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推行“四强四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龙胜模式”见实效_共同体_中华民族_意识

近来,龙胜推行“四强四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龙胜模式”取得实效。2022年,建成12个县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在全县11所学校打造县级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联盟和同心图书角,10个乡村振兴融合示范点。

强化顶层设计,共创“龙胜模式”新机制。一是形成新工作格局。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与全县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的“一体化”创建工作格局。二是打造新试点示范。常态化推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七进”工作,发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委员行动”倡议书助力示范区建设工作,2022年整合资金约130万元打造12个县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在全县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良好氛围。三是出台新工作方案。印发《龙胜各族自治县关于开展“四个家园”“十六同”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实施方案》,按照一季度一总结、一年一汇报的工作模式,形成四期工作简报,在全县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强化阵地建设,共建“龙胜模式”新高地。一是搭建建设载体。建成广西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陈列馆,高标准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教育基地、1个主题公园及6个“同心文化广场”,还成功申报甘甲村、马堤村民合组为自治区级“特色村寨”,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二是聚焦红色文化。把马堤乡万人界长征体验区成功申报为桂林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结合江口、龙坪等18个村屯红色教育点,开展主题多样的“同讲红色故事”活动,大力宣传红军长征过龙胜的民族团结感人故事;2022年县内外各部门开展“同讲红色故事”活动约50余场。三是加强系统联动。县委统战部与教育局、卫健局、信访局联动,成立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联盟、建成“医心医意•同心仁心”统战实践基地、构建民族自治地区边界矛盾调解机制,完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国民教育、全民健康、平安建设工作的深度融合。

展开全文

强化经济发展,共谋“龙胜模式”幸福路。一是活用资源走旅游致富路。利用“天下一绝”的梯田旅游资源优势,用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金字招牌,新建串联全县10个乡镇80%行政村的环形旅游路,形成了“景区辐射、文化支撑、村寨联盟、支部引领、能人带动”经济发展模式。十四五期间,全县35%以上的脱贫群众通过景区分红、土地入股、民俗展示、餐饮住宿、特产销售等方式脱贫致富。二是推介做强产业走精品致富路。在龙脊镇成功创建罗汉果的种植核心示范区、种苗中心、种植园和同类种苗母本培育区,成立了种植、培训、销售一体的“党支部+企业”村级供销社,提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水平,助推龙胜罗汉果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成功获评“自治区五星级示范区”,精品发展龙胜特色产业道路。三是资金倾斜村寨走帮扶致富路。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倾斜扶持龙胜地势偏远且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民族村寨,2022年累计投入624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有效改善了龙胜偏远民族村寨的经济发展。

强化宣传实效,共享“龙胜模式”新成果。一是注重多媒体宣传。出版全区首个以“四个家园”“十六同”为主题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漫画宣传册,通过各类多媒体发布,获超14万+的阅读量;同时还及时刊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经验类信息稿件200余条,吸引省内外多个民族工作部门、研学调研组到龙胜调研、交流学习。二是注重活动类宣传。全面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系列宣传,印制一批海报、漫画册、纸巾等群众接受度高的宣传用品,结合“‘三项计划’宣传月”“四下乡”“科普宣传周”“宪法宣传日”等活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2022年累计发放宣传品2万余份。三是注重社宣类结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与文旅振兴工作结合开展,在县城主要街道、高速路口、龙脊景区,张贴民族特色浓郁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标语2300余条及设置永久性大型标语10余条,在瓢里镇六漫村打造桂林市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漫画乡村旅游“打卡点”,为打造桂林市世界级旅游城市生态排头兵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来源:龙胜民宗局粟钰淇/编辑:陈鹏/审核:李冠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