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蔡山的传说(三)江心寺开后门的传说_族长_和尚_牛皮

话说西汉末年,有一个和尚姓桂名僧。这个和尚,云游天下,探寻佛法。这一日,他来到蔡山。见蔡山树木葱笼,于是环巡一周,发现山的东南角,有一处两坡合抱之地,紫气萦绕,觉得正是他寻找多年的修行道场,便准备在此卓锡修行。

经人打听,这座山的产权归梅姓族人拥有,他看中的这个地方叫“筲箕洼”。他找到梅姓族长,怕梅姓族长不同意,提出在筲箕洼,只借一块牛皮之地建一小寺。梅姓族长听说只需一块牛皮大的地方,立刻满口答应。谁知等到奠基动工之日,梅姓族长跑来一看,这哪里只有一张牛皮大的地方呀!分明是一栋三间大寺的地基嘛。于是他找桂僧和尚理论。桂僧和尚搬出早准备好的一张牛皮,当着众人的面剪成一寸宽的条条,连接起来,按打好的寺基四周一围,不多不少,刚好围住了寺基。梅姓族长无言以对,只好作罢。梅姓族长心中不服,低头不语,默默地来到寺基的后面,抬头一看寺基后山,猛然想起另一个问题来。原来寺基后山叫凤凰坛,是梅氏祖先的墓园。这座寺院不留后门,将来梅氏族人祭祖,不是无路可走吗?于是梅姓族长又找桂僧和尚理论,提出寺院建设必须留后门,方便梅姓人上山祭祖。桂僧和尚却犯难了。说,“历来修寺不设后门,这是佛门的规矩。我怎么能打破这个规矩呢?”梅姓族长头摇得像拨浪鼓,斩钉截铁地说:“这可不行,要不你这寺不能修。你修寺为的是敬佛,哪有敬佛不敬祖宗的。”桂僧和尚说:“我在寺旁修一条小路,通到后山上,你们祭祖走小路上山不就行了!”梅姓族长立刻回应道:“那怎么可以呢!我们梅氏在蔡山一带是大姓,人丁众多,祭拜祖先,光明正大,哪有走小路之理。”双方争执不休,只好一同见官。县官听罢双方的言词,漫不经心地说道:“寺基比牛皮要大,但已经打好,梅姓人不得更改。”县官呷了口茶,又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嘛。桂僧和尚,你开个后门,方便梅姓人祭祖,佛祖定无意见。”既然县官老爷发了话,桂僧和尚也只得照办。就这样,普天之下,所有寺院都不开后门,唯独蔡山江心寺开了后门。

“开后门”后来成了“通人情”和“变通”的代名词,如今又演变成“不正之风”的代名词。

(梅亚东、梅学书根据民间传说搜集整理)

供稿:梅学书 责任编辑:徐继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