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溪 65斤蟒蛇生吞一只80斤重的羊 警察:不要私自捕杀_蟒蛇_福建_动物

福建安溪一65斤蟒蛇生吞村民家80斤羊警察:不要私自捕杀

福建泉州65斤蟒蛇生吞村民家80斤羊警方捕获后将放生!

标签:社会市井民生奇闻、奇闻趣事动物保护、福建泉州安溪蓬莱龙居、65斤蟒蛇生吞村民80斤公羊、话题事件看法咵天日报扯淡吹水灌水

福建多山,我到福建去,在闽北走了一路,除了山还是山,到了海边以为没有山了,发现山延伸到了海里,其实还是山。闽南那边也很多山,厦门、漳州附近的土楼,也还是在山里。

现在环境好了,生态也好了,到处青山绿水,动物也多了,一些野生动物回归山林,出现在人们视野,但是也造就了一些问题,例如猕猴、野猪伤人,还有猪獾糟蹋庄家。对此一些网友、农民、山民质疑,我们应该咋办?对于这些事,只能是报警,让森林公安、派出所民警来抓捕处理。

例如,湖北鄂州有两只猕猴,闹腾了许久,最后被民警抓获,湖北恩施那边有一群猴子,拿着木棒伤人,最后警方出现,抓捕他们,送到野生动物保护站饲养,还有湖北江夏有个大妈种的西瓜都被啃光了,罪魁祸首是猪獾,最后处理意见是森林部门、当地政府予以赔偿。

这些都是一般动物,但是你要是遇到老虎、豹子、蟒蛇怎么办?最近,福建安溪蓬莱龙居村的村民姚先生就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他家羊圈的羊总是莫名其妙的丢失。

9月1日,他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原来是一条4米长65斤重的大蟒蛇。(据泉州晚报、无线泉州客户端、东南早报客户端、搜狐PC客户端9月1日讯)

姚先生随即报警,赶来的民警、森林公安和蛇类专家一起把蛇捕获,警方将蟒蛇带回了动物救护站,择日将放生。

这条蛇吞了姚先生家一头山羊,被现场人员催吐挤了出来,重量达到80斤。此前这条蟒蛇应该也吃了他家不少羊,每只都有几十斤和上百斤。不知道这蛇是一只还是多只了,山羊活羊羔的收购价格是8到10块钱一斤,这只羊差不多价值640到800块钱了,不知道以前他还吃了多少,要是3、4只,每只按照平均40斤算,损失在2880元到4800元,对于村民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只80斤的山羊虽然被吐了出来,但是基本也没用了。我小时候看到过水蛇吞噬青蛙,蛇的尾部、肠道有消化液,青蛙当时没死,但是弄出来,也没啥用,活不了多久,样子也很恶心、丑陋。

展开全文

蟒蛇属于无毒蛇,缠绕猎物窒息或者骨骼断裂、内脏破损出血而死,然后慢慢吞咽下去。蟒蛇看上去很恶心可怕,但是也有很多人饲养、驯化甚至和他们一起睡觉,只能说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吧。福建属于亚热带,印象中我国也就云南那边热带有蟒蛇,现在福建也出现蟒蛇,也是自然环境好转,生态恢复的结果。在古代,湖北、陕西这边都有鳄鱼、犀牛、蟒蛇、河马之类的,也是气候、雨量变化的原因。

蟒蛇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蟒蛇在我国数量也不是很多了,所以民警非常小心把他看护,准备放归大自然。对于此类动物是不能随意猎杀、捕获的,只能是报警,让警方来处理。随意猎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适用刑法,会被判刑,最高可以判十年,并处罚金,没收财产。

也有网友以前问过我,要是被保护动物伤害,怎么办,我打死他不判刑么?笔者觉得如果你受到侵害,杀死了他,应该算正当防卫吧,你被犯罪分子侵害,生命、财产遇到威胁和侵害,杀死了人都是正当防卫,不负责刑事责任或者负部分刑事责任,要看具体情况了。

还有网友觉得为什么要保护蟒蛇,它没有天敌,对人、家禽、家畜都会造成伤害,笔者认为动物是生态链重要的一个环节,大自然的平衡都会安排生物、动物,人类过度的破坏环境,猎杀动物,会打破自然微妙的平衡,造成自然、野生环境不可逆转和修复的灾难。大自然会对人类进行报复,诸如洪水、泥石流等等。动物、植物都是一种平衡,生态链、生物圈、大气、水分都是一个动态的平衡,人类对于自然过度索取,最终会毁灭自然和地球。所以需要保护动物。

那么还有网友表示,蟒蛇吃了这么多羊、鸡、鸭怎么办,可以到村委会、派出所登记,可以申请一定赔偿。应该会有类似的程序,拍照片、保留证据完事。

俗话说,贪心不足蛇吞象,蛇类和狼差不多,很贪婪,一次捕食吃很多,然后慢慢消化,可能很长时间不再出来活动,捕猎。俗话说,见蛇不打三分罪,但是现在许多蛇,你不能随便打死了。我小时候经常看到蛇,但是现在看到少了,许多耕地、农田、郊区都成了城市,人类活动密集,蛇类也少见了。不过在武汉一些大学,环境保护好,偶尔还可以看到蛇,在一些山林里,夜晚可以看到蛇,我到福建霞浦旅游,晚上到山里就看到蛇穿过马路,晚上我和老婆、孩子还听到山里奇怪的叫声,现在想起来,像牛像猿像鬼?老婆吓坏了,晚上灯都不敢关,或许是蟒蛇叫?

文|风间水月(作家、新闻人、策划人,苏白传媒旗下昆德拉传媒万木春文化工作室策划编辑)

审读:昆德拉传媒编审芝麻

运营:昆德拉传媒楚楚

其他:部分图片供模拟想象,不代表文字特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