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我可不想成为下一个理查德·朱维尔,所以我还是跑掉算了……
影片《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是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影片,影片讲述了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林匹克百年公园中心广场发生一起爆炸事件,名叫朱维尔的保安在该事件中迅捷的反应避免了造成更大的损失,他一时间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英雄。但是,在事件发生后的短短几天内,他的境况急转直下,由最初的英雄变成被怀疑的对象,朱维尔成为联邦调查局的嫌疑犯,加上媒体的介入使朱维尔一度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无奈之下,朱维尔寻求律师沃森的帮助。在洗刷冤情的过程中,朱维尔经历了由对权威的信赖到信仰的崩塌导这一转变,影片最后看似朱维尔的无罪声明为他的清白证明,但是真凶仍未落网,联邦调查官员轻描淡写的说出“在我看来,你的朋友仍然罪大恶极”,朱维尔的经历更像是一本反面教材,教导人们与善背道而驰,明哲保身,保持冷漠,避免因此陷入无法掌控的麻烦。
一、拯救与质疑:英雄的真实处境
这部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在影视化的创作中,以真实事件为叙述核心,但没有停留在对新闻事件如实复述的层面,而是增加一些合理的情节以丰富完善整个事件。毫无疑问,作为一部两小时左右的影片,不可能将长达几个月的新闻事件完全照搬在大银幕上,如何权衡次要的情节删减同时保留推动事件进程的情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新闻事件不同的是,对一则新闻的关注,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对该事件的报道是否真实,而对一部影片的关注显然不是内容是否是真实的,电影作为一门艺术,讲究追求“本质上的真实”,通过视听的表现形式表达出来;此外,从叙事层面讲,影片归根到底是在讲述一个充满戏剧冲突的故事,要求人物行为动作的合理性,所以,实现从文字到画面两种媒介的跨越需要必要的妥协。
展开全文
就影片而言,开头部分用较少的篇幅简要交代朱维尔的工作情况,从影片中得知,朱维尔现任安保的工作是他的第三份工作,前两份工作分别是小职员和学校的安保人员,在两份工作中,朱维尔都表现出心思细腻、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比如会通过翻垃圾桶得知他人的喜好以及对校规的严格执行等小细节,充分说明朱维尔的人物性格。事实上,在影片中,朱维尔一直向往去执法部门工作,成为一名警察,在此之前,他确实是一名警察,影片对他的身份与个性通过情节加以解释,从而为他在百年公园的一系列举动进行合理的铺垫。开头围绕朱维尔生活工作的简要叙述,成功塑造了朱维尔的人物形象,这一部分,是真实的新闻案件中不存在的,正如前文所说,新闻关注事件,影片关注逻辑(针对大部分影片而言,一些艺术探索类的艺术影片除外)。
纵观整部影片,直观的从篇幅来看,影片几乎用整部影片的三分之二的时长来讲述朱维尔被质疑的这一过程,朱维尔在百年公园的英雄事迹很快被不实的报道所湮灭,各种诽谤、攻击试图通过打压朱维尔能更加快速的逼近事实真相,各大媒体蜂拥而至,朱维尔的家被围的水泄不通,联邦调查局更是以及其冷酷无情的态度搜查朱维尔家,带走朱维尔母亲的私人物品,以诱骗的审讯方式追问朱维尔是否是真正的凶手,这一切使朱维尔的英雄光环瞬间稀碎,取而代之的是基本的人权都无法得到保障。
而起初朱维尔对这一切的态度显然不是激烈反抗的,原因很简单,朱维尔想要成为一名警察,对待联邦调查员的态度正是对待“同行”的态度,处处体现出对他们的服从和尊重,寄希望于联邦调查员同样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事实却正好相反,朱维尔配合的态度反而成为联邦调查局得寸进尺的筹码,影片中有一处小细节可以充分体现联邦调查局的可憎面目,在朱维尔家搜查时,律师沃森短暂的离场,联邦调查局的官员开始强迫朱维尔反复说“在百年公园有个炸弹,你们有三十分钟时间”这句话来取证,用所谓的“证明你的清白”骗取朱维尔的信任,结果不言而喻,直至最后,联邦调查员都认为朱维尔是有罪的。
二、信仰的崩塌:平民英雄的愤怒
在影片中,朱维尔始终对联邦调查员这一群体保持着敬畏之心。一方面,这与之前朱维尔的职业身份相吻合,此前他作为一名警察,了解警察办案的行事作风,对常见的问询手段以及侦查过程也有一些了解,所以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朱维尔虽然处于被指控的局面,但是仍然对调查员表现出该有的尊重。另一方面,朱维尔将联邦调查机构与美国政府划等号,对联邦调查员的认同在一定程度是对美国政府的认同,从影片一开始,朱维尔就表达出自己希望成为一名执法人员,在之后的学校保安工作中,朱维尔也表现出高度的认真负责的态度,维护学校的治安,这些行为特征与朱维尔内心深处对这一职业的深刻理解是不可分割的。
警察这个身份对于朱维尔而言不是简单的社会分工下的一份工作,而是一种信仰式的存在,神圣不可侵犯。但是,这一切随着联邦调查局的一再侵犯发生了转变,联邦调查局的不择手段令朱维尔等人大跌眼镜,其一系列行动已经远远超出了怀疑的范围,而是将朱维尔犯罪这一不确定事件作为事实结果,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验证这一结果,原形毕露的调查员们逐步摧毁了朱维尔的信仰。
朱维尔的反抗始于窃听器事件,影片将近结尾处,朱维尔得知沃森律师的工作室和自己的家中都装有窃听器,在窃听器的监听下,朱维尔一家人小心翼翼的生活,对于窃听器朱维尔与之前的态度一样没有显示出强烈的不满,然而随着调查局的一再触犯,朱维尔的好友也受到影响,压抑已久的母亲将电视中有爆炸场面的电影的声音调到最大,一向隐忍的朱维尔爆发了,对自己的母亲吼叫,内心积郁的两人第一次爆发,释放自己的情绪,自此,朱维尔意识到自己的退让没有换来平等的对待,反而是变本加厉的监视,朱维尔怒了。
影片最后,朱维尔沉冤得雪,但是盒子上的38却擦不掉了。培根曾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十次犯罪所造成的危害还要严重”,用这句话来思考这部影片同样适用,对朱维尔的不公正待遇使那些想要和朱维尔一样帮助他人的人在做出行动前思量再三,如果放任不管会比主动作为更加轻松,那就不仅是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了!
一影一话谱人世虚实
俱是覆舟风雨书字可抵愁
终南影话电影小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