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棉花絮】
俄乌战场上,双方军队难分胜负,陷入残酷的消耗战;战场外,各方势力粉墨登场,大玩地缘政治游戏,舆论场便是其重要的阵地。
这一年,俄罗斯媒体与西方媒体处于严重对立状态,双方及其支持者各为其主、各说各话,不仅用文字互相指责,而且采用技术手段封禁、屏蔽信息。例如,西方社交媒体脸书、推特等,对亲俄账号进行大量封禁。
在这场乌烟瘴气的舆论战中,真实客观的消息反而被掩盖起来。舆论场也从国外的推特、脸书,逐渐蔓延到中国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
当地时间2023年2月20日,乌克兰基辅,美国总统拜登已抵达基辅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面 图源:视觉中国
舆论场在发生微妙变化
过去一年,中国官方表态,俄乌冲突是“中国不愿意看到的”,中国希望乌克兰和俄罗斯迎来和平,同时对两国战争的报道比较中立客观。但民间舆论对俄乌战事的态度,紧跟事态发展,表现得非常撕裂。
作为国内舆论场的焦点,微博上有庞大的俄罗斯及乌克兰支持者,俄罗斯媒体报道表示,绝大多数中国网民选择支持俄罗斯而不是乌克兰;而在乌克兰外长的采访里,支持俄罗斯的比例略高于乌克兰,而大部分选择中立。
从分析来看,支持乌克兰方大多也支持美国,对俄罗斯充满敌意,他们往往在叙利亚问题上选择支持叙利亚叛军,攻击俄罗斯的残暴和沙俄侵略中国的历史,同时认为俄罗斯是中国巨大的威胁。
支持俄罗斯的一方认为,目前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中国围追堵截,相关军事基地遍布中国周边,同时在台湾问题上阻碍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反美情绪激烈,其普遍认为乌克兰的背后主使正是美国。
据笔者观察,中国网络上支持乌克兰的群体普遍支持叙利亚叛军,而支持俄罗斯的群体普遍支持叙利亚政府军,双方围绕叙利亚的化武疑团、“白头盔”等激烈交锋多年。
展开全文
中立一方则认为,俄乌冲突与中国关系不大,中国可以作壁上观,静看双方的博弈。
在一些平台上,支持俄罗斯和支持乌克兰的人群在各个方向激烈交锋,相互攻击问候并不罕见。支持俄罗斯的内容大多出现在军事话题方面,支持乌克兰的则大多在文化、财经领域。这可能与长期以来,国内舆论场的对立和撕裂息息相关,也与双方支持者的对立一脉相承。
从整体看,中国网络上的舆论趋势越来越偏向俄罗斯,很大一部分原因,与美国对中国的持续打压、西方主流媒体丧失信用有关。
在俄乌冲突中,中国的消息源非常广泛,有国内外主流媒体、独立媒体、社交平台等等,但消息差异巨大、信息污染比较严重,很多消息难以确定可信度,也无法证实或证伪。
对比而言,作为舆论场风暴中心的大V、KOL们,除了部分中立外,各自均根据立场采信亲俄或亲乌及西方主流媒体消息源,这些消息源立场鲜明,其中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也让中国国内舆论场进一步混乱撕裂。
过去一年,国际舆论场对俄乌战事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近日,德国《世界报》发布了一项最新调查报告,法国市场调查机构Ipsos对28个国家的近2万人进行问卷调查,从去年四月至年底,有11%的德国人转变态度,从支持乌克兰转变为“德国不应插手俄乌冲突”。
对此,《世界报》评论称这一转变值得警惕。目前,德国是乌克兰最重要的“金主”之一,其他国家向乌克兰提供德制武器,也需要经过德国同意,但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德国似乎与盟友之间出现缝隙。
在西方主流媒体大规模支持乌克兰的同时,以马斯克控制后的推特(Twitter)和福克斯新闻(Fox News)则开始选择中立,马斯克公开表示,因为乌克兰与俄罗斯力量悬殊较大,为了乌克兰人民请选择和平。这充分说明西方舆论场也有对立和撕裂。
当地时间2022年3月5日,乌克兰基辅,乌克兰人挤在一座被毁的桥下,试图穿越伊尔平河逃离 图源:视觉中国
西媒与俄媒,孰高孰低?
当下西方信息传播主要分三部分,一是以CNN等这类传统媒体和脸书等新兴社交媒体为代表,占据绝大多数的传媒渠道,报道均为同一个声音。二是以福克斯和泰晤士报等媒体为一类,其幕后为默多克集团。三是一些独立媒体,往往被主流媒体所排挤。
美国“精英派”基本控制了前两类,血腥的“乌克兰之春”、残忍的顿巴斯战争都是他们所无视的,想要在这里找到中立恐怕很难。福克斯、泰晤士报偶尔发布一些看似中立的爆炸性新闻,更多也是为国内党争服务。目前,他们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中立,有时也会给俄罗斯带来意想不到的发声。
一些独立媒体及记者,虽然没有广泛的传播渠道,但社交媒体的发展给了他们更多的机会,只不过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关注真相,有些为了流量。他们的成功,大多也取决于是否被主流媒体所采纳。
在俄乌问题上,西方主流媒体基本按照“精英派”的价值立场去传播,为他们的目的服务。立场偏向俄罗斯的媒体在西方基本被“消音”,他们发的任何消息都会遭到限制。
就像美国国会山骚乱后,推特以“担心煽动暴力”为由永久封禁前总统特朗普的账号,马斯克为特朗普“仗义执言”称,“很多人都会对西海岸科技公司作为自由言论的实际仲裁者感到极其不悦”。
同样的,西方主流舆论对俄罗斯和普京的全面攻击与否定,也足以说明其坚持的所谓政治正确性。他们采用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的话语,即“北约的扩大帮助我们以从未见过的方式在整个欧洲传播民主、自由和繁荣,这是北约扩大的后果。只有俄罗斯将此解释为一种威胁,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害怕民主、自由,因为这将破坏他的专治政权。”
“北溪”管道爆炸事件
近期,美国独立调查记者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对“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报道引发关注。他引用内线消息,描述了整个策划、实施过程。据其在《美国是如何毁掉“北溪”管道的》一文中爆料“拜登下令炸北溪管道”,去年6月,美国海军在该海域举行军事演习,美国海军潜水员布设延时爆炸装置。沙利文、纽兰、布林肯、拜登一起制定,CIA制定计划,挪威也参与其中。
前两天,《泰晤士报》报道德国调查人员认为目前证据指向美国、英国,而不是俄罗斯。赫什的文章在发布10个小时内,已被英国《泰晤士报》、路透社、法新社等各国权威媒体转述,引起广泛热议。
来自爱尔兰的欧盟议员MEP米克·华莱士质问:“北溪管道的中断不仅是对欧洲关键能源基础设施的打击,也是恐怖主义。欧洲联盟是想找出幕后黑手,还是根本不在乎?难道我们已经成为美国的附庸了吗?”
与此同时,广大西方主流媒体均选择对该消息进行冷处理,或者选择发布美国相关声明,其声称西摩·赫什发表的新闻是虚假的,美军没有对“北溪”管道发动攻击。
对此我国外交部表示,“北溪”天然气管线是重大跨国基础设施,有关爆炸事件对全球能源市场和全球生态环境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如果赫什的调查报道属实,这是不可接受并且必须受到追责的行为。美方应当向世界作出负责任的交代。
图源:央视新闻
布查事件
除了“北溪”管道事件,布查事件也是各方媒体较量的重点。该事件已经过去快一年,有消息称当时泽连斯基准备和俄罗斯进行和谈,但布查事件后,西方给了乌克兰全方位援助,谈判之门关闭。
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可谓不遗余力,凭借视频和图片一口咬定俄罗斯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以美国《纽约时报》为首的媒体发表了大量雷同的报道,提及了俄罗斯的残暴及先入为主的定罪,正如他们众口一致地把中国的气象气球在未调查的情况下,就表述成“间谍气球”一样。相关西方主流媒体均采信乌克兰当地政府和平民的消息源,里面有一些采访、图片和视频。
在部分西方主流媒体提供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基辅地区三月初异常的绿草、草地没有雪,同时也有独立人士表示视频存在大量拼接的痕迹。
4月24日,英国《卫报》公布了一篇来源于乌克兰法医的报道,称布查乱葬坑中的大部分平民死于俄罗斯占领期间,一个包含箭状体的小型金属飞镖杀伤弹药的炮击,由俄罗斯大炮D-30发射。
西方国家派了八国代表团参与调查,海牙法院也参与调查,几百人组成了浩浩荡荡的调查组,然后调查截止目前仍没有下文。而笔者认为,俄罗斯大炮D-30,目前广泛被乌兵使用。
乌克兰总统顾问辞职
近期还有一个事件引发关注,乌克兰总统顾问、著名战争报道记者阿列斯托维奇辞职。他之前在个人媒体上表示,乌克兰防空系统因为在拦截俄罗斯导弹未果后,摧毁了第聂伯格公寓楼,该事件造成20多名无辜平民死亡。
阿列斯托维奇。资料图
他为此被该国“和平缔造者”(Mirotvorets)网站列入黑名单。其内容写道:“职业挑衅者,实施有利于俄罗斯侵略者的公共信息破坏,参与对乌克兰的人道主义侵略行为,有意识地参与通过削弱乌军士气来破坏乌克兰防御能力的活动,抹黑国家权力和行政机构。”
与此同时,所有乌克兰媒体和西方主流媒体报道均称俄罗斯犯下屠杀罪行,放出了大量可以吸引人的悲惨图片和视频。
乌克兰驻华大使馆信息中心表示,当俄罗斯军队再次对第聂伯罗市的平民发动恐怖袭击后,成千上万的人前来营救。该事件与之前轰动全世界,被一些自媒体表述成将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波兰拖拉机被炸,导致2名农民死亡的事件异曲同工,事后也被认为是乌克兰防空导弹的嫌疑较大,但是亲乌克兰及西方主流媒体对此的表述还是一如既往的“政治正确”。
中国处在世界舆论的风口浪尖
疫情之初,西方各大主流媒体,毫无证据地编造关于武汉病毒起源等一系列的谎言,大搞“有罪推定”。如今“有罪推定”和“假旗行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于西方主流媒体及其支持势力中,当然俄罗斯媒体也会有一些片面虚假的报道,他们更倾向于表达中国对其的强烈支持,而这与中国目前的官方表态相违背,不过对俄媒而言,他们的力量过于薄弱以至于被无视。
之前有关报道显示,西方主流媒体炒热“外星人”及“中国气球”的目的是为了转移公众对俄亥俄事件(一场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和对乌大规模军事援助事件的关注,美国政府及西方主流媒体对俄亥俄的冷处理、控制舆论行动堪称教科书。
目前俄乌战争激烈进行,中国正在被俄罗斯和西方所争取,而中国人民显然更希望从自身的利益考虑,有意愿和美国交朋友,也有意愿和俄罗斯交朋友,伴随着双方出发点的不同,关于俄乌战争的中国舆论场撕裂或许将持续下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