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金水区“四三三六”工作机制 探索基层社会治理_金水_调解_矛盾纠纷

郑州金水区“四三三六”工作机制 探索基层社会治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青莎 通讯员 吕志坡

“这个平台真好,以后再也不用来回跑着去社区、办事处反映问题了,扫码就行啦!”近日,郑州市金水区兴达路街道居民张某通过“一码解纠纷”平台,在家门口就解决了烦心事。

因为垃圾倾倒问题,张某与邻居发生了矛盾,张某偶然发现小区楼院门口贴的“一码解纠纷”宣传海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自己的困扰扫码上传。当天系统受理员就将该矛盾纠纷下派至社区专职调解员张卫,张卫当即上门调解。从矛盾纠纷上传到化解,总共用了3个小时。

“一码解纠纷”平台是金水区收集发现群众矛盾纠纷渠道“四端”之一。郑州市金水区充分发挥线上“四端”平台的矛盾纠纷发现处置作用,积极健全线下“三级”综治中心的矛盾纠纷化解功能,全面落实“三调对接”定纷止争,大力推进“六方协同”调和离婚案件,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为构建共治共享共建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贡献金水力量。

“一码解纠纷”依托“郑好办”APP,打造的集矛盾收集、分流交办、跟踪反馈、综合评价、数据分析为一体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平台。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实行矛盾纠纷扫码提交、线上分流,远程调解、视频协商、结果显示,做到“一事件”全程追溯,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好不用跑”实现“一码解纠纷”,金水区作为全市首批试点单位,截至目前调解成功3715起,调解成功率96.7%,基本实现80%的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村),95%以上的矛盾纠纷在三级中心得到实质性化解的既定目标。

“三零”创建信息化平台横向打通公安、信访、应急“三专班”、“十五个工作组”的信息平台和纵向打通市、县、乡、村直至网格的数治平台,可实现数据直传、任务直达、问题直报、结果直返、成效直显。金水区利用该平台累计录入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治安乱点等工作信息7.6万余条,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3.37%。

此外,还有“数智金水”平台和“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可实现矛盾纠纷智能派单、一网通管,实现纵横流转、上下互通,为群众提供诉讼引导、在线调解、司法确认等一站式服务。

“感谢咱区综治中心、法院和工会,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不知道啥时候拿到辛苦钱!”2月25日,年后复工的农民工老王专程到金水区综治中心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去年年底,老王等36个农民工到金水区综治中心反映工资被拖欠事宜。区综治中心在了解情况后,联合区法院、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共同开展多元化解,调解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法官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开辟兑付绿色通道,经多方不懈努力,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直接将拖欠的60万余元工资款悉数转账分发给36名农民工,该案得以圆满化解。

分级联动、多元化解是金水区基层社会治理恪守的基本理念。金水区按照省市“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安排部署,推进区、街道、社区(村)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确保三级中心协调联动,实现社会矛盾纠纷分级化解。金水区专门出台《关于加强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化运行的工作方案》,由政法委牵头,统筹公、检、法、司和信访部门资源下沉,在“一格一警一干一专一群”工作体系的基础上,将金水特色的“6+N”队伍体系(“6”即三官一师两员: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专职民调员、网格员;“N”即“两代表一委员”、乡贤“五老”、社区志愿者等)融入在街道中心,引导相关部门、街道将专业调解机构、民间调解组织同频共振,最大限度将治理资源向基层归集,打造成街道矛盾纠纷调解资源库,“开门问诊、对症下药”,为群众提供身边的一站式解纷纾难服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