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5年:游览东岳泰山,登临玉皇顶之巅_泰山_天门_供奉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被誉为“五岳之首”和“天下第一山”。这里的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极目四望,傲视群峰,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2015年11月4日,我独自一人游览泰山,经过九个小时攀登,终于登上玉皇顶峰——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11月3日下午6点多,我在济南市,乘坐火车,前往泰山。大约一个小时,便到达泰山市,我在市区内住了一晚。第二天清晨4点多,天还没亮,我便起床,趁着夜色,攀登泰山。

从市区出发,顺着红门路,进入景区内。由于时间太早,路上游客稀少,我一点也不着急,悠闲自在地漫步于山间。沿着山路,向上行走,每看到一处景点,我就用照相机拍摄下来。不知不觉,登上主峰,让人感到非常激动。如今,七年过去,回想起来,依然令我难以忘怀。在此,我将自己拍摄的照片整理发布,展示泰山沿途众多的历史古迹。

展开全文

1.岱宗坊

清晨5点多,穿过泰安市区,来到红门路南端。这里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岱宗坊,四柱三门,金字夺目。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雍正八年(1730)重修,前方竖立着清雍正九年(1731)的《重修泰山上谕碑》和《泰山记碑》。古代,人们穿过此坊,开始攀登泰山。

2.一天门

绕过岱宗坊,向前25分钟,进入一条商业街,迎面便是一天门。这里矗立着一座体量较小的石牌坊,上面是清康熙年间巡抚都察院李树德题写的“一天门”,两侧竖立着明代人题写的“天下奇观”和“盘路起工处”石碑。古代,人们认为这里是天梯的开始,已从人间,进入天界。

3.红门

在一天门北侧不远处,便是著名的泰山红门,因旁边的山崖有红石如门而得名。这里道路中间矗立着写有“孔子登临处”的石牌坊,两侧竖立着明代官员书写的“第一山”和“登高必自”石碑。在牌坊后方,东为弥勒院,西为红门宫,中间有飞云阁相连。夜色之中,光线昏暗,看不清楚周围的建筑。

4.万仙楼

穿过红门以后,向前约15分钟,经过一片黑暗,眼前出现一座灯火通明的万仙楼。相传,这里曾经供奉着王母娘娘,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620),乃群仙聚会和议事讲经的地方。如今,这里是泰山景区的入口处,门洞旁边的售票厅内,有一个人24小时卖票,一人当关,万夫莫开。

5.斗母宫

购买门票,进入景区,向前约15分钟,路边有一座斗母宫。相传,这里供奉着斗母元君,她是北斗众星的母亲。斗母宫临溪而建,整体建筑坐东朝西,分为北、中、南三个院落。白天,站在此地,北看天门高挂在上,南望来路尽在脚下。夜晚,一片漆黑,打开照相机的闪光灯,才看清楚门匾上的字。

6.三官庙

在斗母宫上方,有一座三官庙,供奉民间信仰的三元大帝,包括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明代,庙宇毁于兵乱。清初,行僧方於重建殿宇,得到当时勋臣蔡士英家族的资助。此庙悬于半空,共有53级台阶,俗称为“五十三参”。

7.总理奉安纪念碑

继续向前约30分钟,经过经石峪口和水帘洞,路边出现一座总理奉安纪念碑。1929年,为了纪念孙中山灵柩移葬南京而建此碑,由碑座、碑体和碑首三部分组成。碑高2.03米,下边长1.13米,碑体呈五棱台状,上置三棱状碑首,西面刻隶书总理遗嘱。

8.柏洞

经过总理奉安纪念碑,天色渐渐的亮起来了。向前望去,道路深远,两侧遮天蔽日,被称为“柏洞”。这里的柏树树龄从几百年到上千年,树冠相互交叉,连绵约数百米,好像绿色隧道。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张玢在此立石,上刻“柏洞”二字。

9.壶天阁

穿过柏洞之间,向前约20分钟,出现一座高大的门洞,墙壁生长出好几棵树。明嘉靖年间,这里被称为“升仙阁”。清乾隆年间,经过拓建以后,改名为“壶天阁”,取自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据说,门洞上镶嵌的石匾额是乾隆皇帝登泰山时亲笔所题。

10.回马岭

登上壶天阁,便是回马岭,迎面的石牌坊刻着“回马岭”三字。相传,唐玄宗骑马游览泰山,到达此地,山势高峻,马不能上,因而得名。这里海拔约800米,山重水复,峰回路转。乾隆皇帝曾经写下一首名为《回马岭》的五言绝句:“昔人回马地,进马跋岩扃。夫子有明训,功毋一篑停。”

11.药王殿

在回马岭上方的拐角处,正对登山盘道,有一座小石殿,红墙灰瓦,精巧别致。在正门上方镶嵌着“药王殿”三字匾额,两侧石柱上镶嵌着一副楹联:“造物犹资五色石,回生独普四时春。”殿内供奉着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医者仁心,救死扶伤。

12.步天桥

沿着登山的盘道,行走在回马岭上,曲折盘旋,山势陡险。因此,这里也被称为“小十八盘”。在幽静的山岭之中,有一座小石桥横跨于溪水之上,栏杆上写着“步天桥”三个红字。顾名思义,此桥连天接地,经过这个地方,接下来就是“一步登天”了!

13.中天门

大约早上7点半,爬上回马岭,到达中天门。这里是泰山景区的交通中转站,设有旅游大巴车和索道的站点,游客在此集散,各种商铺林立。中天门位于黄岘岭之上,登山的东、西两路交汇处,峻岭阔谷,楼阁簇拥。当时,我在这里吃了早饭,包括3元的鸡蛋、8元的煎饼、10元的牛肉面、5元的玉米。

14.增福庙

在中天门上方,有一座增福庙。过去,这里供奉的是福运神岁星、禄奉神魁星、生寿神南极星三位道教神仙,分别代表福、禄、寿。1993年,将象征着增福和招财的文财神增福相公迎入此庙。相传,他原名为李诡祖,曾经是北朝文帝时的曲周县知事,生前清廉爱民,逐渐被人神化。

15.五大夫松

上午9点多,经过“快活三里”后,我来到了东岳庙前方,这里有两株著名的五大夫松。相传,秦始皇来泰山封禅,中途遇见大雨,在大树下躲避。后来,因为这株大树护驾有功,被封为“五大夫”的爵位。明万历年间,古松被雷雨所毁。清雍正年间,重新种植五株松树,现存二株,苍劲古拙。

16.朝阳洞

在东岳庙的上方,有一个天然石洞,因为洞门朝向阳面,所以得名“朝阳洞”。这里曾经被称为“迎阳洞”,上方古松挺秀,东临悬崖绝壁。据说,洞内非常深,可容20多人,原本供奉着线刻圣母碧霞元君像,也被人们俗称为“泰山老奶奶显灵宫”。

17.摩崖题刻

在朝阳洞北侧,有一大片空地,路边的岩壁上都是不同时期的摩崖题刻。其中,毛主席的红色题字格外显眼:“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段话出自于毛主席所作的《沁园春·雪》之中,雕刻于1967年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风流倜傥,洒脱磊落。

18.对松亭

沿着古道,继续攀登,爬上对松山,在开山南侧,有一座对松亭。这座小巧玲珑的亭子好像悬挂于道路西侧的崖壁上,周围两山对峙,古松青翠蔽日。此亭呈方形,四角攒尖顶,面朝东向开门,两侧各有一窗。1961年,重修对松亭,保存着清代建筑风格。

19.十八盘

大约上午10点左右,我来到著名的十八盘,周围雾气弥漫,什么也看不见。突然,大雾散去,视野开阔,雄伟的南天门赫然出现在上方。这里是泰山最险要的一段登山道路,总共有1600余级台阶,两侧的山崖壁如刀削,盘路镶嵌其中,好像天门云梯。

20.升仙坊

大约上午11点左右,沿着十八盘向上,我来到升仙坊前。抬头仰望,南天门近在眼前;回头看去,十八盘曲折蜿蜒。此处山势陡峻,悬崖峭壁,咫尺仙境,让人感觉到飘然升仙的意境。随后,咬紧牙关,向上冲去,我用十分钟到达南天门,终于登上泰山的主峰。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百姓崇拜,帝王告祭。从秦始皇帝开始到清朝末期,先后有13代帝王登临泰山封禅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派遣官员祭祀72次。

泰山最高峰玉皇顶,海拔高度1532.7米,也称“太平顶”和“天柱峰”。这里有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神龛上题写有“柴望遗风”的匾额。相传,古代帝王在此燔柴祭祀苍天和山川诸神。

泰山顶峰很平坦,有天街、行宫、孔子庙、鲁班洞、碧霞祠、拱北石、瞻鲁台等众多的名胜古迹。其中,唐代摩崖最为壮观,在岩壁上雕刻着唐玄宗御制《纪泰山铭》,包括序言、铭文及额款共1008个字,体量巨大,金光夺目。

我在泰山顶峰转了一大圈儿,一会儿烟雾缭绕,一会儿阳光灿烂,阴晴云雨,瞬息万变。大约下午两点左右,离开玉皇顶,从原路返回。在中天门旁,乘坐大巴车,很快就到达市区。大约下午4点多,赶在岱庙关门前,我游览了这处古建筑群。

这里始建于汉代,俗称为“东岳庙”,乃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岱庙布局呈长方形,面积96000平方米,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庙内拥有各类古建筑150余间。这里的主建筑是天贶殿,坐落于双层品级台上,为供奉东岳大帝的神宫。在庙内的东西两院,分别为汉柏院和唐柏院。其中,汉柏院内有汉武帝东封时所植的5株古柏,苍劲葱郁若虬龙蟠曲,被誉为“汉柏凌寒”。

大约下午5点多,在岱庙关门以后,我前往火车站,离开了泰安市。随后,我去了邹城市和兖州市,还到广东和湖南转了一大圈儿。当时,研究生毕业,还没有工作,感觉十分轻松自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