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美”中发现新动能,广东这个地方做对了什么?_始兴_森林_广东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下称《决定》)公布,广东全省上下迅速行动起来。眼下正是春季造林的关键时节,全省超10万亩林地完成造林备耕,今年共将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200万亩。

其中,韶关始兴的情况引人关注:来始兴做“林”文章科学家特别多。

韶关始兴开展植树造林行动。

这几天,来自华南国家植物园、华南农业大学、省林业科学院、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的各路专家,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团队等齐聚在这个人口仅20多万的县,开展指导林分改善、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开展科研监测等工作。

“七山一水二分田”,广东不乏山区县。为何众多科学家独独青睐始兴?

循着《决定》的蓝图,粤评君发现,始兴做对了这些事。

从“绿”起来,转为“美”起来

在始兴2月24日开展的植树造林活动现场,粤评君看到,水源地周边布局不合理的桉树林已被伐倒,工作人员正改种闽楠、枫香、山杜英等阔叶树苗,这些树种均被收录于《广东省主要乡土树种名录》。

这次活动就是《决定》多次提到的林分优化提升。始兴县委书记华关说,该县自20世纪90年代末确立“生态立县”之后,一直坚持至今。时至今日,始兴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7.81%,眼下,始兴正为森林提质,从让荒山“绿”起来,转为让山区“美”起来。

展开全文

始兴山间李花盛开。资料图片

这也是全省当前的重要工作。广东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称号。时至今日,广东的森林面积已接近1.6亿亩,14座城市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成为全国最“绿”省份之一。

而森林的面积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事实上,由于绿化工作率全国之先,广东早期的植树造林技术、经验不足,不少地方纯林、针叶林多,且布局不合理。

在始兴的春季造林现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教授级高工杨沅志介绍,本次造林活动中,专家指导施工单位配置了红锥、闽楠、火力楠、木荷、枫香、山杜英等6个乡土阔叶树种,同时配置了适当比例的黑木相思,兼顾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构建物种多样的近自然地带性森林群落景观。这样的森林不单是“绿”,在森林空间结构上最优,在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方面最强,可以展示出森林多层次多色彩的动态美。

这样的专家指导正在向全省推广。粤评君了解到,广东已成立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的技术支撑团队,为每一个地级以上市组织3人以上专家或科技人员的技术支撑小组,对地级以上市、县(区、市、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作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

普通读者可能会问,无论纯林、针叶林还是混交林、阔叶林,远看都是一片葱茏,下力气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意义何在?

对此,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馆馆长、植物科学中心副主任罗世孝介绍,同等条件下,针叶林的固碳能力往往不如阔叶林,且大片的纯松林容易滋生病害。欧洲环保协会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龙迪(Dimitri de Boer)进一步解释,纯林在保持水土、恢复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不如混交林。

从宏观视角出发,森林林分质量的提升与林相的优化,还在引领传统林业经济形态发生变化。

从“卖木头”,转向“卖产品”

历史上,林业经济的核心产品一直是木材,在不少山区县,“卖木头”一度是支柱产业。即使到了“十三五”期间,木材加工在一些省份仍占大头。比如广西,木材加工在当地林业产业的占比仍有25%左右,且增速在此期间仍高于林业产业总体增速。

由此看来,对砍伐的“路径依赖”是一个全国性命题,始兴也不例外。始兴县林业局长张卫明介绍,该县竹资源位居全省前列,20多万亩竹海立竹量达6507.22万根。但在此前,始兴6家相关企业主要从事粗加工,看着森森竹海变成了牙签、蒸笼,当地村民也深感痛心,近来从业者越来越少。

如何更好发挥林木价值,正成为地方政府、企业和学界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始兴“生态立县”的策略在此时收到了回馈。

华关介绍,眼下,中科院3个下属机构“组团”与当地共建企业,开发竹木复合材料和可降解竹制品。同样看中当地良好生态,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王飞博士带团队进驻始兴,开发珍贵树种杜仲的育种、储备林种植及加工产品开发。两个项目已陆续落地,预计为县域带来不少于5亿元投资。

提高绿美广东的经济效益,是《决定》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在做好“土特产”文章中,构建起体现广东“三农”特色、展现广东比较优势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则是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要求。全省范围内,现已有化州橘红、电白沉香、阳春砂仁、广宁红花油茶、平远梅片树等多个品牌,均为当地依托森林资源孵化的乡村特色产业。

与这些特色林产品不同的是,始兴的多项林产品可参与长链条的工业流程,这一特征或许可为当地林业经济提供独特的韧性。粤评君搜索发现,可降解竹材料有望部分替代塑料,而杜仲胶(反式聚异戊二烯)是天然橡胶(顺式聚异戊二烯)的替代品。总体看,科学家牵头的几项研究均有广泛应用前景,同时在全省、全国少见同行。这说明,借助良好的资源禀赋和绿色本底,正帮助始兴跑出一条“两山”转化的差异化赛道。

韶关始兴开展植树造林行动。

从“卖木头”到“卖产品”,助力广东林业产业产值稳把8000亿元关口,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而在始兴,粤评君还发现了利用森林的全新探索——“卖功能”。

发掘森林功能“变现”渠道

华关介绍,2019年,通过碳普惠项目(PHCER)竞价,始兴16个贫困村以32.02元/吨的价格出售14万吨林业碳汇,村民享受到“卖空气”的红利;随着《广东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政策落地,该县现正全力推进碳中和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强对接广东碳中和研究院(韶关)等平台,着力打通碳排放权交易的实现路径,让更多林地经营管护者获得碳汇收益。

粤评君认为,“卖空气”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说明森林的综合功能开始有了可变现的价值,并有望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撒手锏”。

在“双碳”目标语境下,如何理解森林的综合功能?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主持的研究成果将其分为两部分,即生态资本服务价值和社会福利价值。

生态资本主要指固碳释氧、调节气温等方面功能,全省范围内,这方面功能已开始变现。除始兴外,肇庆等地也陆续开展了森林碳汇交易,湛江则完成了全国首笔蓝碳交易——“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碳减排量转让协议。多方均反馈,希望进一步完善将森林换算成碳汇指标的机制,这也是《决定》关注的重要社会效益。

而社会福利价值常指森林涵养的高品质水源、空气及公园、保护区等生态产品,其价值体现或许并不直观。但在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看来,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吸引人才等方面,生态社会福利价值的提升作用将大于单纯的GDP增加。

这一效应也体现在始兴县。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始兴辖内,其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吸引全球学界大咖关注,来自中科院、中山大学的多个科研团队常驻于此,间接促成了多个专家团队来到当地,为发展出谋划策。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料图片

华关介绍,当地的森林文化资源还吸引了省内一批作家、书法家定期前来采风,其创作的文学作品和书画进一步融入当地居民生活,创造了宜居的生活条件,这也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强调文化价值的题中之义。

【记者】邵一弘 范永敬

【摄影】刘力勤(除署名外)

【通讯员】林荫

【策划统筹】彭琳 蒋才虎

【出品】南方经济智库

【作者】 邵一弘;刘力勤;彭琳;范永敬;蒋才虎

南方经济智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