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东又翻车了,甚至干脆演起了神剧。
随着《无间》播至第 8 集,豆瓣短评区已经被 2-3 星占据。
演惯了精英的靳东在这部剧里,就像是个穿越者。
即便是被打晕绑在椅子上注射会令人精神失常的药剂,他都能始终保持着精致, 甚至还能挣断扶手,抡起椅子暴砸审讯室……看完这一幕,就连观众的明楼滤镜都快撑不住了。
你有发现吗——
国产影视剧,正在走向两个极端。
就像是同一家肉联厂的两条生产线,一条线加工高档和牛,一条线生产注水牛肉。
毋庸置疑,这些年优质作品层出不穷。
就比如刚从热搜上功成身退的《狂飙》,豆瓣 8.5 分,五星率超过 40% ,流量和口碑双收。
展开全文
爱奇艺的迷雾剧场,产出依然稳定。
豆瓣 7.7 分的《平原上的摩西》虽流量不比前者,却 顺利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剧集单元,成为首部入围此单元的华语剧集,这张成绩单是足份足量的。
张译总是让人放心的演员。
离开《狂飙》后,新剧《他是谁》如期上线在豆瓣斩获 7.9 的高分。
上美出品的《中国奇谭》,同样用中国动画讲好了中国故事。
诸如此类的优质影视剧作品,不甚枚举。
所以你看,事实上我们从不缺少好作品。但即便如此,却仍能听到身边人说: 我从来不看国产剧。
问题就出在注水牛肉上,相比之下,我们粗制滥造、千篇一律、毫无营养的国产剧显然更多。
久而久之,观众难免会产生国产影视剧 PTSD ,自然也就不再抱有期许, 在屎里找巧克力劳心伤神。
注水牛肉那条生产线上的产量实在惊人,硬是拉低了国产影视剧的整体口碑。
靳东,就是这条生产线上的优秀员工。
靳东堕落前
注水牛肉什么样,靳东心里最清楚。
拍完《伪装者》后,他基本就一直在替国产剧注水, 八年如一日,日日不停歇。
前些天我在网上看到一组图,这组图别名——靳东版大家来找茬。
这四张剧照,是靳东四部剧里饰演的四个角色。
他们无一例外,都梳着锃亮的油头,穿着笔挺的西装,紧锁沉思的眉头,端着一副好为人师的姿态……这套装扮模样,堪称靳东荧幕半永久。
2015年底,靳东几乎是观众最爱的演员。
乘着《伪装者》的东风,他被捧上了演技的神坛,被称为演艺界遗珠。
当时观众几乎笃定,他会是将来影视剧品质的保证,一如今天的张颂文。
但是八年之后,他却彻底失去了观众的信任。
那个被捧上神坛的明楼,好像不见了。
靳东主演的电视剧口碑一路下滑,豆瓣评分也始终徘徊在及格线之外。
这样一份成绩单,无关诺贝尔数学奖,无关梵高名言,无关繁体字,无关纯爷们……
仅有关于靳东作为演员,所交付的作品和角色。
舆论开始对其塑造角色的能力产生了质疑: 靳东到底算不算是一个好演员?
这样的质疑,总是很难给出准确的答案。 因为靳东确实是好演员,他 2012 年就捧起了中国话剧金狮奖。
但既然是好演员,又何至于此呢?
靳东是个好演员,佐证不止金狮奖。
2003 年,27 岁的靳东从中戏毕业顺利考入煤矿文工团。 他的表演功底,多半是在话剧舞台上磨出来的。
话剧舞台上的靳东,饰演过《日出》中的方达生,《惊天雷》中的毛泽东……彼时每个角色,他都能处理得恰到好处。
在影视剧里,他塑造的角色也是多面的。
比如《少年大钦差》中的徐安,《东方朔》中的汉武帝,《闯关东》里的龟田一郎……《秋雨》中的何鸣更是一鸣惊人,让靳东如愿收获华表奖优秀新人奖的提名。
那时靳东,远不如今天出名。
戏路却很宽,演技也从没被人诟病过。
细看靳东过去的演技,是带有灵性的。
他在《温州一家人》中将因战争患上PTSD,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黄志雄,诠释得淋漓尽致。
所以明楼的爆红,并非靳东侥幸。
反倒是他多年磨出来的演技,早已替他打好稳固的地基。
2015 年底,没有任何一部剧能抢走《伪装者》的流量,这部剧几乎捧红了半个剧组的演员。
最红的一位,便是大哥明楼。
观众们起初大都是冲着胡歌去的,后来靳东的风头却一度盖过主演胡歌。
要在稳固的地基上垒起高楼,只需机会而已。
按理来说,好演员赶上好机会一夜爆红,于观众而言这本应是件好事。因为演员获得流量,等同于获得更多资源和话语权。
如此一来,观众也就能看到更多优质的作品。
谁曾想,靳东却是出人意料的。
明楼之后,靳东基本就彻底摆烂了。
他开始不断复制明楼,在影视剧行业的流水线上生产注水牛肉。
靳东摆烂中
刚拍完《伪装者》时,靳东曾接受采访说:
我每拍一部戏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就是我拍这部戏到底要表达什么?
我敢打赌,靳东这两年肯定没问过自己。
否则,也不至于拍出这么多烂剧。
获得话语权和资源后的靳东,开辟了一条精英流水线。
他后来所有作品,都是明楼的变装游戏。
有医生版明楼、律师版明楼、公关版明楼……总而言之,就是以明楼为模板,批量复制明楼。
这种高度同质化的角色,并非只停留在服化道上,而是整个角色的直接套用,也就是说这些角色的背景、底色跟内核都是完全一致的。
比如他们都是事业有成,稳重沉稳,喜欢分享心灵鸡汤……被前呼后拥着的精英。
靳东剧里,甚至连其他角色都大多相似——
有对他倾心已久的白富美,有被抽空脑干的同事,有信赖他的客户,有崇拜他的下属……千篇一律。
故事模版也是照猫画虎,如法炮制的,看一集便知全貌。
无非都是主角开局就身处高位,转而遇挫,接着又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出众能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这就是靳东牌的注水牛肉——
工业味十足,却看不见半点用心。
微博曾有人反驳说,同样是精英人设,表现出来自然都大同小异。
正好最近就有一个反例——张译。
张译近期有两部剧接棒上线,《狂飙》才撤下热搜没几天,《他是谁》又顶了上去。
这两部剧里,张译饰演的都是警察。 前者因为没能查清贪腐案郁郁不得志,后者因为没能抓住连环案凶手而愤愤不平。
两个角色不仅职业一致,甚至连境况都几乎相同。 但这两个角色身上,却看不见半点相似,甚至有人评论说: 感觉卫国平能打十个安欣。
树叶尚且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更何况是人?
任何一个角色都该有他的处事逻辑、喜怒哀乐,并非所有精英都是明楼。
塑造好每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才理应是演员的本职工作。
还有人觉得,演员没什么选择权,无非是跟着资方的要求来。
换言之,这样的烂片不该怪靳东。
但如果你经常看靳东的电视剧,就不难发现,他的身份其实不只是演员。
绝大多数时候,靳东还是出品人。
也就是说,他实际掌握这些作品的主要话语权。
这样的演员,不止靳东一个。
还有演什么都是黄磊的黄磊,这些年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几乎都是他一手炮制的。
西八区的张瀚也是同理,在掌握话语权和资源后开始生产垃圾。
观众餐桌上的注水牛肉,不光是他们端上餐桌的。
甚至就连水,都是这些演员们亲手注入的。
怪这些流水线上的工业垃圾太多,才让观众误会了国产影视剧。
演员话语权
靳东们为何乐于生产注水牛肉?
原因很简单,注水牛肉捞钱快。
生产一部好作品,其消耗的时间和精力远比一部注水剧要多得多。
剧本要精修,细节要打磨,甚至还要较真到每个场景,每个镜头,每个表情……比如《狂飙》中安欣拉警戒线挡着高启强的那个镜头,就是拍摄中不断磨出来的。
但注水剧无需如此,他们只要根据定好的模板出剧本进片场。
几乎每个场景、镜头、表情,都是流水线产品。
比如靳东版精英,总会在电视剧刚开始时有一套穿衣流程,然后坐车出现,慢镜头给到他下车帅气出场,镜头要仰视、旋转,观众要 360 度观摩他的油头和西装……一贯如此。
工业化地沟油,成本更低且利润更大。
投放到同一市场的同类产品,如果反馈相差无几,资本永远会倾向于成本更低的一方。
这才是劣币之所以能驱逐良币的原因。
靳东式注水剧的危害并不在于它难看,而是它会挤压优质影视剧的生存空间。
身为中国视协理事、中国视协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靳东对此心知肚明。
作为一个掌握更多话语劝和资源的演员、导演,抑或是其他从影视从业者应该怎么做?
内娱并不是没有答案。
当刘德华掌握更多资源时, 他推出「亚洲超星导」计划,一口气投入2500万,资助了七位新锐导演。
怀才不遇的宁浩的户头上因此多出了300万,这300万砸出了个《疯狂的石头》 ,四处奔波的黄渤一夜爆红。
宁浩掌握更多资源时,没有忘记刘德华的帮助。
他同样推出「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扶植新人导演,文牧野靠此帮助才拍出《我不是药神》。
看过《隐入尘烟》的剧本后,海清决定零片酬出演,在甘肃高台县花墙子村待了整整一年。
精明如徐峥,也始终在打捞小片,扶持新人导演和编剧。
这才是一个影视行业者,对行业的反哺。
显而易见的是,国产影视剧远没有观众想的那么糟糕,我们并不是拍不出好的作品,我们也有很多好演员、好导演和好编剧。
只是太多粗制滥造的作品,拉低了整体口碑。
大家都在同一口锅里吃饭,砸了这口锅于谁都而言都绝非好事。
总而言之,观众抵制的从来不是靳东。
观众向来公允,也愿意承认靳东是一个好演员。
但也烦请靳东,端走观众餐桌上的注水牛肉。
监制 - 她姐
作者 - 刘一撇
微博 - @她刊iiiher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