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愚人节”!但你知道“愚人节”或许是来自中国吗?_风俗_愚人节_记载

今天是4月1日,日历上标注的是 “愚人节”。从前上学时,经常在这一天和别人开玩笑,后来还有 “愚人节表白”等事件出现。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这是个洋节,但好料菌查阅了资料后发现,“愚人节”的起源,和我们中国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01 愚人节的风俗起源

“愚人节”准确的起源时间与区域已经很难确定,但从先秦的一些记载中可以看出,愚人节的风俗最早可能出现于先秦时代。《诗经·楚风·朱缨》中有诗记载:“朱缨芃芃,熻赩春中。子不我即,忧心有忡。子其娭我,中心乃降。”其中“娭”读作“xī”,指嬉闹,开玩笑。

展开全文

这句话的释义,大概就是春季中期,繁茂生长的朱缨花明艳的开放,年轻女子在想,男方不找她,让她有所担心,当男方与她开玩笑后,她才释然。这里说到“娭我”是一种让人开心的活动,而且发生在“春中”,在时间上与后世的愚人风俗有所吻合,有可能就是愚人节活动的最初来源。

现存关于愚人节风俗最早的记载,应该要到东汉时期。汉武帝时期僧人逸飞所著的《局门广录》卷四记载“四月丁寅,子弟俗以诡诓为戏,长老不以非礼禁。”

大意就是四月丁寅那天,年轻人会用互相欺骗的方法开玩笑,长辈也不会生气。同卷还有记载“春四月中,户皆悬杖,以禳恶气。”书中同时出现了愚人与悬杖两条风俗,是全世界现存最早的关于愚人节风俗的直接记录。

一直到南北朝时期,愚人风俗逐渐被固定至4月1日。南唐时期小说家穆吉在《岁前旧事》卷八中记载“四月朔日,乡人俗尚调欺相狎。见欺者不可怒。”朔日指的就是每个月的第一天。“调欺”就是欺骗。“见”可以理解为被。

这里可以理解为,4月1日乡间人喜欢互相欺骗来开玩笑,被骗的人不许不高兴。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宋太祖赵匡胤在土木堡靠诈败设伏大破金兵而形成的风俗。

02 愚人风俗传入欧洲

我们现在提到“愚人节”的起源,大家似乎都觉得应该是从欧洲传来的,普遍说法是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以1月1日为新年开端(旧历4月1日为新年开端)。而循规蹈矩的人反对这种改革,拒绝更新……

他们依旧在4月1日这天互赠礼物,组织新年活动。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大加嘲弄。在4月1日这天给顽固派赠送假礼物,邀请他们参加假庆祝会,并把这些受愚弄的人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之鱼”。之后,他们在这天互相愚弄,日久天长便成为法国流行的一种风俗。

但好料菌在资料里,又查找到了另一番说法。据《先公伐柯东来记》记载,郑和船队中有一位太监,姓游,名叫伐柯。“伐柯”之名来自《诗经·豳风》,本来是做媒的意思。

传闻这位游公子,年少时缺少安全意识,热衷于寻花问柳,最后沾染了风流病,虽保住了性命,却少了点东西,便进宫当了太监。然而虽以为宦官,但仍然风流成性,到处留情。郑和舰队在第八次出航西洋时,借助向导赛克斯·格欧德的指引,一路抵达了英格兰。

这位哥一下船便和当地一名女子一见钟情,为了与她长相厮守,游公子伪造了自己失足落水而死的假象,从此隐居应该,还按中文将名字翻译为Phuck Yiel,正式当起了英国人。

自幼喜欢愚弄他人的游公子,到英国后便把这种古老的愚人风俗带到了欧洲。至此,这种4月1日开玩笑的风俗才开始在欧洲传播开来。

2000年2月29日,一名叫Faye的学者偶然在梵蒂冈皇家图书馆所藏古籍中发现了《先公伐柯东来记》,补上了愚人节西传的重要一环。欧洲愚人节的真正起源终于真相大白。

虽然这篇文章看起来有点不正经,但确实有史料为证。不过这篇文章里,好料菌还留了几个小bug,等待大家在发现哦~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说出你的发现。

编辑:斋啡

来源:团结出版社、世界历史网

一口飚汁,被安利N次的“巨无霸”鸡蛋汉堡,老板竟敢说自己是厦门首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