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双历春节,如何避春转好运这五个生肖要注意!_的人_立春_太岁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丽的意思是“开始”。春天代表着温暖和成长。立春是一年的开始,是万物之始,万物重生之意。

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意味着新的循环开始,时序进入春天,具有吉祥的寓意。此时的春天虽然寒冷寒冷,但严冬已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自然生机盎然。因此,古人非常重视立春,古时就有迎春之礼。

在风水命理学中,立春不仅是立春,也是生肖年的开始,与个人运势息息相关。因此,民间有立春“藏春”祈福的说法,目的是迎吉祥,祈求吉祥。

那么,2023年立春是什么时候呢?谁需要躲开春,如何躲开春天才能开年吉祥,避祸?妲己为大家详细讲述2023年立春“藏春”注意事项。

为什么要“藏春”

在民间传统习俗中,立春是新年之交,也是一年之始。所谓藏春,又名大春,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习俗,是一些地区和命理对特殊人群的特殊禁忌。

苍春是从命理的角度来说,就是说某个生肖在这一年有八卦八卦,立春要藏好自己,避免见生人,以免来年八卦八卦。

所谓“躲”,其实就是为了防止发生争吵和纠纷。

藏春也就是藏太岁。春天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新旧交替的季节。立春这天,由于磁场和气场的关系,通常是比较混乱的。气运弱者,运势不顺,尤其是犯太岁者,立春更要忌太张扬。所以,一定要藏春,不然一年之内可能会很不顺心。

此外,岁前祭太岁,立春日按九宫飞星布置房屋,大有裨益。

2023年九星图缘分课程可查看2023年九星飞星居家布置。

2023年谁“藏春”

一、兔年犯太岁的人

展开全文

藏春即避太岁。2023年犯太岁的人,要在立春之日藏春,以免犯太岁,影响全年运势。

2023年犯太岁的生肖有:兔(属太岁)、鸡(逆太岁)、马(破太岁)、鼠(刑太岁)、龙(伤太岁)

二、兔年遇九的人

民间有“逢九年”之说,同时,每九年又分为暗九和明九。所谓逢九年,就是以“九”为中字的年龄。暗九指年龄为九的倍数,如九、十八、二十七、三十六、四十五、五十四等;年龄以九为宜,如三十九、四十九、五十九等。

三、躲避生肖犯的人

另外,立春这天,不管你是不是犯太岁的人,除了“避太岁”之外,如果你避开与你的生肖相冲突的人和事,也是一种修行“隐藏的春天”。比如龙年出生的人,就尽量避开狗年和兔年的人,不要和这些生肖的人发生争执。

鼠:生于马年、羊年或兔年的人或事物

牛:马、羊、狗年出生的人或事物

虎:猴年或蛇年出生的人或事

兔:鸡年、牛年、龙年、鼠年出生的人或事物

龙:狗年或兔年出生的人或事

蛇:猪年或虎年出生的人或事

马:鼠、牛年出生的人或事物

羊:鼠年、牛年或狗年出生的人或事物

猴:虎年或猪年出生的人或事

鸡:兔、狗年出生的人或事物

狗:藏龙、羊、牛、鸡年出生的人或物

猪:蛇年、猴年出生的人或事

2023年如何“藏春”

1.见不到陌生人

“藏春”要尽量避免遇到陌生人,尤其是流年犯太岁的人,最好不要与陌生人或宠物、家禽同住,自己的运势有冲冲、冲冲、破损、伤害。房间以免相互碰撞。如果有外宾来访,尽量让家人招待,最好自己避开。

2、不宜吵架打架

“藏春”宜静而不动。这一天最忌与人发生口角或打架,否则容易八卦、说脏话,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批量计算流年运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年运势会有新的变化。避春之际,给自己和家人一个流年时光,是最好的选择。根据运势的指引,今年好好规划一下,一年到头都不愁不能趋利避害,化险为夷,好运连连。早预测,早规划!2023年流年批。

4.不适合户外运动

立春之时,正是新旧交替之时。气场复杂,容易与人的气场相冲突。为了避免气场变化的影响,你应该尽量“隐藏”好自己。春节期间最好不要进行户外活动,特别是流年犯太岁的人,宜在室内静静待着,不要远行,不要外出。.

5、不宜搬迁

家居风水讲究蓄风纳气。要想活得舒服,就必须保持能量场的平衡。搬家本身就是一件比较混乱的事情。如果在立春这天搬家,会导致家庭气场失衡,难以形成良好的气场循环,对个人和家运不利。

6、不宜探望病人立春这天,尽量不要提前或推迟探望病人,以防生病。如果实在无法改期,尽量避开立春上午,回来时洗手、更衣、喝一碗姜汤,以确保安全和健康。

7.佩戴吉祥物带来好运

一些太老的生肖在这一天需要格外注意。除了懂得避春之外,还可以在兔年佩戴一些吉祥饰品,比如红手镯、本命佛坠等,祈求吉祥如意。

春藏只是民间习俗。如果做不到,也不必勉强。春天藏的是病、灾、霉、污、霉。你要的是福、幸福、顺、富、名。

最重要的是,只要心中有善念,积极向上,就能求仁得仁。

立春,春去春归,花谢又开,真正暖和的日子到了。新的一年,等待我们的是未开的新天地,新的生活,即将开始,岁月更替,人随春去。

祝您兔年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