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高校声》:市场需要这样的Z世代音综_高校_百川_校园

犀牛娱乐原创

文|方正 编辑|朴芳

音综能在2023狂飙吗?

音综向来是综艺界的爆款产地,但近年的音综市场却陷入了出圈困境。尽管每年各平台都会开发海量音综(艺恩数据显示,2017-2021年上新音综数量分别为:44档、38档、35档、33档、26档),能给大众留下记忆点的却凤毛麟角。

而2023刚开年,抖音就接连拿出了两档很有嚼头的音综:3月初上线的《百川乐时空》首创音乐代际观察,明星隐藏身份为素人演唱的温馨画面惹人泪目,节目模式明显区别于市面上越趋同质化的那些音综。

上周开播的《百川高校声》则延续其实验性,由焦迈奇、李健、刘雨昕和谭维维、王源、周笔畅回归母校发掘“民间奇人”,带领学弟学妹组团共赴一场高校音乐江湖的比武大会,节目观感犹如“校园歌手大赛”的全国决赛版。

在本周上线的《百川高校声》下篇里,我们很难得地在音综里看到了六组音乐名校同场PK的燃炸场面。无论是全员搭乘飞碟登场的沈音、还是开着火锅车高喊“雄起”的川音、或是在港式双层巴士上散发利是的星海,他们都要为“知名音乐学府”的名誉而战。

展开全文

这不,看完节目的网友也被这帮高校生的热血气势点燃,纷纷在 #轮到各大高校出战内娱了 等话题下表达对校园音乐人“集体出道”的期盼。当一档音综首度与母校荣誉感、校园音乐记忆产生联结,观众们某种带有集体共鸣的DNA也似被唤醒。

#王源伯克利校友加密交流、#清华在李健嘴里是形容词…… 在“明星回母校见闻”引发的若干抖音热搜话题下,有在校同学热评“内娱还得看大学生”,远离校园已久的打工人则慨叹“是爷的青春,别刀我了”。

在犀牛君看来,除了青春共鸣,《百川高校声》在行业价值层面也凿开了音综市场的一片新蓝海。首次把校际音乐PK引入音综,抖音的初心或是为乐坛输送Z世代的新鲜血液。而由此难得完成的对音综面貌的年轻化改造,或会长期影响今后音综的进化方向。

明星回母校挖好苗

一场“造星工坊”正名之战

《百川高校声》明显在玩一种很新的音综。

颠覆以往音综单一的导师形象,《百川高校声》找到了“明星学长(学姐)”这个自带情感羁绊的真人秀身份,邀华语唱将们回母校发掘乐坛明日之星,这种提携背后蕴含一份真情实感的“同门情谊”。

在中国音乐界,“十大音乐名校”的江湖名号流传甚广,且这些院校很多都被誉为“造星工坊”。比如,川音以盛产李宇春、谭维维、魏晨等草根偶像闻名,沈音校友汪苏泷、吴莫愁、焦迈奇等撑起了东北乐坛的半壁江山,培养出刘雨昕、小鬼、侯明昊的北现音则是唱跳歌手们的摇篮。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把《百川高校声》看作是一场“造星工坊”间的正名之战。一来,这些藏龙卧虎的音乐名校是挖掘Z世代潜力音乐人的沃土;二来,由专业过硬的明星学长学姐亲自挑选苗子,对学弟学妹而言是一次宝贵的磨砺歌技的交流机会。

《百川高校声》首期展现出“校园”这个综艺场景的独到之处:李健回校被网友辣评很像是“暗中观察的班主任”,谭维维无缝切换“食堂阿姨”角色要给同学多夹俩菜,既制造了明星歌手展露真实性格的真人秀名场面,也令观众沉浸了一把梦回学生时代的“在校感”。

当李健看完罗一夫的表演直言“唱得很清华”,又很高情商地点评袁一琳“北大水平比我们高多了”,多少观众想起了当年听校园民谣的白衣飘飘的年代。当谭维维拉着川音学弟学妹在操场上嗨唱《最炫民族风》,又有多少人梦回了大学军训拉歌的夏日往昔。

经过在校园的短暂相处,同根同源的学长学姐与学弟学妹很快就培养出了默契,在比赛里奉上了珠联璧合的合作舞台。比如,嗓音空灵温暖的李健、民族唱法浓郁的林仟淇与“呼麦天团”江噶组合的配合丝丝入扣,一首《故乡山川》的意境不亚于“音乐诗人”李健的独唱版本。

“校园”也是呈现Z世代群像的最佳综艺场景之一。抱着木吉他弹唱《哈哈发明家》的原创鬼才张荣昊,尽情挥洒着Z世代天马行空的音乐想象力;用少年感嗓音演绎《后厨阿强》的吴京霖,则把对生活的体悟化为歌词写成专辑《一家五口》,原来00后的音乐表达也可以那么日常和质朴。

Z世代新潮的生活态度也在节目里被充分展现。王源带队的伯克利学院的马哲,本科学珠宝鉴定、博士学生物考古,看似与音乐八竿子打不着的她却拥有自己的乐队;周笔畅所在的星海学院的洪艺芳,写过书、导过音乐剧、参选过世界小姐、还是百万粉丝抖音博主,这位斜杠小姐姐让我们了解到00后的精彩人生观。

综上可看到,用校园题材打破音综的同质化困境,《百川高校声》以“明星提携学弟学妹”的独创模式带领观众重温学生时代的悸动、结识活力满满的Z世代音乐人,节目从多个维度革新了观众对音综的固有认知。

高校奇人组团斗法

音综界也有“热血漫”

《百川高校声》的观感很像校园热血漫。

来自祖国大江南北及海外的高校齐聚一堂,因出产地之别,他们的音乐风格各自带有浓郁的地域特征,这就很像那种写各门派校园高手battle某种兴趣技能的校园漫。

《百川高校声》的音乐风格基本不带重样,或许是节目组前期调研时就做足了功课。代表北方系出战的沈阳音乐学院,表演里融汇了东北人独有的豪爽,最典型的就是五大唱将齐飙高音的《勇敢的我》,那气势磅礴的摇滚联唱贡献了全场最热血的情绪燃点之一。

同为北方系的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则是妥妥的技术派。唱跳兼备的教学理念造就了该校“全员会舞蹈”的差异化,《Baby I know》《目不转睛》两个舞台都穿插了大量联排舞蹈、舞技SOLO桥段。若仅以表演的技术含量来评判,北现音会是这部热血漫的绝对主角。

南方系的学校则东、西两立,东南名校星海音乐学院因地处广东粤语区,其音乐风格深受港乐影响,彰显出与沈音、北现音正相反的轻柔调性。拿到首轮最高票数的周笔畅&林洁纯的《Get Away》就是凭舒缓迂回的旋律取胜,而五人合唱的《友情岁月》更是主打一个以柔克刚的情怀之作。

来自西南“火锅之都”的四川音乐学院,干脆就直接唱了《火锅》。不过,多民族聚居的西南高校是各路音乐奇人频出,彝族出身的杨晓莉开场就秀了把原生态唱法,《火锅》词曲作者张荣昊奠定了歌曲的欢快节奏,而rapper石浚衡的川味说唱则为歌曲注入了热血的地域灵魂。

说到音乐奇人,综合高校队和海外高校队才是真正的“高校奇人组团斗法”。综合高校队由全国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组成,但其中不乏清北学霸型的技术唱将,PK中丝毫不逊色于音乐生们。海外高校的同学们身怀R&B、爵士、琵琶等十八般“歌艺”,那首《我最摇摆》集中反映了海外学子的综合音乐素养。

南北论剑、以歌会友,不同高校、各路门派的音乐人因相同的爱好齐聚并切磋歌艺,这故事里有哭、有笑、有战斗、有友情、有青春、有热血。犀牛君以为,《百川高校声》与千禧年初那部经典国漫《我为歌狂》异曲同工,用一场有关青春的嘶吼,唤醒了无数观众集体共鸣的校园回忆。

校园歌者终于被看见

市场需要“Z世代音综”

《百川高校声》是很少见的Z世代音综。

通常而言,基于目标受众和招商体量的考量,各平台开发的音综往往更为依赖有路人盘的明星歌手去打造。久而久之,鲜少有音综以耐心培养新生代音乐人为立项目标。

某种程度上说,《百川高校声》凿开了音综市场的一片新蓝海,在市场缺乏挖掘新生代音乐人音综的大环境下,节目借“明星学长学姐”之手发掘了多位有潜质成为华语乐坛明日之星的Z世代音乐人,让校园歌者终于被看见。

“钱润玉的声音依然那么独特”、“林仟淇唱的定山民族感也太强了吧”、“张荣昊《哈哈发明家》歌词好有趣”,可以看到,《百川高校声》播出后,诸如钱润玉、林仟淇、张荣昊等在节目里表现亮眼的Z世代音乐人都得到了网友们的更多关注和热议。

事实上,纵观华语乐坛历史,早到李健、老狼等从清华校园起步走入乐坛,再到川音的李宇春、星海的周笔畅在大学时期参加音综并成功“出道”,校园一直是为华语乐坛输送新血的主要渠道。但在《百川高校声》之前,我们太久没在乐坛看到校园歌者的身影了。

换言之,《百川高校声》打破音综市场同质化的创制初衷,是针对当下华语乐坛难推新人的行业困境,试图用“校园音综”带动更多主流观众关注Z世代新音乐人,搭建一个助力校园歌者从校园跻身音乐行业的主流平台。

坦白说,《百川高校声》这个创制目的对平台而言是有风险的,把校园音乐人作为节目主推的叙事主体,它的受众吸引力大概率不如以明星歌手为主导的音综,但抖音仍然选择无惧风险地与主创一道力推这个项目。

抖音之所以这么做,与他们推行《百川综艺季》IP的初心有关。本着做一些对综艺行业有根本影响之事的原则,《百川综艺季》从真实的大数据和强用户思维出发,给予综艺制片人充分自由的创作空间来探索内容边界,只要是C端喜欢的项目就会一推到底。

尽管《百川高校声》《百川乐时空》在B端层面有开发上的风险,但他们无疑是平台探索音综市场更多可能性的先锋作品。无惧风险地制作给观众带去新鲜感的实验音综、为Z世代音乐人搭桥牵线,犀牛君认为,抖音综艺的这番探索值得行业给予鼓励和提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