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有心,爱国无限。”——汪道涵
汪道涵其人
1915年3月,汪道涵出生于安徽嘉山,其父为曾参与辛亥革命的同盟会元老汪雨相,在父亲的影响之下,汪道涵自幼便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18岁时,他开始参与中共活动,并于1938年加入共产党。
汪雨相原为国民党要员,长期活跃于革命活动之中,在56岁时营救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便被捕的汪道涵出狱,但直至70岁其加入我党的申请才最终得到中共中央的批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汪道涵是书香门第出身,一直以文职身份为党的事业提供服务。
汪雨相(前排坐者)与家人
在抗战期间,汪道涵历任新四军四支队战地服务团团长、行署副主任、地委委员等要职,为战争胜利的后勤供应体系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在建国初期,汪道涵任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及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等多个要职,但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直到1978年才重新恢复原职。1980年后,汪道涵在上海市先后任市委书记、副市长、代市长,直至最终担任市长一职。
汪道涵是一个政客,更是一名学者,他一生好学,尤其喜爱读书,甚至到了晚年住院之时,他还时常像个普通读者一样出入于自己就医的瑞金医院附近的书店,基本上绍兴路上所有的书店老板都认识这位嗜好读书的老读者,将其称为“超级书迷”。
展开全文
汪道涵左
“汪辜会谈”,棋逢对手
汪道涵为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在结束政坛路途之后仍活跃于社会活动之中,为了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非凡贡献,到其晚年,在担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的十四年间,汪道涵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力求鞠躬尽瘁,不负使命。
在1993年4月下旬,汪道涵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于新加坡举行了著名的“汪辜会谈”,此次谈话有力促进了两岸关系的破冰与持续发展,汪道涵与辜振甫也因此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
汪道涵是两岸交往的功臣,在他与辜振甫的共同努力之下,两岸关系逐渐破冰,他一生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够促成两岸领导人见面,这一遗愿也在2015年最终成真。
继1993年4月下旬的会谈之后,汪道涵与辜振甫于1998年10月再次于上海进行会晤,对相关事宜进行深入探讨。两者相会可谓棋逢对手,他们皆是人中龙凤,饱读诗书,气度不凡,众多到场媒体均对两人谈吐倾心不已,心悦诚服,并且称其为“汪辜会谈”以示尊重。
在会晤过程之中,汪道涵先是以收纳筷子的竹筒相赠,辜振甫笑纳之后以笔筒回赠,世人不解,此后才知收纳筷子的竹筒寓意着“快统”,而笔筒则是“必统”,实是文人雅兴,令人佩服。
在对两岸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之时,汪道涵既能客观对台湾发展现状提出自己的观点,又能够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共识并对此据理力争,后来,为了加深两岸往来,促进关系破冰,汪道涵先后两次抱病会见时任台湾国民党主席的连战与亲民党的主席宋楚瑜。
在2005年,辜振甫于年初挥别人世,汪道涵于年末驾鹤西去,两位长者先后仙逝,“汪辜会谈”就此成为历史上惊艳世人的绝唱。
婚姻故事,百科谜团
在去世之后,汪道涵被安葬于上海福寿园之中,该墓园曾在2008年被世界殡葬协会列入世界十大公墓之一。汪道涵在此处的墓地占地面积并不广阔,但设计讲究,十分精致。
墓碑之上安置有汪道涵的雕像,墓碑旁边有一块镌刻着“报国有心,爱国无限”字样的大石,旁边还有一块较小的石块,镌刻了汪道涵早逝的一位女儿汪芸的肖像及生辰逝日。而在雕像下的墓碑则镌刻了汪道涵、戴锡可及孙维聪的名字及生卒年月,戴锡可及孙维聪是汪道涵的两位妻子。
戴锡可生于1918年,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与汪道涵更是老乡,她正是在汪道涵的影响之下选择跟随他参加革命,此后两人互生情愫,并于1940年结为夫妻,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之中互相支持,互相陪伴,共同走过了这一段最为艰难的岁月。
戴锡可是有名的皖东抗战女英雄,在皖东革命根据地处于最危难的情况之时,戴锡可在重重危机之下四处冒险进行革命事业的宣传,在当地开展群众工作,在自来桥区与日伪分子进行斗争的过程之中诞下了长子汪致远,此子名字寓意着革命事业任重而道远,是夫妻二人对革命事业忠诚的象征。
在常年的刻苦工作之中,戴锡可积劳成疾,并于1965年医治无效去世,年仅47岁。其后,经友人介绍,汪道涵结识了曾为教师的孙维聪,随后结婚并在1975年生下了儿子汪雨。
在与汪道涵结婚之后,由于丈夫长期忙于公务,家中大小事务均由孙维聪一手操持,她将整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汪道涵对她十分尊重。在网络百科之上,显示孙维聪生于1918年,那么她生下汪雨的时候已经是57岁高龄了,这似乎并不符合生活实际。
果不其然,人们在墓碑上得到了破解这一谜团的信息。在墓碑之上清楚地写明了孙维聪的诞生年份是1934年,这说明她是在41岁时生下汪雨,这个岁数便比较接近生活现实。至于为何网上信息错误如此明显,可能是因为孙维聪为人内敛,对外公开信息不多,世人因此产生了一些误解,倒也不足为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汪道涵为人正直,对国忠诚,他始终以这一信条要求自己,传授他人,报国有心,爱国无限,正是其人一生的真正写照与追求。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