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因家训而成才,还是家训因马英九而出名?_家训_颜氏家训_也不

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此为即将登陆的马先生英九的爷爷马大基所撰家训。

大基,字介藩,号立安。以号行世。少时在亲戚家小锅厂当学徒,后接手,再行商,靠其生意头脑,而成一乡巨富。

跟那时的很多乡绅一样,他也热心公益,修路建桥,或主倡,或协赞,出钱出力,不在话下。

老年时节,更为通达,作一对联,以为家训。

马英九在其哈佛博士论文《怒海油争:东海海床划界及外人投资之法律问题》扉页中写道:

以此纪念我的祖父,并献给我的父母,他们教给我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这一家训。

然则,马鹤凌、马英九的成就,你说跟马立安的训示有关吧,也能扯上。说跟它无关吧,亦有理由。

毕竟,这十四个字,实在太普通。

它正是儒家几千年教育之下,中国最平凡人家的思想理念。

(图源网络)

把这个正是改为只是,也并没有什么毛病。

我的意思是,数不清的有家训的中国家庭,他们老祖宗留下的话,其实跟这个大同小异。

比如,百善孝为先;

比如,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

比如,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有家训者多矣,后代能人才辈出的,又有多少?

写出颜氏家训的颜之推算一个。

写了很多家书的曾国藩也算一个。

湘潭马家,也可以算一个……

真正的问题在于,这样的家族,凤毛麟角。

颜氏家训、曾氏家书,印了又印,出了又出,读过的人不知凡几,践行的也不少见,多数只是个体的修身养性,难于与后代一起分享。

前阵一微信群里还说,我现在买了好多书,就是给儿女省了很多钱。

有人笑说,你爱看书,他们是不是也如此呢?

细想一下,冷汗之流,确实如此。

回到家训的问题。

你不得不承认一件事,像我这种三代贫农的家庭,就算写了条再漂亮的家训,也不会为人所知。

家训之所以闻名,是以人物之成功,为基础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