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男神,背水一战,加州理工,全额奖学金!_推荐信_科研_老师

学生背景:

学校:北京大学-物理专业

GPA: 3.701/4

托福:107 (R30 L28 S23 R26)

GRE:324 (V155 Q169)

科研:国内本校一段 国外Duke半年 Wellman Center暑校+项目一段

推荐信:两封国外,一封国内。全是科研

最终去向:Caltech EE PhD

托福和GRE:

我全部申请的美国,所以就考了托福。对于一般中国学生而言,托福的阅读和听力都没什么问题。写作也不是大问题,多读读范文,记一些好用、通用的词句就可以,不放心的话可以在考满分网站上写几篇用机评评分一下。托福的真正难点在于口语,建议提前一两个月开始,每天做TPO真题,自己给自己录音并反复听,找到薄弱点反复练习。至于成绩而言,托福成绩一般上100就可以,口语最好23+。但总体来说,语言考试只是一个敲门砖,满足要求即可。GRE考试目前大部分学校都不需要,需要的学校基本过320也就可以了,可以利用考GRE的机会去多背一些单词,词汇量上去加上多刷题就能考的很高。

GPA:

我个人觉得绩点在我的申请博士过程中并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的绩点3.7在物院只能排到30-40%,也可以申请到Caltech这个档次的学校。个人认为对于top校的学生而言,绩点只要保持在3.6以上就好,再往上追求更高的绩点,可能你的付出和实际得到的回报并不成正比,不如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研中去,多出一些成果或者要到更好的推荐信。当然如果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绩点还是越高越好。

科研经历:

展开全文

对于科研而言,我觉得进组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大一就去找感兴趣方向的老师交流一下,确定好相关的方向。这样一方面如果参与科研的方向并不感兴趣,还有转方向的时间和机会,另一方面早进组也能有充足的时间产出一些成果。就我个人经验而言,作为一个本科生,老师对你专业知识的要求并不高,很多时候做的都是一些打杂的活,比如跑跑程序、做一些基础的实验操作之类的,因此不用担心早进组专业知识不够。

国内的科研经历可以帮助你提前接触科研,提供一些相关经验,如果能出文章或会议,是对申请锦上添花。但我认为更应该把国内科研经历当作一个跳板,可以利用老师的connection去申请国外的暑研或者交换,而后者才是申请的核心。因为对于美国的博士生申请而言,推荐信和connection是重中之重,显然在这方面国外老师有比国内老师更大的话语权和优势。一般暑研如果做得好的话,也有很大概率收获return offer,从而给自己的申请保底。因此一定要格外认真的对待国外暑研,争取获得推荐信。

另外也可以在大一到大二寒假之间关注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名校项目网站,不少项目可能会开设暑期学校之类的项目,可以用来丰富自己的简历,甚至获得老师的推荐信。我在大二寒假申请了哈佛医学院下Wellman Center的一个生物医学光学的暑校项目,在上课之余进行了一段科研,并因此收获了哈佛医学院老师的推荐信,我认为这对我申请的帮助很大。

推荐信:

我三封推荐信全部是科研推荐信,两封国外老师,一封国内本研老师。我认为就理工科推荐信的重要性而言,国外科研推远大于国内科研推,大于其余课程推。我强烈建议有条件的同学一定要申请进入国外老师的组进行科研。在国外科研的过程中,一定要主动积极,在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工作之余,多问多学,在组会上多表达自己的见解,让老师看到你的闪光点和motivation,从而加深老师对你的印象,更容易获得好的推荐信。

心路历程:

出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出这个选择也是需要几经思量的。因为与国内考研保研不同,出国可能会让你面临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要背水一战,在别人休息玩游戏的时候,你需要准备语言考试、背景提升、做更多的科研、申请学校、准备签证。因此,我在此建议各位学弟学妹,是否决定出国,这个一定要提前想好,尽早规划。建议大家应该在大二甚至是大一就应该想好是否出国,想好去哪个国家,读硕士还是读博士,读什么方向,然后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背景提升。祝愿各位学弟学妹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一路扬帆起航!

关于世毕盟:

世毕盟在我申请过程中提供了非常巨大的帮助,非常感谢我的培训师及mentor。从前期的PS,CV,推荐信的修改,语言成绩的产出,到后期一起择校、选组,指导网申步骤,提交前帮我检查网申,都非常尽心竭力。尤其非常感谢我的培训师一路以来的陪伴与鼓励。在这里我真诚祝愿各位学弟学妹都能申到理想的学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