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的小年夜_管护_油葫芦_饺子

新华社西宁1月15日电(记者周盛盛、李占轶、解统强)“今晚是小年夜,站上人也多,我们多包几个饺子,不然不够吃哩!”1月14日,马忠华左手拾起一个小面团,右手抄着擀面杖,麻利地擀起了饺子皮。

1月14日晚,油葫芦管护站的管护员在屋内包饺子。新华社记者 周盛盛 摄

今年45岁的马忠华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油葫芦管护站副站长。油葫芦管护站地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山野牛沟乡境内,目前有专职管护员15人,海拔超过3300米,管护区面积超过两万公顷。

1月14日是北方小年,马忠华和站上的另外4名生态管护员依然在岗值班。让马忠华欣慰的是,妻子和女儿中午专程从祁连县城赶来,陪自己共度小年夜。当日14时左右,马忠华和同事们像往常一样出现在距离管护站10公里外的山腰间,开始巡护工作。

隆冬时节,管护站所在区域的最低温度可达零下25摄氏度。尽管身穿加厚棉服,还是挡不住山间的阵阵朔风,大家伙儿的面部全部冻得通红。

1月14日下午,管护员在野外巡山(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占轶 摄

展开全文

“快看,前面那儿好像有动静!”马忠华顺手抄起胸前的望远镜,望向远处的山沟,很快,有10多只狍子闯入他的视野。

“我们每天要将巡山发现的野生动物数量仔细记录在巡山日志中。”马忠华告诉记者,除了巡山防护,还要宣传防火知识、巡查野生动物分布情况,有时候碰到道路遇阻、电力设施损坏,巡山管护员们也会排查报告。

自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以来,青海片区有超过1200名牧民成为生态管护员,成为祁连山南麓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力量。

“来来来,饺子来啦!大家赶紧动筷子。”14日19时许,老鲍端着两盘冒着热气的饺子疾步走向餐桌,端放在两侧。桌子中间还摆着刚出锅的麻婆豆腐、辣子炒肉、炒莴笋,周围摆放着水果、糖果和饮料。

1月14日晚,马忠华正和女儿一起吃饺子。新华社记者 解统强 摄

老鲍本名鲍宪红,52岁的他是站上年龄最大的管护员,2015年管护站成立后就来到这里。多年来,他切身体会到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

“现在我们出去巡山,经常能见到岩羊、狍子、蓝马鸡,路遇几百只的岩羊群,也不是啥新鲜事了。”老鲍告诉记者,随着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的推进和生态管护制度的健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保护生态、守望家园的队伍中。

一旁的拉忠才让,今年30岁,是野牛沟乡当地人。2012年,他成为一名草原管理员,两年前,他又成为油葫芦管护站里的一名管护员。

1月14日晚,管护员们在一起吃饺子。新华社记者 周盛盛 摄

14日,临近深夜,屋里的炉火越烧越旺,大家伙儿越聊越起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