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三教境界和武夫有什么不同?三教合一圣人是什么?_天象_境界_一品

雪中最强的境界,应该是三教合一圣人境,八百年前的吕祖就是这个境界的,所以他是雪中战力的天花板。徐凤年也是这个境界的,所以他能够打得过神仙给开挂的天人大长生境拓跋菩萨。甚至于说天上青帝的转世身陈芝豹,徽山大雪坪的轩辕大磐也想要追求这个境界。

三教合一,三教指的是儒释道三教,而三教合一是八百年前吕祖提出来的境界,熔炼儒释道三家的气机为一体,从而入陆地神仙境。这个境界的陆地神仙要比一般的陆地神仙对道的感悟更深一些,所以王仙芝最后选择用道的感悟与徐凤年一决胜负才输了。

雪中一品四境分别是金刚、指玄、天象和陆地神仙,这四个境界是由四百年前的无敌高手,忘忧天人高树露定下来的,他还定下了气场千里即为天人,算是规范了雪中高手们的境界体系。而他的这四个境界称呼中的前三个是起源于三教。

金刚境原来是不属于宗师境的,主要是熬练体魄。后来被高树露划入了一品境,一品金刚取自佛家金刚不败,是后面境界的根基所在。指玄境是取自道家的扣指问长生,在早期指玄境才能算做是顶尖高手,因为开始参悟指玄秘术了,杀伤力大增。

而天象境是取自儒家的天地共鸣以至法天象地,到了天象境就能够进行天人感应,借天地之力,在杀伤力方面不一定有多大的增长,但是续航能力大增。而陆地神仙境则是融入了天地气数在身,所以是有一定的数量限制的,死一个才能补一个。

展开全文

三教中人在一品境之前如果不兼修武道,应该是没什么战斗力的,只有突破到一品境才有一定的神异。而武夫的话,是要从九品开始不断的磨炼破境到二品境才能成为小宗师,最终突破到一品境,在金刚境磨炼体魄,在指玄境参悟秘法,在天象境与天地共鸣,最后成就陆地神仙境,也就是武圣。

除了个别的高手能够跳境以外,大部分的武夫都需要循序渐进的攀升。而与武夫不同的是三教中人,一品境之前他们就是修心,而进入一品境后他们会进入指定的境界,佛教的入了一品境就是金刚境,道教的入了一品境就是指玄境,儒家的入了一品境就是天象境。

而三教中人出金刚境/指玄境/天象境再做突破,就到了陆地神仙境,也就是说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境界要攀升,只需要两步就到陆地神仙境了。所以他们得道长生的难度要比武夫低上不少,当然了,有利有弊,三教中人的境界虽高,但是基本上是空有境界,战斗力不足。基本上三教中人的战斗力要下拉一个等级去计算,陆地神仙境对上天象境的武夫也讨不了好。

三教中人心性大多向善,儒释道三教殊途同归,这也是吕祖当初三教合一的根基所在。而这三教殊途同归的根本就在于“讲道理”,三教中人规矩最重。《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是与天地相符合的,因此能包括天地万事万物运行规律。而三教中人就是修行天地之道,所以更能成就道,但是缺点就是难以超脱道,需要按照道的规则走。

这样看似三教中人被禁锢了,但是如同论语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如果三教中人不认可自己修行的道,那就无法成圣,而既然成圣了,就说明他是认可自己的道的自认不会去逾越,这就是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的融合为一。

而三教中人也并非是毫无战斗之力,他们既然修的是规矩,那就能够用规矩去办事。儒释道圣人借天地鬼神,一语成谶。儒家圣人轩辕敬城求死引来天雷,张扶摇言出法随将邓太阿逐出千里之外。道教可持咒斩妖除魔,赵姑苏以九字谶语,万里之外九重天雷钉杀刘松涛。佛家菩萨可广发宏愿,出口便可让三千世界撼动。

图/雪中悍刀行剧照

文/布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