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女排大奖赛澳门站(朱婷代表国家队打的第一场比赛是哪场啊)_女排_中国女排_主攻

本文目录

  • 朱婷代表国家队打的第一场比赛是哪场啊
  • 朱婷为中国女排拿到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是什么比赛
  • 郎平为什么弃王一梅不用
  • 女排刘晓彤是哪里人

朱婷代表国家队打的第一场比赛是哪场啊

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举行的世界少年女子排球锦标赛(世少赛)。朱婷,当时系首次参加世界性比赛,身高仅为1.88m,在本队也不是最高的;但在半决赛,朱婷独得17分,进攻、拦网、发球分别拿下14分、2分、1分,成为全场的得分王;整个赛事,朱婷累计斩获87分,在所有队员中排名第10名。

个人方面,朱婷在得分榜上以105分(进攻80分、拦网16分、发球9分)位居次席;在进攻榜上凭借151扣、80中、5次失误、成功率52.98%高居榜首;在拦网榜上凭借16分跻身三甲,并且在防守榜上以平均每局成功起球0.60个位列第9名,最终荣膺赛事最有价值球员(MVP)。

2013年7月,在2013年世界青年(U20)女排锦标赛(世青赛)上,国青队3:0完胜日本队夺冠;整届赛事,朱婷带领国青队8战全胜,创纪录以不失一局战绩时隔18年重夺世青赛冠军,朱婷个人荣膺赛事最有价值球员、最佳得分手(167分)、最佳扣球手(135分)三项殊荣。

朱婷为中国女排拿到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是什么比赛

朱婷为中国女排拿到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是2015年女排世界杯冠军。
朱婷:中国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1994年11月29日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毕业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身高198cm,体重75kg ,司职主攻位置。2013年正式入选郎平执教的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现为中国女排队长,披2号球衣。2013年首次入选国家队,在世界女排大奖赛澳门站上一战成名。在2014年意大利世界女排锦标赛中,中国女排获得亚军,朱婷荣获最佳得分、最佳主攻单项奖。2015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久隔11年之违再获冠军,朱婷首次获得三大赛MVP称号。
2015年女排世界杯是由国际排联举办的第12届世界杯赛事,比赛将于8月22日至9月6日在日本举行,共有12支参赛队伍,前两名直接获得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入场券。
2015年9月6日,在女排世界杯最后一轮比赛中,中国女排以3-1力克东道主日本女排,时隔11年获得第4个世界杯冠军,这是中国女排的第8个世界冠军(包括奥运会),也是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郎平为什么弃王一梅不用

郎平再一次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之后,启用了朱婷等当时还比较年轻的球员,而没有再选择王一梅,马蕴雯等老将,一方面是郎平的技战术打法的原因,王一梅不再适合,另一方面是王一梅自身的原因,她的伤病影响以及体重上的问题都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其实当时大梅依旧是当打之年,能力尚可,但是郎平之所以弃用,还是有她的大局观以及合理的考量在的,只是说到底,还是可惜了大梅。

王一梅是中国女排的悲情球员,她被球迷们认为是最“生不逢时”球员之一,直到如今被提及还是会引发不少球迷的怀念,近日她表示已经恢复训练不退役,也是引发了不少球迷的关注。

在2012伦敦奥运周期,中国女排又是一个小低谷,被日本女排淘汰出局之后,全队士气低迷。在郎平接手之后,确实做了不少的变化,尤其在原先的阵容上,其中就包括不再用王一梅等老将。 大梅的进攻能力强大,曾经一记重扣直接扣晕了日本的木村纱织,她的强攻和调整攻打得都很出色,尤其是是一传到位的情况下的势大力沉的重扣,对手根本无法防起来。但是她也有软肋,作为主攻,她不够全面,在进攻能力出色的情况下,她的一传能力不够好,甚至还不到自保,这对于郎平来说这样的主攻手不能用。

另外,王一梅的体重和伤病也成为了她继续进入中国女排国家队的绊脚石之一,王一梅的体重一直是她不小的负担,每一次大赛之前她都要减重,而她的体重也让她的伤病情况比其他球员更多更严重,王一梅在伦敦周期之后已经是伤痕累累,其中腰伤更是比较严重。 另外王一梅灵活性不够,弹跳和滞空能力的下降,以及在一传上的问题导致她不适应郎平所带的这一支球队的整体思路和打法,慢慢地也就远离了中国女排国家队,同时这也是郎平不再征召她进入国家队的原因。

王一梅自身不再是最巅峰,又没有一传,而队中其他的主攻球员冒尖,很有值得培养的天赋,郎平的选择自然是给到了更多的年轻人,一帮老将也就慢慢退出了国家队的舞台。
中国女排在伦敦奥运会上以第5名的成绩收官,当时是在与日本女排争夺4强门票的时候以2分之差兵败,这场激烈的比赛被球迷称之为“伦敦之殇”,从入选为球迷“最不愿回顾的比赛”之一,比赛失利,中国女排自此跌入谷底,郎平在13年开始接手中国女排,当时就感慨:“没见过基本功这么粗糙的”,需要花几个月时间好好打磨基本功,真正从零开始

而当时的女排主攻,中国女排头号的分手王一梅也是非常幸运的再次入选了国家队,不过,由于技术已经成型,很难再做出改变,特别是对于一个攻手来说的一传能力,王一梅几乎是没有,曾经也尝试接一传,都是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女排13年的成绩并不好,亚锦赛只获得了第4,郎平下定决心重新打造女排阵容,王一梅那一批队员,大部分自此无缘国家队了

为什么这样的重炮手不用了?球迷很湿疑惑,其实,不用的原因也很简单,大致有以下几点吧,第一王一梅跟郎平打造的排球体系不符,郎平作为运动员的时候是世界级的主攻,这个世界级是建立在全面的基础上的,不仅能有暴力的扣球,关键在于技术的全面性,显然王一梅是不全面的,最最致命的因素是没有一传能力,当时的中国女排技术都很粗糙,没有人有黄金一代的那种稳定的一传能力来保障王一梅的进攻,加上王一梅受伤严重影响了弹跳,不能超手进攻,而且打法偏慢,这是一点

第二,朱婷的横空出世,王一梅一直在国家女排没有人可以取代的一个原因是,找不出谁能顶替她的位置,也就是说没有人可以有那种高点的暴力进攻,但是随着朱婷被发掘,王一梅的位置就变得可顶替了,尽管当时的朱婷也不怎么全面,但是年轻,可塑性强,关键是全面性可以练得出来

也不能说王一梅生不逢时,毕竟也遇上了黄金一代和陈忠和,她们这一代本来可以在伦敦大放异彩的,却因为伦敦周期三度换帅耽误了几年时间,如果陈忠和当时可以留任,如果当时郎平可以接手,说不定“那时花开”一代已经圆了自己的梦想了,毕竟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发挥还是非常好的,小组赛甚至差点送巴西女排回家,没有遇见一个好的教练,着实可惜了

“重炮手”王一梅,可以说是中国女排复兴以来最特殊的一位球员,亚洲很少能有力量如此强大的选手,霸道的扣杀让对手吃尽了苦头,而大梅作为史诗级的重炮也成为了女排 历史 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之一!大梅的力量得益于她的体重,然而体重也成为了双刃剑,由此导致的伤病,引发的一系列多米诺骨牌负面效应,直接导致了大梅被排除在中国女排大名单之外!
前面说到,大梅最擅长的就是势大力沉的扣杀,大梅力量很好。但是大家也看到了,大梅体重很大,常年保持在100KG左右,甚至100KG以上!这给大梅的身体带来了太多额外的负担,从而导致大梅的狡猾、膝盖、腰部伤病不断,直接影响了竞技状态。在联赛中因伤无法登场,后续身体恢复差不多之后,竞技状态又无法满足高水平比赛要求,自然无法通过考验!
大梅的打法很有观赏性,对于球迷来讲,这种铿将有力的暴力打法最能刺激观众情绪,也因此谋得了大批球迷的喜爱!但是对于比赛来讲,并不是你的进攻打的好了,就可以的!大梅的体重限制了她的体能以及弹跳,在拦网中的速度、起跳高度严重限制了女排的网前防守。而且当年王一梅还不接一传,对比目前的李盈莹在俱乐部不接一传,但是得确实力突出,来到国家队,也必须平衡各种技术才行!这是郎平的指教理念!有弱点的球员在高水平比赛中,非常容易被针对,就会成为球队的短板,这是郎平所不允许的!
王一梅在国家队经历过五任教练:陈忠和、蔡斌、王宝泉、俞觉敏、郎平。对于王一梅来说,巅峰已过。在主攻的位置人才辈出,大梅已经31岁,对于主攻来说,真的是一员老将了。如果大梅能够控制下体重,没有这么多伤病,或许现在还有她的位置,但是没有如果!朱婷,李盈莹都已经脱颖而出,配合逐渐成熟!而且据悉大梅在饮食方面欠缺自制力,这是让教练组很头疼的!久而久之,难免跟教练产生矛盾!再加上性格比较倔强,也成为了她进步的瓶颈!
综上所述,大梅远离中国女排的阵容视线不是单方面所为,而是综合因素考评的选择!也希望大梅在职业生涯的末期能够远离伤病,能够重新找回状态!

技术粗糙,管不住嘴!

概括来讲就这两个原因,王一梅是2004年黄金一代之后,陈忠和看重并打造的人。可是陈导当时也陷入困难,随着黄金一代相继退役,中国女排无人可用。

因为陈导平时没有注意女排的断代问题,他打球几年不换一个人,一直打到雅典奥运会,七仙女就这么得名的。
坦率讲,当时冯坤等人已经是强弩之末,这是奥运会,球员们当时拼了“老命“干的,换个小赛式,那次真不一定能赢。

之后,陈导打造王一梅出现了偏差,他只看到大梅进攻很好,身体素质和条件都不错,一直朝暴力主攻方面培养,可暴力主攻必须有全面型小主攻和接应做支撑,可当时没有。陈导还讲过,为什么周苏红可以,王一梅不行。

这难怪了,周苏红是全能接应,攻守平衡,进攻快速暴力,六轮一传和防守密不透风。王一梅真没那天赋,她又是主攻,不能和接应完全比对。
久而久之,王一梅形成固有的技术形式,随着年龄的增大,不好改变了。除她暴力之外,其他点都不行。当时惠若琪才进国家队,远没有后来的全面厉害。也可以说,当时的中国女排就打大梅一点攻。并且在亚洲无敌,还有人们至今津津乐道的砸日本场子,砸晕木村纱织。其实说良心话,王一梅扣球好看,暴力,但得势不得分。

郎导2013年回归,国际女排已经变化很大,随着俄、美、巴等国的崛起,高大拦网封死王一梅还不是很困难。所以王一梅被限制,中国女排赢不了球,好像现在的意大利,封死或拖垮艾格努,意大利输球正常。

尽管这样,郎导开始还是留用了王一梅,但随着朱婷、惠若琪、张常宁等人的逐渐成熟,大梅技术明显落后。还有一条很要命,郎导对球员饮食进行科学控制,大梅我行我素,偷偷把零食带进宿舍吃,还让小队员也吃。

别小瞧这个事,让你控制饮食,就是科学控制体重。作为主攻超重,严重影响弹跳,时间长了,不用打,个人就气喘如牛,还怎么打球?影响不好呀。所以郎导选择把王一梅退回省队,同时退回的还有马蕴雯等人。

这个事可以这么讲,不是郎导不用,是大梅不太适合国家队郎导战术。也可以说陈导技战术方向有点问题。虽然人们至今怀念那个场上的大梅,可球迷毕竟外行,好看暴力不赢球,那个教练会用?
因为王一梅不适应郎导的战术体系!

王一梅是陈忠和教练手里的爱将,从06年世锦赛开始闪耀排坛,之后又参加了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时的王一梅差不多被广大群众所知,原来中国女排有这么一名猛将,扣球非常凶狠,力量十足,砸的地板叮咚响,特别是与日本女排比赛的第一局,中国女排3:12落后时,王一梅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前排轰到后排,砸的日本女排披头散发,比分逐渐追平并反超,随后带领中国女排3:0横扫日本女排。王一梅可以说是日本女排克星,日本女排每次面对她的扣球都痛苦不堪,拦不住也防不住,其主攻手木村纱织更是在赛场被她的扣球砸晕。

伦敦周期,中国女排频繁换主帅,导致中国女排青黄不接,参差不齐,王一梅就是中国女排低谷期的唯一遮羞布,多次在比赛中发挥出色,狂轰滥炸,赢下比赛。但是兵败伦敦之后,郎导重新出山,在第一年,王一梅还入选国家队,但是亚锦赛失利之后,郎导在第二年大洗牌,把王一梅,张磊,马蕴文等老将全都踢了出去。

王一梅因为不接一传,所以不符合郎导的要求,郎导曾表示不接一传的主攻不要,所以像朱婷,李盈莹这样优秀的选手,都把一传给锻炼出来了,而且王一梅随着年龄的增大,伤病增多,她的技战术水平已经定型,一传练不出来,而且她的进攻速度偏慢,由于身体沉,弹跳不是很高,进攻特别容易被拦,在大奖赛面对塞尔维亚,意大利等高拦网,她的进攻被限制的非常厉害,所以最终被郎导弃用。

只能说王一梅与郎导的时间是错开的,王一梅的巅峰期碰上了陈忠和,但是在自己的低谷期碰到了郎导,所以无奈,应了那句生不逢时,如果王一梅在晚个几年出生,说不定她在郎导手里会被打造成为一名世界顶级主攻手。

大梅的过去是辉煌的 ,大梅本人也是值得尊敬的。但大梅恢复训练后现在的真实实力要首先经历国内比赛检验才可以到国际赛场征战。球迷们各有喜爱甚至崇拜的运动员很正常,球迷的眼神有高有低,还是实践检验吧,就像检验龚翔宇曾春蕾真实实力那样。检验结果一出来,眼神不济还胡乱起哄的球迷到时候就闭嘴了。人家专业的排球教练眼光都不如你们?

郎导上任中国女排主教练时,王一梅已经到了职业生涯末期,并且技术上还有缺陷,最终被弃用。

王一梅05年进入国家队,进攻能力超强,但一传薄弱,作为主攻手原本很难立足。但是,当时国家队里有由黄金一代的周苏红、张娜和刘亚楠组成的一传线,陈忠和指导只取王一梅的进攻,所以王一梅不仅在中国女排站稳脚跟,还成为主力主攻。也正因为有了黄金一代的后排支持,王一梅扛起了中国女排的进攻大旗。

伦敦奥运周期,黄金一代集体退役,但是中国女排又有了惠若琪等人撑起了一传线,王一梅仍然是只管进攻。这个周期,中国女排的整体水平有点下降,很多时候还是靠着王一梅的进攻和对手相抗衡。只是,在这两个奥运周期里,教练都只取王一梅的进攻,而没有训练她的一传,王一梅的技术偏科一直存在。

到了里约奥运周期,郎导出任主教练。郎导的带队理念是主攻必须能够接一传。郎导上任的第一年,王一梅已然接近职业生涯末期,但是仍然被选入国家队,而且也给了机会主打比赛。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澳门站,王一梅和朱婷联袂出任主攻,当时的朱婷刚刚出道,一传也不够好,两人的一传接得东倒西歪,好在两人的进攻能力非常强,靠着强攻还是赢得了比赛。

只是,从澳门站回来以后,王一梅的机会就越来越少。朱婷的强攻能力不比王一梅差,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一传水平也提升上来,如今已是全能型主攻手。近两年新崛起的李盈莹也是进攻能力超强,但经过刻苦训练,同样在提高自己的一传能力,也在国家队占有了一席之地。王一梅的一传没有提高,13年短暂入选国家队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国家队了。

王一梅由于一传技术的缺失,不符合郎导执教的理念,最终没能再次入选国家队。

你认为呢?欢迎留言讨论。

谢朋友邀请,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其实很简单,王一梅的技术特点不适合现在这支中国女排战术体系,被教练弃用在预料之中。 王一梅是中国女排青铜时代的代表人物,中国女排在那段艰难岁月里,全靠王一梅一个抗起中国女排进攻大旗,很多球迷想念她是可以理解的。但球迷也应该清楚,王一梅司职主攻,最大的技术特点是进攻力量足,在中国女排队内不在一传体系内,也不参与后排主要区域防守,她只专注于四号位进攻。2013年,郎平再度接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后,对球队进行大刀破斧的改革,使中国女排战术打法更接近国际化流行打法。 中国女排采用两主攻+自由人主接一传的后排保障体系,所有主攻手都不例外,小主攻必须具备接六轮一传能力,大主攻最低需要接三轮一传,同时需要具备接六轮的一传能力。而王一梅从开始到结束都不在一传体系内,技术特点已经定型,再去训练一传基本功已是不可能完成的技术改进,再加上王一梅脚下移动速度慢,她适合慢节奏上步的球,这显然和中国女排新战术体系相背道而驰,教练放弃她也是无奈之举。 球迷再看当时的主攻阵容,朱婷,惠若琪,汪慧敏,刘晓彤,接应:曾春蕾,杨芳旭,从这个阵容也可以看出来,朱婷是新晋国家队主攻手,进攻实力强劲,同时,还具备接三轮一传能力,后排技术没有定型,有很大提升空间,3.30米的扣球高度明显优于王一梅,力量也还不弱。而惠若琪则是专注于后排技术保障,进攻实力还不弱。汪慧敏的入选是为了预防朱婷后排一传挺不住,可以轮换上场保一传。刘晓彤就不用多作介绍了,就是当奇兵使用。主攻线这样的配备是比较合理的。这样看来,教练放弃王一梅,确实是因为她的技术特点不适合中国女排新战术体系。

2008年我领略了王一梅的风采,她的发球最狠,有几分都是发球得分。但是这也是她送分的关键,发球失误导致丢分。所以功过相抵,因为她的猛劲儿少了一些灵活性,横冲直撞的生猛,完全不运用战术。这一点也是她的缺点。成也王一梅,败也王一梅。

2008年我以为以她的架势是可以得冠军的,但是后来她得了几分就感觉很膨胀,接连发球失误,送了好几分,其实在这个时候完全可以换人,但是陈忠和却还是继续让王一梅把她的生猛打发进行到底。结果可想而知,一团乱的结束了比赛。

不是没给王一梅机会,只是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不堪大用,比如13年亚锦赛三四名中韩之战,顶替朱婷上场没能扭转战局,反而被韩国队逆袭,导致亚锦赛史上最差成绩,郎平差点下课,不得已对女排重新整合,从此被弃用的除了大梅,还有马蕴文、张磊等两位上海籍队员

女排刘晓彤是哪里人

吉林延边人。

刘晓彤,女,1990年2月生于吉林延边,身高188cm,所属运动队中国女排,北汽女排。

小的时候家里人都很喜欢排球,而且刘晓彤身高已经很高,于是便让她接触了排球这项运动。因为当地没有高水平的专业排球队,已在排球场上表现出良好潜力的刘晓彤在12岁时被有排球运动传统的北京101中学相中而来到北京。

很快刘晓彤就被北京女排“挖”了过去,成为一名专业排球运动员

2009年和2011年,刘晓彤都进入国家队参加了试训,但由于技术有不足,未能在国家队站稳脚跟。刘晓彤在北汽女排获得蔡斌教练的指导和培养,从过去一个只注重进攻的主攻,慢慢参与接一传,在北京队参与三轮一传。

2018年9月24日,入选女排世锦赛中国队14人名单,出征2018年世界女排锦标赛。

扩展资料:

所获荣誉:

2012-2013赛季中国女排联赛:第四名

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第六名

2013年国际女排精英赛深圳站:冠军

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澳门站:冠军

2014年瑞士女排精英赛:第四名

2014年国际女排精英赛两站:冠军

2014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意大利站季军,香港站冠军,澳门站亚军,总决赛第五名

2014世界女排锦标赛:亚军

2015年女排世界杯:冠军

2014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最佳扣球手和最佳主攻的称号

2014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入选最佳阵容,荣膺最佳主攻

2016年奥运会:金牌

2016年9月14日,在里约奥运会北京市体育系统表彰大会上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青年五四奖章

2017年大冠军杯:冠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