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林春霞
4月2日,沙特、俄罗斯、阿联酋、伊拉克等八大OPEC+成员国陆续宣布减产计划,累计日减产量超过160万桶。这为本在持续博弈的国际油市增加了新的变数,4月3日,国际油价开盘大涨,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主力合约价格均涨超7%。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分析表示,OPEC+产油国此举,将加剧全球能源供给的紧张局势,全球能源价格高位运行又将成为未来的一个常态。应对国际能源变局,我国更应保持端牢“能源饭碗”的定力。
国际油价或冲击90美元/桶
此次OPEC+产油国为何骤然宣布减产,未来国际油价走势如何?
“当国际油价下降幅度较大,欧佩克降低石油产量,以此来平衡油价,制止油价过快过大下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原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资深研究员乔德武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欧佩克这样做,主观上是维护自己的油价,客观上是保护石油生产商的持续稳定生产力。今年全球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尤其是人们预测与耗油领域相关的经济活动会走弱,OPEC+产油国担心油价继续下行,因此及时采取了这一行动。
金联创原油分析师奚佳蕊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根据OPEC+的会议安排,4月3日为该减产联盟的原油会议时间,超出市场预期的是,OPEC+在原有减产份额的基础上,又加大了减产的幅度,为油市带来提振作用。
奚佳蕊表示,OPEC+之所以在本月初的会议上加大减产,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一是3月上旬爆发的欧美银行业危机,令原油价格在短时间内急速大幅下挫,使得OPEC+原有的减产保价政策失去作用,故而加大减产幅度。
二是有市场消息称,由于美国政府上周否决了近期收储战略油储的传言,令沙特感到不满。今年美沙之间出现了嫌隙,且两国对于油价所持的态度也截然相反,美国致力于降低油价稳定经济,而沙特则希望推高油价提高收入。因此,沙特带头自愿增加减产幅度,也是对美国的一种反抗。
展开全文
三是受益于国际油价的高位运行,产油国及石油企业2022年及今年一季度的利润均创新高,在高利润的驱使下,产油国再次加大减产幅度。
“从OPEC+实际的减产执行率来看,今年以来基本保持在170%附近,可见其主动减产的决心。”奚佳蕊分析,对于OPEC+来说,增产可能不太容易,但减产却是信手拈来,尤其是近一年来,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下,国际油价保持在高位运行,使得OPEC+更倾向于控制原油产量。
“今年对于全球原油市场而言,利好因素显然多于利空因素。”奚佳蕊进一步分析指出,从供应上来看,OPEC+主动加码减产势必会令原油供应量进一步缩水,且加码减产的消息对于原油市场的心理提振作用也很大。从需求上来说,随着疫情结束,由此带来的对于经济复苏及原油需求回暖的预期日益高涨。这将使原油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格局,从而推升油价走高。“可以说当前的原油价格在年内处于低位水平,若不出其他意外情况,后期还会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并不排除冲击90美元/桶的可能。”奚佳蕊表示。
世界能源供给充满变数我国应保持端牢“能源饭碗”定力
多个OPEC+产油国骤然宣布减产,对全球能源供给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我国需如何应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OPEC减产已导致全球石油市场价格攀升,全球能源价格高位运行又将成为未来的一个常态。加之俄罗斯能源供给受限,会进一步加剧全球能源供应偏紧张的局面,再叠加全球高通胀因素,这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在高能源价格的冲击之下,2023年经济增长的前景进一步堪忧。
至于对我国有何影响?在张建平看来,我国目前已构筑了多元、稳定的国际能源供给渠道,特别是通过“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跟全球主要的产油国构建了较稳健、可持续的经贸合作关系,即使OPEC减产,全球石油价格有较大的波动,中国还是有能力、有条件去从容应对。此外,我国目前也在上海建立了石油期货交易所,这让我们的石油进口商有条件去对冲石油现货的价格市场给我们带来的风险和压力。
奚佳蕊则从能源安全和政策的稳定性分析,我国的原油产量将呈现逐年小幅攀升的态势,该政策不会受到国际局势的干扰。我国的能源政策致力于增加并稳定本土原油的产量,降低进口原油的数量,截至2022年,我国的原油产量已连续两年增加,而进口量则持续两年减少,预计到2025年,我国都将维持这一趋势。在国际关系正在发生微妙转变的过程中,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强与产油国之间的能源贸易合作。比如,加大与合作产油国之间的进口份额、扩大人民币的结算范围等。
而乔德武认为,OPEC+产油国减产举动,不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的波澜,也不会影响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中国会继续以“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定力,加强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以中国特色的油气资源发展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时报时评丨打新躺赚时代远去是好事
●地产周刊丨房企业绩分化 模式创新护航未来利润增长
●关注丨湖北咸宁:“烟火”回归消费回暖
●市说新语丨适时取消“绿牌”让新能源汽车直面市场
总 监 制 丨 王辉 王继承
监 制 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