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拉斯建了一座桥,遭200年来一遇的飓风袭击,桥在,河却跑了_洪都拉斯_大桥_这座

前言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诗经.大雅.大明》

中国有一句古话“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因为道路通畅可以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同时可以促进各个地方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方式。对于一个国家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先祖建设搞好了,才有可能大力发展经济贸易,国家才会因此走向富强。我国作为世界著名的基建强国,拥有着茂密的铁路网和公路网,可是我国的西南地区多河流山川,是如何保证道路畅通无阻的呢?

其实方式非常简单,在有山的地方打隧道,在有河的地方架高桥,在中华大地上遍布着许多大桥和隧洞,在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的同时,我国在桥梁隧道等方面也取得了技术性的突破。这也是为何我国现在不仅可以承担自己国家的基建任务,还可以对外输出去帮助其他国家建造基础设施的原因。有许多人觉得架桥并不是一件什么难事,只需要在河流上面搭建起来即可,是一件非常轻松容易的事情,技术含量并不高。其实这种观点是十分的桥梁建造是一门技术非常深刻的学问,它不仅涉及到桥梁建造,学地理学,桥梁工程,学力学等多个学科,而且需要建造师们结合实际进行奇思妙想。

大桥的由来

洪都拉斯是美洲中部的一个小国家,这个国家国土面积非常小,所以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并不高,但他却非常出名。他的出名并不是因为国家的强大或是国内风景的秀丽,而是因为一张令人哭笑不得的图片。这张图片上显示在河流的一旁有一座大桥,依然挺立,河流从桥的旁边静静地流淌着。当时的许多人都认为,这是网友们P的图片并不是真实的,这其实是真实的事件。

展开全文

背后的故事荒诞且令人发笑,同时也因为这件奇事让这个国家被世界人所知,有许多游客都是奔着这架奇怪的桥而去洪都拉斯的。大量游客的来访也意外的是洪都拉斯的经济有所提高,而这座桥也成为了当地的一个著名,每年都会有许多游客慕名来访。在上世纪的30年代,洪都拉斯为了改善国民的生活,发展国家经济,便决定在当地最大的一条河上修建一座跨河大桥,以此来连接两岸之间的经济来往和贸易沟通,而这座桥因为建在乔卢特卡河上,所以也被当地政府命名为乔卢特卡桥。

可以抵挡任何飓风的大桥

洪都拉斯在地理位置上靠近美国,所以两个国家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很多的合作。当地政府因为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来造这样的一座大桥,所以便把制造该桥的任务交给了美国政府。美国政府派出了自己的工程兵部队来给洪都拉斯建造这座大桥,美国专家在经过实地考察后,考虑到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建造了一座类似于旧金山金门大桥的桥梁。这座大桥耗时两年,是属于钢索桥结构,非常的坚固,可以应对当地特有的飓风气候。

后来这一座桥并不能满足当地这基金的人口和日益繁荣的经济活动,所以当地政府决定再修造一座桥梁,再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方便河流两岸的人们生活和贸易。可是这次当地政府并没有和美国继续合作,而是找到了日本。当时的日本正式世界上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而且日本在建筑方面,一贯秉持的是精细严密的作风。那个时期的日本拥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造桥技术,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基建大国。日本专家结合了当地的气候情况,并认定这座大桥必须要经得住任何飓风的来袭。

桥完好无损,但是河却跑了

建造第二座大桥也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完工后经过一系列专业的测试,日本团队信心满满地向当地政府承诺到这座桥可以承受任何巨大的飓风。对于这座大桥当地政府和百姓非常满意,因为这座桥不仅能给生活带来便利,同时因为它可以抵抗任何强大的剧本,也成为国家和城市的代表物之一,象征着洪都拉斯人民坚强不屈的意志。在大桥建成的第二年,爆发了近200年以来最大的飓风,那么这座大桥是否能向日本公司所说的那样抵御一切飓风呢?

事实证明日本公司并没有撒谎,但是也给当地的百姓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这场飓风在洪都拉斯境内停留的时间非常长,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所到之处,任何建筑都会被摧毁在高大的树木也会被连根拔起。与此同时飓风也带来了大量的降水,铜都拉斯本身就是一个多山,多河的国家,大量的降水使得河水量暴涨,同时带来了随处可见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这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第二次的展览由许多建筑和牲畜被泥石流掩埋。

结语

当灾难过去后,人们紧张有序地展开了重建工作,这时人们惊讶地发现,这座由日本公司建造的大桥依然完好无损地矗立在那里,但是桥下并不是河流而是平坦的土地,之前的河流跑到了距离大桥几百米开外的地方去了。这时许多人都感到一头雾水,河流为什么会自己跑开了呢?这是因为在飓风期间,由于降水量的剧增,河道内的水流量暴涨之前的河道无法满足水流量的需求很快变被积累的泥沙所填平,洪水又根据地势走势,在几百米外重新开拓了新的河道。

这让许多人感到哭笑不得,当地政府只考虑到了大桥会受到飓风的影响,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河流竟然也会因为飓风而改道,这座坚固的大桥,现在变得一无是处,彻底丧失了之前所具有的功能。这件事情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全面地考虑到问题的发生的可能性,不可以自以为是地去看待任何一个问题。否则便会出现漏洞,使之前的努力都付之东流,因为计划很难赶得上变化,所以更多的计划才能保证可以应对未来的应急情况。

参考文献

《诗经.大雅.大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