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西77岁老人锒铛入狱,狱警点名发现不对劲,一查是三假犯_海水_监狱_狱警

如果喜欢这个主题,请点击右上角关注一下,您的支持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2013年4月,江西省饶州监狱内,上演了奇怪的一幕。

全监狱12个监区,下至刚刚报道的小狱警,上至一只脚已经迈进退休门槛的老警员,大家轮番上阵,分批来到囚犯们放风的操场。

表面是日常的巡逻、巡查,余光却通通聚焦在同一个人身上。

那是一名77岁高龄的犯人,因盗窃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看上去是消瘦又孱弱。

囚犯

如此一个平平无奇之人,之所以会引得一众狱警纷纷赶来暗中观察。全然是因为,早前点名时,该老年犯的一声答“到”,引起了大家的高度怀疑。

一个77岁的老人,却在答“到”时中气十足。谁料,在接下来的观察中,狱警还真就发现了问题。

盗窃案件,77岁流浪汉锒铛入狱

2013年3月21日,江西省铅山县人民法院,被告席上,一名头发花白、胡子拉碴的瘦小老头,正满面愁容地接受审判。

老人名叫余海水,1936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平市,已经77岁高龄了。

展开全文

2012年12月25日上午11点,他趁着周二工作日,主人不在家。悄悄潜入河口镇旺子源南路的一户民宅,偷走了一只装有14000元现金和两部手机的挎包,随即逃之夭夭。

由于人赃并获,犯罪证据确凿,余海水被抓捕归案后,很快便被押送至法庭,接受审判。

或许正应了那句老话“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触发法律准绳的余海水,真可谓命运多舛。

余海水自幼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大半辈子都是在外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

什么风餐露宿、挨饿受冻,于他而言都是家常便饭,还经受了数不清的风吹日晒雨打。日子是过一日算一日,异常艰难。

21日这天,审判长宣布辩论终结后,余海水在最后陈述中,将自己的悲惨身世娓娓道来。他佝偻着脊背,痛苦表示:自己实在是走投无路,才一时糊涂犯下大错,如今真心悔过,绝对不会再犯,请求法院从宽处理。

余海水

最终,法官考虑到余海水年纪大了,既是初犯、偶犯,盗窃财物也已被全数追回。或许还有一丁点同情分,决定从轻处罚。依法判处余海水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3000元,尽快移送至饶州监狱服刑。

点名答到,狱警心头疑虑丛生

饶州监狱位于上饶市鄱阳县的珠湖山上,作为全江西省最大的监狱,来此的囚犯可谓形形色色。

2013年4月25日上午,副监区长危长良早早就带着几名狱警,来到“铁窗”前,准备迎接新一批犯人,并进行例行检查。

大致流程就是,核对一下服刑人员的身份信息,检查他们是否有携带违禁物品,再按照收监名单点个名。

“余海水”

“到!”

叫出又一个犯人的名字后,危长良猛然被响亮地答到声,惊了一大跳。瞬时间,他的心头疑虑丛生。

要知道,危长良负责管理的是饶州监狱老残监区。该监区收押的囚犯,要么是年龄75周岁以上、年迈体弱的老人,要么身患残疾或严重疾病。他们大都孱弱无力,精气神也普遍不佳。

可余海水在其中,却显得格格不入。根据危长良的说法:“如果是70多岁的老头在这里,他的声音肯定没有那么洪亮,没那么干脆。我说这个声音怎么这么尖!中气这么足!”

总之,自打点名结束起,心思缜密的危长良,便对余海水产生了怀疑。

这种疑虑,就连翻出余海水档案,确定其时年77岁、因盗窃罪初次入狱后,也没有打消分毫。

接下来的几天,危长良的视线就跟装了雷达一般,牢牢锁定在余海水身上,特别留意起他的言行举止和动向。

而这一留意,越来越多的可疑之处,果然接连显现。

众所周知,人老后,身体机制也会随之衰退。眼“瞎”耳“聋”、牙龈萎缩、行动不便、记忆力退化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难以避免的。

但年近八旬,长期流浪乞讨、营养不良的余海水,走路非但没有颤颤巍巍,反倒行动敏捷。那硬朗的身子骨,跟其他狱友相比,简直“鹤立鸡群”,这显然不太符合常理。

一连好几天夜里,危长良是翻来覆去、辗转难眠,越想越觉得余海水此人,绝非相关资料中展现得那么简单。

秉承着“严肃、严格、严谨、细致”的工作原则,危长良急匆匆找上老残监区的另一位副监区长徐承芝,将心中疑虑全盘托出。

“这个余海水,会不会是‘三假犯’啊?”

了解到来龙去脉后,徐承芝当即给出了一个可怕的猜想。

徐承芝

所谓三假犯,指的就是使用假姓名、假地址、假社会关系的罪犯。

试想一下,有什么有人会在违法犯罪后,还要刻意隐瞒真实身份呢?要么有犯罪前科,企图避免因再次犯罪被从重处罚;要么其压根就是故意犯罪入狱,以达成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大家越发细思极恐,一时间,气氛都紧张到凝固了。

深入调查,真实身份终于揭露

正所谓:“坏的预感往往会成真”。

当狱内侦查科的赵科长,登陆公安信息网仔细搜索、确认后,余海水竟真的查无此人,他就是一个三假犯。

为了避免更严重的情况出现,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打探出余海水的真实身份,以及其身份造假的目的。

就这样,老残监区与狱内侦查科联合行动,火速组织全监狱12个监区的所有干警,让大家轮番对余海水进行辨认。

这个看似突兀、没头没脑的行动,其实源于危长良的一个重要推断。

事实上,就在前期对余海水的全天候密切观察中,除了察觉到其与年龄不符的嗓门、敏捷度外,危长良还有一个重大发现。

那就是:余海水明明初来乍到,却好似对狱中生活如鱼得水,丝毫不见“初进宫”人员普遍存在的堂皇无措。不仅如此,就连饶州监狱的场地、监区、行动路线乃至管理方法,余海水竟然都了如指掌。

对此,危长良不禁猜想:难道余海水是一个前科犯,还恰巧在饶州监狱有过服刑经历。如此一来,他编造假年龄、假身份,以及对监狱的莫名熟悉,便都得到了合理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在正式展开行动之前,为了避免打草惊蛇。监狱方面曾率先在老残监区内,挑选了两名平日表现良好的犯人,让他们帮忙留意并主动接近余海水,伺机打探消息。

图左为余海水

两人很快便传回重要情报:“余海水的年纪真的没有那么大。我讲话他都能听懂,他应该是我们广丰人,绝对不是福建人。”

而余海水使用当地口音的情况,显然进一步印证了危长良的猜想——余海水十之八九就是江西本地人,曾经在饶州监狱服刑。

接下来,便上演了开头的那一幕。全监狱各个监区的狱警,无论年纪大小、经验高低,通通领了号码牌。众人趁着囚犯放风的时间,分批到访老残监区,不动声色暗中观察余海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监狱倾力协助之下,终于有两名狱警认出了余海水。

狱警周坤华率先表示:“我对这个犯人有点面熟,有印象,大概10年前有管理过他。”

周坤华

至于狱警刘光俊,仔细辨识余海水良久后,他猛然回忆起一个关键信息:

“之前我在二监区带过一个犯人,这个犯人是个平足,没有脚弓,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尤其是跑步的时候特别明显。”

“我看到余海水向我走来的时候,他也有这个特征。”

顺着十年前、二监区、跛脚这三个细节,周坤华与刘光俊苦思冥想,渐渐拨开记忆当中的迷雾。

经过6天时间的努力,两人终于想起来了那个犯人的名字——陈达溪。

随后,狱警调出陈达溪的档案资料,与余海水一比对。两人除了胖瘦差距,以及岁月留下的细微痕迹外,五官长相是一模一样。

余海水就是前科犯陈达溪。

真身暴露,过往经历令人冲击

5月的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如往常一样,犯人们纷纷来到小操场活动放风。有人运动,有人闲聊,有人四处散步晒太阳。

趁着大家闲散放松之际,危长良慢步走到几名犯人身边,手随意一指叫到:“某某某,你过来一下,有事找你”。

眼看着目标人物的注意力被分散了,危长良连忙大喊一声:“陈达溪”。

然后,一声洪亮而尖利地“到”,瞬间环绕在监狱上空。

危长良抬起下巴,似笑非笑地盯着“余海水”,看着其脸色变得跟打翻的颜料盘一般,写满了错愕、震惊与懊恼。

或许是意识到身份已被自爆,无法继续撒谎隐瞒,“余海水”承认了自己实为陈达溪的事实,并将沦为三假犯的经历,娓娓道来。

陈达溪是江西省广丰县沙田镇人,1957年出生,时年56岁,比谎报年龄足足小了21岁。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年过半百还在干,偷鸡摸狗这种下三滥勾当的陈达溪,早从年轻时就是个十足的混混。

他的人生字典里,仿佛压根就没有遵纪守法、自食其力,始终扎根在作奸犯科的道路上,一条路走到黑。

1984年1月到1986年9月间,年轻时代的陈达溪就因违法乱纪,在江西省第一劳改队服刑。

不料劳改结束,陈达溪非但没有汲取教训、好好做人,反倒犯罪行为变本加厉。为了满足邪恶的物欲与色欲,陈达溪竟性侵、拐卖妇女。并于2002年落网后,再次锒铛入狱。

都说“事不过三”,可这个原则显然对陈达溪毫无约束作用。2010年,他因盗窃罪再次入狱。

加上2013年的这次,陈达溪已经是“四进宫”的老油条了,简直罪行累累。

需要注意的是,这还只是被警方成功抓获的四次。参照陈达溪不务正业,靠不法之财维持生计的惯性,他过往法外逍遥的违法行动,指不定多如牛毛、数不胜数。

我国《刑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很显然,对于累犯从重处罚这一点,陈达溪心知肚明。

所以当2013年初,因盗窃再次被捕后,陈达溪的内心异常焦虑不安,害怕自己会把牢底坐穿。

情急之中,他灵感爆发,猛然回忆起过去听说的一个小道消息:“当时坐牢嘛,听他们(狱友)讲,75周岁以上不会判刑,75周岁以上不会枪毙的、坐牢的。”

陈达溪误以为,老年人犯罪,跟部分未成年儿童一样,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当机立断决定钻这个空子。

接受警方审讯期间,陈达溪的脑子火速运转,给自己编造了余海水的假身份。

他不仅借着“长相显老”的优势,直接把年纪谎报到77岁高龄,甚至给自己打造了“父母双亡,四处流浪”的可怜人设,企图博取同情。

好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陈达溪的精心伪装,竟因一声洪亮的答到,暴露无遗。

警方疏忽?

不同于有的三假犯,会直接盗用、冒充他人的真实身份,以此以假乱真、混淆视听。陈达溪却是凭空捏造出了一个完全虚假的人。

正如饶州监狱侦查科,在公安信息网上,压根没查到“余海水”的丁点信息一样。按道理来说,但凡2012年底这起盗窃案的办案警员,搜索确认了一下“余海水”的身份,便不会酿成这种混乱局面。

难道是办案警方的疏忽吗?实则不然。

事实上,铅山县警方将“余海水”抓捕归案后,第一时间就根据其提供的信息,向福建警方发起了跨区域协查请求。当然,结果自然是查无此人。

不过意外的是,不知是丰富犯罪史累积出的经验使然,还是为了博取同情的偶然之举。“余海水”的流浪汉身份,正巧为他的谎言添砖加瓦。

毕竟无依无靠,常年露宿街头、乞讨为生的流浪汉,没有进行过准确有效的户籍登记,实属情有可原。

再加上每起案件都有时效规定,为了不耽误案件的侦破,铅山县警方只能按照规定,采信嫌疑人“余海水”自己交代的身份信息,将此案移交法院审理。

至于法院方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一条“有利于被告人”原则:即当案件事实在证明过程中出现不确定的因素时,应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释或认定。

代入“余海水”案件中,由于检察机关并没有就“余海水”身份造假嫌疑,进行相应举证。所以依据“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铅山县法院最终也就采纳了“余海水”自报的身份信息。

另外,借用主审法官的一句话:“在事实查清楚的情况下,罪名又成立,总不能因为被告自报的姓名,没查到相应的户籍信息,就不对其予以判决。”

由此来看,陈达溪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靠着假身份瞒天过海,凭借的除了老奸巨猾的本性外,主要是阴差阳错的“丢卒保车”战术。

因为误以为75周岁以上老人,犯罪也不会受到刑事处罚。陈达溪在落网后,丝毫没有强词狡辩,而是立马承认犯罪事实,同时归还全部盗取财物。

这一举动,不仅显得他认错态度良好,也让这起盗窃案在调查过程中,并没有需要被深究、追查的地方。陈达溪就这样,误打误撞的蒙混过关了。

幸好天理昭昭,恶人终究难逃法网。入狱服刑当天,陈达溪的假面,就被一声中气十足的答到戳破,随之被迅速揭开。

不仅如此,由于刑事诉讼中,犯人作陈述时说谎作假的,是属于妨害司法活动的行为,情节严重还会构成伪证罪。

这累犯从重情节,和妨碍司法活动两两相加,这下子,陈达溪恐怕真得眼含铁窗泪,在监狱里“安享”晚年了。

对于陈达溪用假身份“四进宫”一事,大家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也不要忘记点赞关注一下,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