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泡沫往事:从东方神犬到流浪狗_藏獒_一只_中国

2009年9月10日,是许多西安市民难以忘怀的一天,30辆黑色奔驰浩浩荡荡的开进了咸阳机场,而且全部是奔驰S600和S500级别的百万豪车,很多人以为来的是什么达官显贵,结果下飞机的竟然是一只藏獒。

当地一位曾与警方枪战的黑社会大佬蔡国强,从青海玉树花400万高价引进了一条名为“长江二号”的雄性藏獒,就以这样的方式迅速火遍全国。

然而,买下这条狗的蔡国强,并不是什么爱狗人士,表面全是爱好,背后都是生意,蔡国强是想靠豪车壮声势,当时的西安一时无法凑齐这么多同型号的豪车,很多车都是从北京和天津请过来的。

蔡国强还到处宣传,价值400万的藏獒“长江二号”,落户他的藏獒养殖基地,后来还频繁带着他的狗到处亮相,经过大量宣传,蔡国强的藏獒一次配种都能高达几万块,每年仅靠配种都赚上千万。

你以为他人傻钱多瞎炫富,他笑你缺个心眼看不穿。

这种故事在10年前,时不时就发生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一只藏獒动不动就喊价到上千万,赚尽了眼球,最贵的一只藏獒甚至喊价到了5000万,当时能在北京换一栋楼。

以前经常有人说,藏獒是狗中之王,很多人甚至称之为雪山神兽,不少人靠炒藏獒发了家,但最近十年里,已经没什么人再吹这个泡沫了,甚至以前动不动卖几万,几十万的藏獒,已经沦落成为了藏区流浪狗。

有新闻曾报道说,人口只有17万的青海果洛州,流浪狗就有7.4万条,大部分是藏獒,一到晚上就成群结队出来觅食,时有伤人事件发生,还有不少藏獒直接变成了肉狗上了餐桌。

从万人追捧到跌落谷底,这2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实,早在汉朝时期,藏獒就开始被进贡到朝廷,贵族阶层一直有养藏獒的习惯,再加之藏獒本身属于高原犬种,不适应低海拔生活,因此饲养难度极大,品种的稀少也使它成为象征身份的奢侈品。

到了清朝,养藏獒来到了高峰时期,由于满族人是渔猎起家,所以爱好养猎鹰猎犬,勇猛的藏獒也是他们的最爱,意大利传教士朗诗宁还曾经给乾隆的十条名犬画过一幅《十骏犬图》,其中便有一头名为“苍猊”的藏獒。

展开全文

建国初期由于经济困难,粮食供应紧缺,发动过数次打狗运动,也直接导致大陆地区的纯种狗基本绝迹,尤其是藏獒这种吃的比人还多的,用处又少的大型犬自然更不会被饲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藏和青海以外的地区几乎没有藏獒的出现,甚至大家都不知道它的存在,现代最早推广藏獒的其实是美国人,早在1958年,尼泊尔国王把一对藏獒当做礼物送给了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那是美国人第一次见到藏獒,后来又有部分藏獒通过尼泊尔和印度来到美国。

随着美国当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美国人对这种“体大如驴、奔驰如虎、吼声如狮”的品种非常推崇,还给藏獒起了一个霸气的名字:来自世界屋脊的神犬。

到了80年代,美国经济在石油危机之后复苏,再加上藏獒经过长时间繁殖和投机客的进口加炒作,数量在美国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贵。市场逐渐的饱和也让美国生意人开启了反向输出之路。

最早引进美国藏獒的是台湾人张佩华,作为当时的知名流量小生,琼瑶剧御用男主张佩华从小就喜欢养狗,当他1979年第一次在纽约见到藏獒时就大开了眼界,于是花了120万台币托朋友从美国买了一只藏獒。

这笔钱在当时的台湾也可以买下一栋楼了,很快,张佩华的藏獒在台湾地区受到了追捧,这自然也离不开当时台湾的两大社会背景,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奢侈品的消费,另一方面则是武侠小说盛行,很多人开始炒作西域的概念。

藏獒在台湾的火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引进的运输成本高,以及血统单一。因此很多人想到,如果能从大陆直接引进藏獒,不仅可以把成本降低很多,还能找到品相更好的藏獒。

张佩华自1988年开始就陆续21次前往西藏寻找纯种藏獒,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更多的台湾人来到大陆寻找藏獒,帮大陆重新开始了解藏獒这个古老的品种。

1985年,福建商人受台湾商人委托,在河南找到了日后被誉为“藏獒之父”的王占奎,作为中国最早兴办狗厂的个人之一,当福建商人拿着藏獒的照片找上门的时候,王占奎自己也没见过这种狗,本来王占奎只是觉得新鲜,但后来福建人告诉他,一只藏獒在台湾可以卖20万,这也瞬间点燃了王占奎的兴趣。

当时全国城镇的人均收入不过1300元,万元户就是十里八乡的土财主了,要是有20几万,那可能一辈子都花不完了。

于是王占奎激动的留下了对方的联系方式,开启了自己的找狗生涯,后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从西北回来的劳改犯带了一条这样的狗,在自家的农村里拉着磨盘到处跑。

王占奎知道这就是他要找的藏獒,对方也告诉他,这种狗来自藏区,1986年春天,带着和福建商人签订的合同,王占奎第一次进入藏区,寻找藏獒,他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跟藏民换来了23只藏獒,他自己留下了5只藏獒育种,剩下的18只被运到福建再偷渡去了台湾。

平均每只藏獒卖了7000块,王占奎一把就赚了12万多,在万元户都能上报纸的80年代,王占奎一下成了十万元户,后来他又陆续到西藏、青海等地寻找纯种藏獒,由于当时内地市场还未打开,他便将大部分藏獒卖到了台湾。

但这种生意很快走到了尽头,1990年,老贼辉当上了地区领导人,两岸关系日趋紧张,走私到对岸的生意自然越来越难做,同时加上吃这碗饭的人也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7000元一只,到了90年代初只能卖500元了。

藏獒巨大的食量很快把王占奎吃的一干二净,最惨的时候甚至要和小卖店欠下两块钱才能买东西。

1998年,走投无路的王占奎在高人指点下,开始寻找媒体的帮助并向《大河报》真假参半的讲了自己在藏区探险的种种经历,写了一篇《千里寻藏獒中原听咆哮》,文章中王占奎把自己树立成一个从小就迷恋动物倒贴资金拯救藏獒的爱狗人士。

同时大肆宣传藏獒是“中国独有”的犬种,还把藏獒的地位等同于国宝大熊猫,在20多家媒体的疯狂报道下,王占奎摇身一变成了拯救中国古老犬种的义士。

因为当时交通、通讯不发达,很多人对藏獒非常好奇,但却无法分辨信息的真伪,使得藏獒迅速在全国范围内风靡,全国各地的人纷纷慕名而来找到王占奎买狗。

98年时,一条品相好的藏獒可以卖到1万元,到了99年一条同品相的藏獒幼崽就飙升到了5万元,那一年开盘的北京天通苑一平米仅售1000元上下。

当时的上海也流行一句谚语,什么样的人最得意:买栋房子、找个老婆、生个儿子、买辆车子、养条藏獒。

在王占奎有意无意的操作下,藏獒就这样被炒火了,藏獒经济成开始走向爆发,此后的藏獒也经历了仅十年的黄金期。

在2005年以前,虽然藏獒很昂贵,但王占奎手上品相好的藏獒,最高也就卖到18万,一般都是几万块的售价,到了05年之后,藏獒的价格迅速崛起,动辄售价上百万甚至上千万。

因为一个61岁的老同志偷袭了藏獒行业,抢占了第一炒家的位置,他就是著名的“长跑毒瘤”马俊仁,在毒害长跑界后,他又将眼光放在了藏獒身上,众所周知,马俊仁最大的特长在于造势和吹牛,他曾放狂言说自己的运动员轻松就能破世界纪录,原话是酱婶的:锁破啥就破啥,锁样谁破就样谁破。

在兴奋剂事件东窗事发后,他开始寻找创业项目,他发现国外的有钱人特别喜欢藏獒,尤其是藏獒在国内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知,市场空间仍然巨大,于是开始做藏獒养殖园,用一句话总结马俊仁同志,那就是,钢管桶青蛙,属实顶呱呱。

仅用了三板斧就把藏獒炒起来了,首先给藏獒戴上一顶民族主义的大绿帽子,说自己养藏獒不是缺钱,是因为中国犬在世界犬业中没地位,不能让外国人看不起,要出口藏獒为国家赚外汇。

随后开始强调藏獒的稀缺性,说是身份的象征,是真正的东方神犬,战斗能力爆表,“一獒战三虎,三獒沉航母,五獒斗上帝,十獒创世纪”。

最后就是成立官方协会,举办各种活动,给藏獒的高价做背书,马俊仁清楚的知道,在中国什么事都要搞个官方背书,于是就自掏腰包创办了中国藏獒协会并亲自出任主席。

作为曾经的中国金牌冠军教头,省体委副主任,妥妥的副厅级干部,虽然身上带有污点,但名气和人脉还在,在拿到协会主席的身份后,他到处和各级领导以及养狗人说,你这条狗可得值个500万啊。

当时很多人都是外行,大家一看马俊仁堂堂一个中国藏獒协会主席,都说自己的狗值五百万,谁还不愿意多卖点钱,于是纷纷扯着嗓子往上叫价,虽然打法很土,但作为造势高手的马俊仁却深谙其中之道。

藏獒的价格在马俊仁的三板斧下硬生生的被炒起来了,2005年,他带着30只藏獒参加自己主办的中国首届藏獒博览会,他的藏獒小王子,喊价4000万,据说现场有人出到2000万,他都没卖,震惊了在场所有人。

虽然最终小王子没能以2000万的天价成交,但小王子的儿子小小王子却实打实的卖出了180万元。

然而,藏獒真正的利益并不是卖狗,而是配种,马俊仁手上的藏獒种公的配种价格,也涨到几十万一次,种公一天可以早晚配两次,配不上也不退钱,有的种公一个季节能配上千条母獒,单凭配种费一年就赚几千万。

后来更夸张,为了提高赚钱效率,也是让种公不至于过度劳累,人们开始做人工授精,一个种公一次精液可以分成十份,一份炒到20万,也就是如果按照一天两次计算,那么种公的主人一天起码能赚到三四百万,效率堪比印钞机。

大量的资本开始进场,在各路炒家的造势下,藏獒的价格越来越高,2007年一只“獒王”落户武汉成交价390万,2010年山东淄博一只名叫“大帝”的藏獒成交价1000万,2011年北京一场藏獒展会上,来自青岛的一只藏獒标价3000万。

但藏獒真实的成交价不可能动辄千万,这些藏獒养殖场号称成交价几百上千万,但价格都是虚假的,都是用来造势的。

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人来买狗,愿意付出天价育种费,最疯狂的时候,为了提高配种率,母獒的主人会请人在交配的时候扶狗,但扶一把也要2000块。

为了让藏獒个头更大,有些地方直接给幼犬上围嘴,不让吃东西,直接灌流质奶渣,成年后体重能从100多斤灌到200多斤,看起来非常威猛,但因为从小灌流食,这些藏獒甚至不会吃东西,还有人为了让藏獒看起来更加雄壮威武,直接在藏獒的腿和脸上打硅胶注水。

俗话说,让你灭亡先让你疯狂,在这种乱象之下,藏獒泡沫很快破裂了,2013年,藏獒市场开始崩盘,这一年几万家藏獒养殖场倒闭,大多数藏獒价格暴跌到了几千元。

泡沫破裂后,自然也留下了一地鸡毛,内地很多被遗弃的藏獒直接被当成了肉狗,或者有专业人员处理,没有造成太大的社会问题,但是在藏区的藏獒却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一方面藏獒的数量本身就很大,再加上藏獒回归自然会释放了天性,可以肆意繁殖。

光拉萨一个市,每年新增流浪狗就有上万只,其他地方更是不计其数,这些流浪狗聚集在一起不仅会传播狂犬病、包虫病,还经常发生伤人事件,还会围攻雪豹等珍惜野生动物,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资本炒作留了一地鸡毛,不仅给藏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麻烦,流浪在藏区的流浪狗也承受着无法想象的痛苦,在藏区那个物产整体不丰饶的地区,缺少食物、病痛、争夺地盘都成为了生存的根本需求。

有个藏民曾说,藏犬一样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希望大家以怜悯和慈悲心善待他们,这是我生时的希望,死时的遗言。

那些炒作藏獒的人,从来没有把狗的生命放在心上,在他们眼里狗不过是一种盈利工具而已,他们的生不重要,死亦不重要,苦和乐更无关自己,只有赚钱最重要。

今天的资本不炒藏獒了,但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炒什么,虽然我们知道,我们很难改变水的方向,但我希望这个世界能好起来,能摆脱资本的控制。

正如眼下我们所面临的困境一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