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看,在其文明书写中,深深蕴含着文艺教化的印记。《礼记》有云:“温柔敦厚,诗教也。”文艺不仅是“吟咏性情”的方式,更寄寓着“关乎教化”之旨,意即它强调通过个人修身养性而达至道德完善的理想境界,而后通过文艺创作,实现政治教化、国家德治的功能。
就此而言,我们现在所说的“德艺双馨”,正是这两大传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全新激活。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文明力量激发文化的内生动力,以“德艺双馨”的要求贯穿文艺作品的创作,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化艺术作品。
中青报·中青网:艺人“失德”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林雅华:艺人“失德”,一方面是他的价值观出现错位。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的滋生,与“天价片酬”“饭圈”乱象都有密切关系,“养”出了一些言论和行为的失范,对行业形象也造成破坏,所以,才会有“限薪令”、整顿“饭圈”乱象等措施。另一方面则是审美观的错位,个别艺人为了流量搏眼球搏出位,不惜制造一些“三俗”产品。
此外,还有艺术观的错位。“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一直秉承的文艺创作宗旨,是社会主义文化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回答了文化为谁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只有牢牢把握人民立场,才能守住艺术创作的底线,守住“文德”与“艺德”的底线。
中青报·中青网:文艺行业的德艺双馨,会对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产生什么特别的作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