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能赚五六十元补贴家用!便利店“转型”,带动村民和蓝领一起富起来_临江_手工_缝制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黄伟芬通讯员韩中美张华颖

近日,在杭州钱塘区临江街道萧东村一家便利店里,几位退休阿姨围坐在一起,一边交谈一边做着手工活。

“现在天气凉快多了,大家也加把劲,把这批半成品呢大衣的锁边工序做细做好。”说这话的是便利店店主陈淑真。

陈淑真手脚麻利,穿针引线的同时,还不忘指导一下身边姐妹的引线手法,她就是这个手工衣服缝制小队的“经纪人”。

3年前,陈淑真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来料加工缝制衣服。

后来,她不断扩大加工团队规模,让便利店成功“转型”为临江街道的巾帼共富站。

工序简单点的衣服一天能缝制两三件,难一点的能缝制一件,按件计价。在兼顾家里活的同时,每天还能赚五六十元补贴家用。“挺适合我们女同志,所以我就尝试着拿了几件未完工的衣服到自家小店里试试水。”陈淑真说。

将这项工作时间自由、收入进项不错的来料加工手工活带回自家便利店里,立刻吸引了多位女邻里。她们中,有退休还想继续找点活干的阿姨,有将此当成副业的工厂女职工,也有在家带娃的宝妈。大家早上来便利店里拿半成品衣服,晚上将加工完的衣服送回便利店,或者直接在便利店里缝制,陈淑真的小店就这样拓展了业务,成了手工中转站,一天能“吞吐”20余件衣服。

锁边,更是“锁”住了美好生活。

目前,陈淑真的小店已经吸纳了八九名女性成员,年龄从30岁到80多岁不等。“每一个想要尝试的姐妹我们都不拒绝。”陈淑真告诉记者,在她的便利店里,手脚麻利点的姐妹平均一年能有超万元的收入。

在临江街道,像这样的便利店还有5家,吸纳了近70名闲散劳动力,2021年加工费总额超110万元。

除了做呢大衣锁边,雨伞缝制等来料手工加工正在临江街道铺下新的共同富裕之路。

据了解,现在临江街道安排了做伞、做手链和做笛子的老师,带动村民的双手,一起动起来、富起来。“像做伞的村民,年龄大概在50岁左右,这项手工活没那么复杂,上手程度相对简单;做手链、做笛子的村民,主要还是以企业蓝领为主,通过与一些手工工作室合作,实现再创业、再就业。”临江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另外,一些专门做手工定制的网店,也与临江街道展开合作,未来将推动街道实现手工共富路。

临江街道妇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全面排摸农村闲散劳动力,搭建好政府、工厂、加工点、农户之间的桥梁,引入辖区职业技能学校、社区学校合作,进一步拓宽村民就业渠道。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