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市场》网讯 转载:教缘珞珈 文:周琴 易美玲 肖莹莹 图:周琴 易美玲 赵子瑜 编辑:赵子瑜 审核:杨凯军 编选人:余水行 王小英 实习生:王子君 孙青秀 谭思佳)2023年2月17日,教育科学研究院2022年度学术年会在雅各楼四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年会由副院长王郢主持,教科院全体师生出席并参与讨论。
会议伊始,王郢副院长对学术年会做了简要的介绍。召开学术年会是教科院的传统,是每位教师对过去一年研究成果的展示。为增进同学们对教师研究项目的了解和学习,今年首次面向全体学生开放。本次年会分三个阶段,共有14位教师进行分享展示。
第一阶段
“高教建设和评估”
冯惠敏老师围绕“学术成果如何认定”这一议题展开论述。她首先界定了学术成果认定的内涵,提出学术成果认定是指对学术成果是否符合有关条件的判断和确定。并指出当前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界限模糊、交织的现状,容易引起获奖者对学术成果认定的质疑,并从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两方面提出了反思。
图1 冯惠敏老师
廖旭梅老师基于对武汉大学弘毅学堂2022届弘毅学堂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提出了在新技术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重心在哪里”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两点建议:1.课程内容以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框架为重点,力求少而精。2.布置有意义的任务,以学术项目问题为导向开展训练。
展开全文
图2 廖旭梅老师
王碧云老师基于对大学职能的思考,以国外“加州大学本科生就读经历调查问卷”(UCUES)和国内“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问卷”(CCSS)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大学生学情调查情况。
图3 王碧云老师
吴青老师围绕“如何在单一学科中实现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问题,以数据支撑做了报告。她从培养方案的学科多样性和专业课程领域多样性两方面介绍了目前中美两国高校针对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应对现状。最后,她提出结论:由于跨专业领域课程相对匮乏,以顶点项目或者顶点课程为代表的项目参与体验是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关键。
图4 吴青老师
殷朝晖老师以“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评价体系”为题做了报告。她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沿革、退榜潮、主流世界大学排名没有体现中国特色、评价体系原则和建议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指出应以立德树人、四个服务和高校五大职能为原则,建立兼顾国际标准、体现内涵发展的分类弹性评价指标体系。
图5 殷朝晖老师
在第一轮提问环节中,博士生彭学琴提出了“在新技术背景下社会科学如何发展”的问题。廖旭梅老师回应:“社会科学应当更加强调软实力,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
图6 博士生彭学琴
第二阶段
“治理机制与管理模式”
陈新忠老师分享的报告题目是《英国教育发展促进收入代际流动性的经验和启示》。教育科研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向上流动。在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情况下,教育促进代际流动的作用减弱。我国可以从政府、高校、社会、学生四个方面的调节来促进教育对收入代际流动的影响。
图7 陈新忠老师
高新发老师分享了《我国中小学办学自主权调查研究》。此项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对校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设计于实施方面,考虑学段、城乡、区域差别;同时考虑办学自主权事项。在实施阶段进行信度效度分析。
图8 高新发老师
黄明东老师以《票选制(荐):民主、科学?》为题作了报告。投票表决选举和推荐一定是民主和科学的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投票制要求投票者客观、冷静、中立,但事实上每个投票者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同时还需要投票者对候选人的信息的了解必须客观真实。
图9 黄明东老师
彭宇文老师围绕《教育法法典化视域下的职业教育立法》展开阐述。他认为职业教育立法有五个特点:首先是立法先行的“基本法”前提;第二表现在政策多元的“体系化”基础;第三是制度变迁的“渐进摇摆”挑战;第四是时间进程的“效应落差”现实;最后是建设发展的“生长式前景”。
图10 彭宇文老师
吴慧平老师针对“美国stem教师驻校培养计划”做了报告。科学教育作为公民科学素养培养的主要渠道,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位与作用正在逐步提升,教师驻校计划可以很好地缓解stem教师储备的不足,弥补stem教师传统培养模式的不足,这一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图11 吴慧平老师
陈峥老师以《Perceived teacher procedural justice and aggressive behaviors among Chinese primary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s of negative evaluation of school rules and malicious envy》为题作了报告。她从生活实例出发,指出当前小学生对于教师程序正义的感知,在研究中发现教师的程序正义与攻击行为之间呈负相关,能否感知教师的程序正义对青少年影响很大。
图12 陈峥老师
在第二轮讨论环节中,彭宇文老师针对“程序正义”一词提出了疑问: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关系是如何的?陈峥老师认为,程序正义使得实质正义得到了保证。
第三阶段
“课程与教学”
李保强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孔子启发式教学的逻辑再认、意蕴推演与境界寻绎》,从启发式教学的起源、孔子启发式教学的逻辑再认、孔子启发式教学的意蕴推演以及孔子启发式教学的境界寻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同学们从形式上、内涵上、思维上辨析“愤”、“悱”二字的不同之处,认识“愤悱”对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了解孔子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演进过程、特征、取向以及对教师的示范价值。
图13 李保强老师
童珮茹老师以《生态学视角下远程线上留学经历》为题做了报告。她以研究理论为主线、生态学“可供性”概念的丰富为要点向同学们展示了该主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研究启示等内容,为同学们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式。
图14 童珮茹老师
王郢老师从研究背景、研究切入点、研究的视角选取、研究的问题等方面分享了《高考试题叙事中的自我与他者--试题叙事与中国中心》这一研究,也向同学们展示了研究中运用到的自我与他者理论,为同学们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
图15 王郢老师
在最后的讨论环节,老师和同学们围绕教科书内容的调整、研究方法和学业上的愤悱状态等主题进行了提问与交流,老师们耐心细致地一一回应。本次年会在热烈的学术探讨氛围中圆满结束。
图16 讨论与交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