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王语嫣最后抛弃了段誉,你看她原名叫什么?和慕容复水乳相交_段誉_王语嫣_名字

金庸的武侠小说完结多年,还屡屡翻拍成电影、电视剧,在荧屏上和观众们见面。即便如此,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不管是电子书还是网络游戏,都随处可见金庸小说的影子。

金庸武侠风为何经久不衰?无非是金庸架构的江湖世界精彩绝伦,让读者们看得津津有味,恨不得穿越到江湖世界里化身主角,体验一把仗剑江湖、携手红颜的快感。

的确,金庸的武侠小说大多都有相同的套路,那些主角们起初事事不顺,在邂逅奇遇练成神功之后脱胎换骨,最终击败反派,带着红颜知己退隐江湖。

不过也有例外,好比《天龙八部》的段誉,他身为天龙三主角之一,耗费了金庸最多的笔墨,可这位主角中的主角却让人大跌眼镜。原来让段誉魂牵梦萦的神仙姐姐最后竟离他而去,重投表哥慕容复的怀抱,这又该如何解读?

一、痴儿段誉

段誉因为不喜练武而离家出走,但这个书呆子却是个痴儿。他自幼饱读四书五经,还能一头扎进琴棋书画里废寝忘食。

踏出江湖以来,段誉也对美色颇为痴迷,他在无量山偶遇了嗑瓜子的钟灵,二人一见如故很快就难舍难分。段誉又邂逅了冷艳妩媚的木婉清,二人也是迅速发展成恋人。让读者们始料未及的是,段誉曼陀山庄碰见了神仙姐姐王语嫣,由于王语嫣有倾国倾城之容,段誉当即被迷得神魂颠倒、无法自拔。

遗憾的是,王语嫣却对表哥慕容复情有独钟。为了能够和慕容复有更多的话题,王语嫣凭借惊人的记忆力苦读天下各门各派的武功秘籍,对各招各式了如指掌。

尽管王语嫣深爱慕容复,但段誉凭借一股痴劲死缠烂打,甚至屡屡身处险境,为的就是博神仙姐姐一笑。

展开全文

另一边的慕容复本有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他为了复国无所不用其极,不但竞选了西夏国驸马之位,还认贼作父,击杀家臣包不同。

眼见表哥冷血无情,王语嫣一番痛哭之后和段誉在枯井里相依相偎,随着段誉返回大理登基为帝,这一部跌宕起伏的武侠故事就此落下了剧终的帷幕。

读者们固然看得心满意足,但身为作者的金庸显然不太满意。在金庸的改动之下 ,新修版的王语嫣明明跟着段誉踏上了同返大理之路,却在半路上大闹一场,最终抛弃段誉,回到了慕容复的身边。

二、分道扬镳

金庸如此改动并无道理,王语嫣终究只是一副血肉之躯,会有自己的私情邪欲。原来王语嫣眼见自己并非是段誉的唯一,只因和段誉一同上路的还有木婉清、钟灵、晓蕾、梅兰竹菊等诸多美女。

得知段誉即将登基为帝,王语嫣问了段誉一个问题。原文写道,王语嫣问道:“你二哥、二嫂给了你这五个女孩儿,你封谁做皇后,谁做妃子啊?”段誉微笑道:“她们都是我大理国的郡主娘娘,都是我的妹子,跟你一样。”

要知道,在诸多女子之中,当属王语嫣的容貌最为清丽脱俗,可段誉却不假思索地说王语嫣和其他妹子一样。王语嫣的这一句试探,将段誉的风流多情、喜新厌旧展现得淋漓尽致,王语嫣岂会看不出来?

如今二人尚未正式婚嫁,段誉对王语嫣的激情就有了肉眼可见的退却。到段誉登基为帝、坐拥后宫佳丽三千之际,段誉对王语嫣岂非更是冷淡?

加上段誉找不到不老神书,担心人老珠黄的王语嫣对未来的后宫生活十分恐惧,她一番痛哭之后狠下心来,就此和段誉分道扬镳。

其实,金庸让段誉和王语嫣分道扬镳有两层深意。

首先,段誉痛失王语嫣符合此书“求而不得”的设定。

其次,王语嫣还有一个名字,和慕容复的名字水乳相交。

三、另一个名字

众所周知,金庸对于人物取名颇有讲究。郭靖、杨康的名字取自于“靖康之耻”,杨过的名字和杨康的卖国求荣、误入歧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天龙八部》的人物名字更是精彩绝伦,包不同喜欢怼人,他的“非也非也”堪称一绝,能把对手怼得哑口无言,只因他的名字“包不同”象征了此人不走寻常路,甚至是强词夺理、无理取闹。

阿朱、阿紫本为亲生姐妹,二人的名字合在一起念则是“恶紫夺朱”。萧峰和萧远山的名字合在一起有“山峰”之意,不仅暗示了二人是父子关系,还代表了萧峰的武功修为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王语嫣的名字又有什么内涵?在连载版的《天龙八部》里,神仙姐姐的名字并不是叫做王语嫣,而是唤作“王玉燕”。

金庸为何给神仙姐姐取名为“王玉燕”?

首先,王玉燕的“玉燕”有“玉燕投怀”之意,这个“玉燕投怀”暗示了王语嫣先对段誉投怀送抱,后来又始乱终弃,再次投怀送抱于表哥慕容复。

其次,王玉燕的“燕”和慕容复的“复”合起来读就是“复燕”。复燕是慕容复毕生夙愿,二人的名字合在一起简直就是水乳相交、天作之合。

加上前面提及的“求而不得”,金庸思虑再三之后改动了王语嫣的结局,她最终抛弃了荣华富贵,选择和一个疯子长相厮守。

金庸的武侠小说看起来荒诞不经,但细读之下,却能发现金庸笔下的江湖映射了现实生活的一些人、一些事。好比王语嫣,我们起初很难理解她的始乱终弃,但环顾四周,王语嫣之流不在少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