患者,定制肺癌筛查包,通过低剂量螺旋 CT 、增强 CT 、 PET / CT 、检验肺癌基因筛查助力实现疾病超前诊断。守好筛查的关卡之外,对于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提供广州呼研院转诊服务,覆盖治疗、手术、康复等各个阶段的就医需求。

硬件实力可能会是很多人忽略的一环,但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有的临床诊断也需依托全面、精准的医疗设备,辅助临床诊断。

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持有“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配置了PET/CT、3.0T磁共振、256排CT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因此在硬件方面,通过大型医疗设备+精准检验设备,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可以提供一站式健康精准诊断。

平安特色的管理式医疗

由于各国国情和政策天差万别,因此各国的医疗体系也不尽相同。

基于美国的医疗土壤,诞生了联合健康以及凯撒医疗集团两家行业鼻祖,也催生了聚焦B端客户的在线问诊企业Teladoc Health。

特别是联合健康,其首创“管理式医疗HMO模式”,为美国医疗系统带来颠覆性改变,股价十年十倍,营收十年复合增速高达10.22%,目前市值达4337亿美金。

平安健康背靠平安集团这一综合金融巨舰,在借鉴联合健康HMO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本土市场,创造出更具创新性、本土性的中国特色“管理式医疗模式”。

近几年,随着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深化落地,可以看到,“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反哺金融“,这句话正在成真。

在集团内,医疗健康服务的覆盖率越来越高,截至去年末,在平安超6.93亿互联网用户中,有超65%的用户同时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在平安近2.27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近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平安打造的医疗健康生态圈,赋能金融主业的能力越来越强。

通过将线下自营旗舰医院、高端健康管理中心提供的特色医疗健康服务与保险产品相结合,平安在多地试点探索,通过场景化营销,赋能金融主业。

近期,配合西安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开业,平安还推出了面向综合金融的高端医旅产品,从医、旅、行方面一次性解决高端用户的医疗健康和旅行需求。全国11家旗舰中心的网点,正好布局在诸如西安、厦门、青岛、武汉、广州等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在健康领域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之下,让旅游和医疗资源巧妙碰撞——这亦是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服务于集团综合金融服务的一个缩影。

放眼未来,从政策走向来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

可以说,无论是时代的需求,还是政策的引导,都在呼唤一个医疗健康变革者的诞生,它需要具备雄厚的实力,更需要炼就“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战略定力。

在管理式医疗模式的战略指引下,平安正朝着这样的目标积极迈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