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思兰德科技】专利补正/意见陈述实操指导+3重大礼包【免费领取中】_补正_意见_答复

专利补正、意见称述是专利申请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事项,需要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据悉,专利业务办理系统上线一个多月来,广大用户常因专利补正/意见陈述阶段的操作熟练度欠缺,影响专利申请业务的顺利完成。

本期专利业务办理系统实操指南,

围绕专利补正/意见陈述展开说明

【免费福利在文末】

实际操作流程

一、专利申请补正书:

1.登录专利业务办理系统客户端,点击“意见陈述/补正”

专利补有主动补正和答复补正两种形式,

1.主动补正:左侧栏目点击“主动提出修改”,进入“主动补正/提出修改”界面,然后点击业务办理按钮,填写申请号,点击‘查询’,若查询不到,点击‘新建’;

展开全文

进入补正界面,填写补正内容,点击【附加文件】中‘上传’或‘撰写’,添加相关替换页、修改对照页、专利代理委托书、各种证明文件等;(需要注意的是五书采用撰写方式添加,则是Xml格式);

如下图,附加文件中点上传,选择‘权利要求书’,再点‘上传附件’,将权利要求书替换页上传上去,再点击‘保存’

若同时需要进行普通著录项目变更,则可点击【关联业务中‘添加’】,进行著录项目申报书的新增;

所有补正信息填写完成,可以点击‘保存’,再进行内容预览,然后确认无误点击“ 签名”然后提交。

2.答复补正:

1)在“意见陈述/补正”栏目左侧,点击答复补正,进入界面

注意:若答复补正中列表无对应通知书,则需将补正通知书下载或导入至当前客户端才能进行

2)通知书下载:在【通知书办理-未确认列表】对官文进行接收;若未确认列表没有,则进入通知书办理-云端二次下载,找到对应通知书,点击‘下载’;下载完成后,再回到答复补正界面

3)导入通知书:这个时候需要在我的办公桌栏目,导入通知书,然后再回到答复补正界面

然后在答复补正界面,对需补案件点击“业务办理”,进行案件信息填写。

接下来进入补正内容界面,同上面主动补正操作步骤一样。

二、答复审查意见陈述书:

1.意见答复主动提出修改

1):在意见陈述/补正栏目,点击“意见陈述书主动提出修改”然后针对案件进入业务办理界面。

点击业务办理,填写案件信息,然后进入到意见答复主动提出修改界面,在该界面,进行意见陈述操作,可以点击【附加文件】中‘上传’或‘撰写’,添加相关替换页、修改对照页、专利代理委托书、各种证明文件等;(需要注意的是五书采用撰写方式添加,则是Xml格式);

陈述内容完成后,进行预览,确认无误后,进行签名,最后提交即可。

2. 答复审查意见:

1):在意见陈述/补正栏目,点击“答复审查意见”,然后选择对应的案件点击业务办理,若列表无对应通知书,需将审查意见通知书下载或导入至当前客户端才能进行。

然后进入答复审查意见请求界面,接下来的操作同主动提出修改是一样的。

注意事项:

1. 根据通知书类型,需要选择合适的补正书或意见陈述书,如补正通知书需要提交补正书、审查意见则提交意见陈述书。在实际操作中,一般补正形式问题或手续方面的问题使用补正书,修改申请的实质内容使用意见陈述书,申请人不同意审查员意见,进行申辩时使用意见陈述书。

2.答复补正的期限要谨记:当专利需要补正时,专利局会下发专利补正通知。专利补正的期限由补正通知确定,如果收到补正通知书是推定计算的,推定收到日为自专利局发出文件之日(该日期记载在通知和决定上) 起满十五日,所以答复期限是通知时间加上15天。

3.申请人可根据需要,进行主动修改和补正: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只允许在申请日起2个月内提出主动修改;发明专利申请只允许在提出实审请求和收到专利局发出的发明专利申请进入实质审查阶段通知书之日起3个月内对申请文件进行主动修改。

4.意见陈述书应当采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统一印制的表格。附件根据办理的具体事务不同而有所不同。

5. 针对审查意见通知书指出的问题,应分类逐条答复,在答复期限内完成,逾期答复和不答复后果是一样的。

免费活动火热进行中》

目前,广大用户在独立使用专利业务办理系统时存在不少困难,为了帮助更多行业用户高效的办理专利业务,贝思兰德科技特别推出公益福利活动:

关注本公众号+转发本文到行业群/朋友圈的用户,

有机会获得3重免费福利支持

领取方式:添加工作人员微信即可(13129575259)进行验证截图,帮你开通免费账号

深圳市贝思兰德科技有限公司为企业、代理机构、学研机构提供专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及解决方案,团队经历、技术研发始于2001年,已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及大型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服务多年。

作为“专利事项化管理”的首创团队,贝思兰德科技成员主要来自原富士康、赛恩倍吉集团,由产品人员、开发人员、流程专家组成,平均经验超过10年,对知识产权管理有着深厚的理解及技术积累,致力于提供高性价比的案件管理系统和服务,打造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基础设施,解决行业需求痛点,赋能客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