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公共艺术影响力人物——赵普_隶书_书画_圆明园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是清代著名书画艺术家郑板桥的名句。反映了一代书画大师永不满足、不懈攀登艺术巅峰的精神。诚然,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心诚意笃、甘于寂寞、推陈出新不可或缺,如此方能于千锤百炼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生命力的作品。赵普先生的艺术作品,便是在不断创新中凝聚出灵气与美感的。

赵普简历

赵普,1939年生于北京,首都书画界宿老,1983年北京书协初立时之百名之一者。中国书协会员,全国书画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管理科学院标准化教育研究院客座教授。

先生弱冠始攻汉隶,遍临《乙瑛》等数十种碑版,兼习石鼓、金文、唐楷、宋四家及明清诸家法帖。博览文史书论,上世纪八十年代,已名重京城。

1986年应邀为“圆明园遗址公园”题名牌,在天安门城楼及曲阜等多地题留墨宝。

1999年,先生荣退,随即“闭关”地坛斋宫十五载,研习书法,成绩不断显成。终于写进了继古来新的独家面貌,即:中锋笃,方为主,减蚕雁,融篆行的“赵隶”家风!

著名理论艺术评论家柯文辉先生说:

展开全文

赵隶,消化遗产,取经精用宏,方笔方构,中锋笃实,奉汉碑金梭,存古拙神采,参证篆楷,自见流妍,调节经纬,隐去斧痕,大字小字疑聚意象,小件兼得巨幅奔腾。

2017年至2019年,赵普先生以八旬高龄隶书功写《道德经》《金刚经》及《论语》全文出版发行,创作了全新的隶书版本,将经典与书法有机结合,为弘扬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已入八一旬之老先生,一如既往,笔耕日新,正在向“人书俱老”的明天日潑斛墨。

赵普先生1986年为圆明园遗址公园题名牌

墨林隐士,大中至正

——赵普先生书画作品鉴赏

初次读到“圆明园遗址公园”匾额时,我正在圆明圆遗址感慨万千。许是身临其境的缘故,又许是这几个朴拙雄浑、力透纸背的大字,使我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带入历史,摩擦着灵魂深处无法抹去的伤痕,开始了极为沉重的思考。

彼时我所不知的是,这样书风古拙,气魄宏大,方严正大的隶书,出自一位年仅四十多岁却已名满京城的书法家之笔。

赵普先生生于 1939 年,幼好书画,遍临诸帖,反复揣摩《乙瑛》、《礼器》、《张迁》、《朝侯小子》、《鲜于璜》诸碑,经不断锤炼,已匠心独具。退休后“闭关”地坛斋宫十五载,心无旁骛研习书画,陶铸万象,隐括众长,终成以“中锋笃,方为主,减蚕雁,融篆行”为主要特色的 “赵隶”家风!赵先生现任中国书协会员、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标准化研究所客座教授等职,并先后著有《隶书入门与提高》、《隶书学习与欣赏》、《隶书解析与临习》三本隶书普及性读物及《赵普书画集》等著作,对隶书的推广普及作出了巨大贡献。赵普先生以隶书创作的《金刚经》《道德经》《论语》三部代表性著作,开创了隶书界的先河,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赵先生隶、楷、篆、行皆习,最擅隶书。其字波澜内凝,大气磅礴,厚朴端凝,宽博壮伟。总体风格雄浑遒劲中杂以流丽,刚健凝重中富含婀娜;章法布局掩映顾盼,神气一贯;结体骨骼坚稳,筋脉晓畅,质密体谨,开阖从容;落笔沉着镇定,方中寓圆,柔中带刚;运笔厚重稳健,2不疾不徐;用墨浓重华滋,一任自然;赵先生耄耋之年仍然笔力惊人,精稳劲健,入木三分。在黑白之中,方圆之间,展现出极具个性的艺术大美,引发抚今追昔的怀古幽思,拓展出对于生命厚度与价值的丰富思考!

赵先生的画似象非象,似意非意,氤氲积淀,大技若无,只是差点被字的光芒掩盖。其画取材极广,山水、草木、竹菊、虫鸟均有涉及。山水意境庄严肃穆,安宁幽深,构图疏密有致,赋彩和谐苍润,笔墨老辣奇拙,在松与紧、详与略、取与舍、虚与实之间,营造出雄浑苍秀之趣,给人沉郁幽静、婉约空灵的感觉。草木竹菊造型生动,隽雅鲜活,随类赋彩,彩墨对比之下使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虫鸟用笔细丽,写意与工笔结合,刻画入微,敷色清新,动态十足,栩栩如生,寥寥数笔之下饱含无尽的深意,有笔墨处是画,无笔墨处亦是画。

罗曼罗兰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从赵普先生字与画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到他热爱生活、沉迷艺术的孜孜追求,不难看到他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学养襟怀,不难看到他灵魂深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的君子古风!

二 O 二三年一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