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大学去筹建校之后,青岛生物医药产业再有好消息。
3月26日上午,由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青岛高新区管委、青岛市工商联共同主办的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年度峰会暨青岛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推介会上,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宣布将注册地变更至青岛高新区,正式入驻青岛并携手会员企业在青岛高新区打造“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东部医药产业基地”。这也是青岛市引进的首家全国性的专业商会组织。
紧接着,3月29日,青岛高新区管委与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医药)、山东大唐世纪集团有限公司就在青岛高新区建设中国医药山东区域总部项目及一系列合作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备忘录。
中国医药是央企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控股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也是以医药产业为主营业务的三大中央企业(华润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国药集团)之一。
而另外一家医药央企国药集团在青岛高新区布局的项目也有了新进展。
3月30日,青岛市招标网发布“国药科技城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 ”招标公告,项目总投资15亿元,由国健(青岛)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除了国药科技城,国药集团在高新区布局的国药器械区域总部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据了解,国药器械区域总部基地一期项目总投资10亿元,计划建设国药集团器械研究院、产业研发基地等,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
一周之前,3月25日,在山东省委书记、省长见证下,青岛高新区与阿斯利康公司系列合作项目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青岛区域总部投资协议签署,青岛—阿斯利康罕见病国际创新研究中心揭牌。
去年10月,威高集团与青岛高新区签约,拟在青岛高新区投资建设青岛威高国际医疗健康产业总部项目和威高集团数字低碳总部项目。
从央企到外企和民企,多家医药巨头落地青岛高新区背后,很大程度也是因为自身产业布局更加聚焦的工作思路转变。
高新区由之前的“3+1”主导产业变为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为核心产业的“1+2+1”现代产业体系。
位于高新区的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千亩产业园区也是青岛市级首批15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之一。
与此同时,作为专业园区,青岛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距离全国先进城市还有不小的差距。
在2022年11月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园区发展竞争力排行榜”中,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仅位列47位,而济南高新技木产业开发区高居第7位。
展开全文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生物医药是真正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产业,而且需要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管是政府部门、产业方还是资本方,只有沉得住,才能坐得稳、做得强。
就像更加聚焦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的工作思路转变,具体到这一产业培育中,高新区更需要将优质的资源用到刀刃上,用到真正有研发创新能力的企业身上。
在这方面,青岛高新区也可以学习苏州相关产业园的思路,采取宽进严出的策略,设定研发创新、营收税收等细分指标,达不到要求就退出。
同时,高新区还应该更加注重兑现力度,签约后的项目力争早开工、早投产。
其实,生物医药产业的破局思路,也值得青岛其他新兴产业借鉴。
一方面,一定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尤其是对集成电路、虚拟现实、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不管领导班子如何变换,都应该将全市优势资源聚焦在这些产业以及相关的专业园区建设上;
另一方面,要严格目标导向,注重落地进度和兑现力度。青岛一些看似百亿级的大项目,建设周期拉得太长,同时投产之后距离目标承诺差距太大,这些教训都应该引起重视。
产业新闻
1、4月1日起,山东青岛港获国家离境港政策支持
经国务院同意,近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发文,批准山东省青岛港自4月1日起作为离境港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成为北方首批三家水路离境港之一。
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后,出口企业节省了货物从启运港至离境港的途中运输时间和在离境港靠港、等待装船、办理离境手续、换装国际航行船舶等时间,有效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提高出口企业经济效益。
本次除青岛港外,北方城市中,天津港、大连大窑湾港也同时获批离境港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
2、西安青岛先进技术创新成果交流会举行
3月29日至31日,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在青岛世界博览城联合主办西安青岛先进技术创新成果交流会(以下简称“交流会”)。
本届展会邀请了西飞集团、航天四院、西北有色院、天和防务、国家深海基地、中车四方、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200余家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参展,集中展示高光谱卫星、探空火箭、无人运输机、航空发动机、北斗跨洲际通信终端、水声通信标、水下滑翔机等一批“硬科技”展品。两市高校院所、重点企业现场探讨先进技术产业前沿趋势和创新发展态势,促进两市创新链与产业链跨区协作,推动两市携手联袂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2年,西安、青岛两市获批创建国家先进技术示范基地。今年,青岛市正在聚力发展24条重点产业链加快实施实体经济振兴,西安市获批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以此为契机,西安青岛积极抢抓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机遇,探索常态化的“双城会”合作模式,即单年在青岛举办、双年在西安举办“先进技术创新成果交流会”,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协同创新的区域合作新路径。
3、青岛市统计局最新发布1-2月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3月28日,青岛市统计局官网最新发布了1-2月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比2022年12月份加快2.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2.7%。3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8个行业呈现两位数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1-2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6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31.1%、10.4%。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比2022年加快1.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9.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0%,工业投资增长13.4%,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6.8%。“四新”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制造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5.9%、18.0%、7.1%和21.1%。1-2月份,全市在建项目4088个,同比增加320个。产业类项目2871个,同比增加357个。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4.8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税收收入205.8亿元,增长1.7%,占比74.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3.2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教育、一般公共服务和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31.1%、44.9%和137.1%。
4、青岛今年确定90个海洋重点项目,计划投资989.07亿元
近日,青岛在海洋领域确定了一批今年的项目建设“核心”:突出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90个海洋重点项目中,计划投资989.07亿元,进一步培育海洋制造业强劲动能。
总投资30亿元以上的海洋项目有22个,计划总投资1520.43亿元,占到项目总投资比重的74.86%;4个项目纳入省重大项目,38个项目纳入市重点项目。项目覆盖海洋装备、海洋新能源等海洋产业,将有力支撑和推动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在海洋船舶制造领域,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的“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2.0版”项目是典型代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海远海养殖”。这是“养殖工船”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而青岛2022年建成运营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已经率先做出了积极尝试。2.0版项目将依托“国信1号”做进一步优化设计,陆续打造5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形成养殖工船 2.0版标准化版型,继续引领养殖工船产业创新发展。
5、319亿元“专项债”投向238个重点项目,青岛2023年提前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完毕
青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近日成功招标发行2023年第二批政府专项债券147.4亿元,加之1月6日发行的第一批专项债券171.6亿元,财政部下达我市的2023年度提前批政府专项债券319亿元至此全部发行完毕,青岛也成为全国36个省市中首个完成发行计划的城市。
据悉,第二批政府专项债券主要投向地铁5号线、齐鲁医院二期、胶州临空经济区、海洋高新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全市重点项目,重点保障项目上半年资金需求;首批171.6亿元则主要投向海尔路银川路交通基础设施、官路水库等公益性项目,重点解决项目春节前资金使用需求。两批债券共支持全市重点项目238个,涉及总投资4000亿元。
2020年至今,青岛已累计发行专项债券1637亿元,涉及项目总投资近万亿元。
6、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船体“双层底”在青岛合龙
近日,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亚洲第一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船体“双层底”在青岛顺利合龙,标志着项目建造迈出关键一步。这也是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首艘圆筒型FPSO,项目建成后将助力我国超大型深水油气装备自主设计建造和集成能力取得新突破。
据了解,该圆筒型FPSO将服役于我国南海东部海域流花11-1油田,该项目是中国海油重点产能项目,也是我国推动深水能源开发、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项目。中国海油对圆筒型FPSO设计建造和集成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实现10项关键设备和系统的自主化,填补了国内多项海洋工程行业技术空白,并带动船舶、大型装备、大型设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7、国内最大液化天然气储罐主体结构在青岛完工,将于今年11月投入使用
3月31日,国内最大容积液化天然气储罐内罐焊接作业在青岛顺利完成,标志着储罐主体结构全部完工,即将进入配套设施安装和工程收尾阶段,将于今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
这个国内最大容积的液化天然气储罐一次可以灌装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它的直径超过100米、高度55米,相当于1个足球场的面积、20层楼的高度,是目前国内占地面积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罐。
政策发布
1、最高补贴1个亿,青岛出台邮轮产业发展新措施
3月27日,《青岛市邮轮旅游高质量发展扶持措施》正式在山东邮轮旅游发展论坛上发布。《扶持政策》在访问港客源、始发港客源、邮轮常态化运营、购买邮轮运营、首航和首访五个方面制定了相关措施。
其中,对来青运营访问港航线的邮轮公司或包船企业,按自然年度统计入境或入港的邮轮游客人数,入境邮轮游客给予200元/人补贴,入港邮轮游客超过2000人(含)的给予100元/人补贴。
对招徕游客从青岛邮轮母港出境或离港的邮轮公司或包船企业,按自然年度累计乘邮轮出境或离港游客人数,2000人(含)至5万人的,给予200元/人补贴;5万人(含)以上的,给予300元/人补贴。
邮轮常态化运营最高补助300万元,首航和首访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励。
购买邮轮运营奖励为全国唯一,对政策有效期内购买邮轮,且在青岛区域内依法注册登记的企业,将青岛作为邮轮始发港,经营2年以上,且每年不少于50个航次,经审核达到要求后,按照出资额的5%给予一次性补贴。其中,新建造邮轮最高不超过1亿元,二手邮轮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
区市新闻
1、青岛高新区与中国医药达成战略合作
3月29日,青岛高新区管委与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医药”)、山东大唐世纪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世纪”)就在青岛高新区建设中国医药山东区域总部项目及一系列合作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备忘录。
据了解,本次合作备忘录协议内容除加快推进中国医药与大唐世纪合资在青岛高新区落地山东区域总部外,三方还将从进出口贸易、医药流通、器械维护、投融资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且广泛的合作。
中国医药成立于1984年,前身是原外经贸部下辖的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公司,统管全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行业。2022年,中国医药进入《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2021年营收约362亿元。其控股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自2014年起,连续多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
2、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VR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一期竣工交付
3月31日,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VR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一期交付仪式隆重举行。
作为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是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内首个开工的大项目,其生产的光学模组和VR头显等硬件将广泛应用于智能穿戴及周边智能终端等领域。
项目一期原计划于今年9月底前整体交付,为支持链主企业抢抓产业发展机遇,崂山区全力支持项目加快建设,提前半年实现1号厂房交付,成为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第一个竣工交付的产业项目。项目生产线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2500万台智能整机和5000万只光学模组的生产能力,将助力青岛市加快培育千亿级虚拟现实产业集群,打造国际领先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高地。
3、春峰里·青岛数智都市产业园开园,争取三年实现“百亿产值亿元税收”
29日上午,春峰里·青岛数智都市产业园举办开园仪式。产业园位于市南区香港西路20号,毗邻太平角公园,由春峰里资本负责招商、运营和管理,将以专业化、市场化、定制化的科创服务,营造创新创业微生态,面向全国招引数智新经济领军企业,打造数智新经济产业集聚区,争取三年实现“百亿产值亿元税收”目标,为青岛高新产业提升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据了解,以春峰里的资本实力为依托,青岛数智都市产业园已经成立春峰数智新经济产业基金,规模10亿元。面向AI 大数据、云计算、XR 元宇宙、数字健康、数字文旅、数字智造、信创科技、产业互联网等新兴数智科技企业,产业园打造了“CPARK 特色园区+CVC产业生态基金+CIC大企业孵化器”的3C 资本生态招商模式。
4、中石化经纬地质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3月23日,中石化经纬地质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在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举行揭牌仪式。
中石化经纬地质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是中石化集团所属唯一一家整合测井、录井、定向井科研业务的研究机构,2021年3月25日在山东青岛注册成立分公司,2022年11月22日成立独立法人单位。作为中石化经纬公司牵引走向高端的“驱动器”,测控院在科研联合攻关、高端装备互联互通等方面深度融合,实施“社会化大科技”,全力打造企业院所科改样板和创新尖兵,承担了测录定高端和前沿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维保和一体化服务。
5、总投资50亿元,永保融合生命医药产业园项目启动
3月26日,位于西海岸新区得永保融合生命医药产业园项目举行启动仪式。该项目由永保信息科技集团及战略合作者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约50亿元,规划建设面积约4.6万平方米。
项目将引进蓝色海洋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干细胞再生医学、体外诊断以及细胞免疫治疗等领域具有国内外领先技术的企业,研发应用创新药物、基因检测、分子诊断、细胞治疗、医学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项目正式达产后,将引进生物医药企业和机构百余家,集聚生命医学领域高层次人才500余人,新增专利及核心知识产权超100项,推动形成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公司新闻
1、洲际船务成功登陆港交所,系2023年青岛首家上市公司
3月29日,洲际船务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洲际船务”)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港股船舶管理第一股”。值得注意的是,洲际船务是青岛市今年首家挂牌上市的企业。
据了解,洲际船务此次IPO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充及优化公司的船队及控制船队、扩大租入船队的规模、在业务营运中采用先进的数码科技以及用作一般营运资金。此外,募集资金将用于租用办公场所设立新办事处加强公司的船舶管理能力,及扩大现有船舶管理运营业务。
2、海信集团与日照战略签约
3月26日,海信集团与日照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未来,海信将在日照建设智能科技产业基地,深度融入日照的新旧动能转换、数字经济建设、创新生态优化等城市重点工作,为日照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贡献海信力量、创造增量。双方协作共建,加速推进智慧家庭、智慧社区与智慧城市等全场景、全业态打通,共同推动日照产业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品质提升。
3、青岛双星在柬埔寨投资建厂
3月30日,青岛双星发布公告表示,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在柬埔寨投资建厂的议案。公司将在柬埔寨投资14.38亿元,建立年产700万条半钢子午胎和150万条全钢子午胎的轮胎工厂,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平均营业收入约27.56亿元,年平均净利润约5.49亿元。
4、东方铁塔全资子公司与老挝政府签署钾盐矿开发特许权合同
3月28日,东方铁塔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香港开元矿业有限公司与老挝政府签署了《矿业开发特许权合同》,就在老挝甘蒙省及沙湾拿吉省特许权区域内的钾盐矿开发与加工事项进行了约定。
东方铁塔表示,本次签署钾盐矿开发特许权合同是公司钾肥业务整体发展的战略部署,通过在老挝境内的钾肥项目的再次布局,有利于将来进一步提升公司氯化钾产品及衍生品的产能,继续拓宽公司业务的辐射范围,发挥原有钾肥业务的综合技术优势,增厚公司经营业绩,夯实钾肥业务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公告显示,合同约定的开发与加工特许权区共有92.24平方公里,由老挝能源和矿产部签发认证,勘探面积99.27平方公里。特许经营期为20年,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计算。
5、智慧航海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持续发力智能化船舶无人驾驶关键技术突破及市场开发
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期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同创伟业领投,山东人才基金跟投。据了解,本轮融资将用于船舶无人驾驶系统与船舶电动化科技产品的优化和市场开发。
作为智能航运科技领军企业,智慧航海主要从事船舶与海事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科技产品和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专注以船舶无人驾驶系统为核心的智能航运领域,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与系统集成的自主化,填补行业空白。截至目前,智慧航海公司已经签订核心产品业务订单过亿元。
6、蔚蓝生物全资子公司拟投建微生态制剂研究及产业化项目
3月23日晚间,蔚蓝生物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全资子公司对外投资建设微生态制剂研究及产业化项目,项目总投资约4亿元。项目完工后,可实现功能性益生菌菌粉原料和益生菌液体产品各100吨产能。公告显示,该项目实施主体为艾地盟蔚蓝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不超过6770万美元,折合约人民币4.65亿元,蔚蓝生物的全资子公司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与Archer Daniels Midland Singapore,Pte.Ltd.作为股东共同出资。
7、多家上市青企公布2022年报
3月25日,华仁药业披露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9亿元,同比增长3.7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增长38.66%。
3月28日,海尔生物发布2022年年报。报告期内,海尔生物实现销售收入28.64亿元,同比增长34.72%。还原上年同期确认的联营企业Mesa的持有期收益和处置收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5.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9.81%。公司物联网解决方案实现收入12.00亿元,同比增长79.70%。
3月29日,青岛港发布的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27亿吨,同比增长10.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682万TEU,同比增长13.1%;干散杂货吞吐量2.38亿吨,同比增长13.3%。港口主业表现远超市场预期。2022年,青岛港实现营业收入192.63亿元,同比增长14.71%;实现利润总额65.56亿元,同比增长12.34%;实现归母净利润45.25亿元,同比增长13.63%,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3月30日,盈康生命发布2022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6亿元,同比增长6.09%,其中医疗服务业务收入9.97亿元;医疗器械业务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157.96%;期间归母净利润-5.96亿元,亏损主要原因在于历史遗留的商誉减值,扣除上述影响后,公司实际净利润7,213.31万元;公司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费用率下降,毛利率提升。此外,公司数字化业务逐渐发力,在多个维度实现了翻番增长。
3月31日,海尔智家发布的2022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海尔智家实现收入2435.14亿元,同比增长7.2%,营收逆势增长跑赢行业;归母净利润147.11亿元,同比增长12.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9.63亿元,同比增长18%,利润增速持续超营收增速。
同日,海信视像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7.38亿元;受中国电视市场竞争格局优化、显示技术迭代、多元化品牌升级及全球化营销升级等因素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16.79亿元,同比增长47.58%。此外,公司运营效率大幅提升,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高达50.05亿元,创近20年纪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