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山东女孩捡到上亿钻石,上交国家后,她后来过得怎么样?_钻石_的是_临沭县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是戴比尔斯于1950年提出的经典广告词。自此之后,这种晶莹剔透的晶体便因与爱情紧紧绑定在一起而闻名中外。但不为世人所知的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为一件事的发生,让当时的一位普通农村姑娘红遍大江南北。

1977年12月21日,21岁的山东临沭县姑娘魏振芳正与其他社员一起在田中劳动,翻整土地。

不久之后,太阳西斜。和她一起劳动的社员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本打算和他们一起回家的魏振芳看到不远处的田地上还有一片杂草没有除干净,于是她提起铁锹就走了过去。

此时质朴善良的魏振芳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她这样一个无心之举将改变她一生的命运。

魏振芳

她提起铁锹挖下去第一铲,只听“咯嘣”一声,铁锹好像碰到了石头。想着将石头从土中挑出来,她紧接着又挖下了第二铲,一个蛋黄大小的东西从草丛中滚出来了。

魏振芳看到这个东西好像和普通石头不太一样,于是放下了铁锹,走到了被挖出来的东西跟前。

夕阳斜照,余晖正好落在魏振芳手里的那块“石头上”,璀璨夺目的光辉让魏振芳一时挪不开眼睛。

钻石只有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才能形成,通常位置是距离地球表面144~193公里处,但像魏振芳手里的这颗大钻石的形成位置能达到距地表900公里处。

一般而言,钻石想要来到地表,只能通过地质运动或者火山喷发。恰好,据县志记载,在清朝时,临沭曾发生过里氏8.5级的大地震,很多钻石就可能是在那时候被带到地面的。

魏振芳并不清楚以上这些道理,但临沂盛产钻石的名号古来已有。甚至流传过“烧草鞋能得宝”的传说。讲的是以前临沂这一带的财主会给新雇的长工买新草鞋,并告诉他们穿破之后可以用它来换新的。

展开全文

草鞋

最后,财主把收集到的草鞋放进大锅里烧煮,再一遍一遍的淘洗得到的烧鞋水,便会有如小米粒大小的钻石出现在锅底。

清楚这个传说的魏振芳马上就意识到自己捡到的东西可能并不普通。突然得到宝贝的她感觉心都快要从胸膛里跳出来了,她把钻石严严实实地捂在自己胸前,飞似的朝家里赶去。

在魏振芳把那块晶莹剔透的钻石向父母展示后,她意料当中的兴奋笑容并没有在老父亲脸上绽放,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阴云和紧皱的眉头。

魏振芳拿着钻石

一时间,魏振芳变得手足无措了。

在良久的沉默后,父亲才对她讲起了40年前发生过的一件悲剧。

1937年秋天,家住郯城县李庄镇罗莫岭村的农民罗佃帮在锄地时意外发现一颗核桃大小,耀眼夺目的钻石。

得到钻石的罗佃帮异常激动,向左邻右舍炫耀。很快消息就传到了乡长朱希品那里,贪得无厌的朱希品将钻石看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想方设法地想要得到它。

一日,朱希品借为罗佃帮代卖钻石的名头将其骗到了手。与此同时,驻李庄警察局局长张英杰得知朱希品将一颗钻石骗到了手,就把朱希品传唤到了警局,经过一番威胁恫吓,钻石到了他的手上。

罗佃帮得到消息后气愤欲绝,病倒在床。村民们同样也痛恨强取豪夺的张英杰,就把罗佃帮抬到了警察局门口,想要讨个公道。但谁知气急败坏的张英杰不仅破口大骂,还毒打了罗佃帮一顿。

重病再遭毒打,罗佃帮很快就死了。

1938年,日寇占领了这里,日军驻临沂伪道尹公署顾问川本定雄又恐吓张英杰,将钻石从张英杰手中强行夺走了。之后这颗稀世珍宝就下落不明了。

魏振芳的父亲可能并没有听过老子福祸相依的道理,但他深知这块钻石不是他们一家人所能消受得起的。

魏振芳发现的钻石

在听完父亲讲的故事后,魏振芳原本因为兴奋而跳个不停的心慢慢沉寂下来了,眼前依然璀璨的钻石,在她眼里成了一块烫手山芋。

巨大的反差感,让这个21岁的姑娘难以接受,她哭着扑进了母亲的怀里,“娘‚你是说俺命里担不起这个钻石?那 就把它扔了吧‚谁拾去咱也不眼红‚只要咱全家人平平安安。”

虽然一家人都有心保密,但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当传到附近矿区的领导耳朵里后,他们立马就对此重视起来了。矿委童书记马上动身赶往临沂,向地委书记朱奇民汇报了这件事。朱奇民书记在听说后对此也很重视,他赶快派相关人员与童书记一起到临沭,处理这件事。

一行人在连夜赶赴临沭后,赶忙联系公社党委书记玄德印和李加廷,并和他们确定了这次的主要任务:将魏振芳一家人保护起来,防止他们受到伤害。快速找到钻石,防止它进入别有用心人的手里。做好魏振芳一家人的思想工作。

在工作组找到魏振芳的家时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

魏振芳的父亲看到公社主任陪同着一帮陌生人来到自己家后,立马就明白了他们的来意,当即睡意全无。一帮人围坐在火炉旁拉开了家常。

魏振芳接受采访

闲聊几句后,李书记率先开口了:“为了你们全家的安全,防止万一,老人家先把钻石拿出来放到矿上的保险柜里,别的事以后再说吧。”

魏父虽然知道他们的来意,但还是不放心,打了个迷糊:“别听外面瞎说,俺闺女拾到的是块马牙石,哪有什么钻石啊?”

李书记笑了笑,说:“小魏拾到的是钻石还是马牙石,让矿上的技术员用仪器一测就知道了。”

说话的功夫,技术员就把仪器放到了炕上,魏父无话可说了,房间里变的安静起来。

工作组很快就注意到了坐在父母身旁不知所措的魏振芳,便想着以她为突破口。

没见过这个阵仗的魏振芳在工作组人员苦口婆心地劝说之下有些动摇,她说:“那块石头给我大哥拿去了。”

在确定钻石还在魏振芳一家人手中后,工作组的人员大松了一口气。李书记马上派公社的同志分头赶往魏振芳的几个兄弟家,给他们作思想工作,并把他们集结到了一起。

天刚刚拂晓,魏振芳一家人都整整齐齐地坐在屋子里。

一块被布包的严严实实的包裹被拿出来了,魏振芳缓缓将布褪下,大如蛋黄,光彩夺目的钻石才出现在众人眼前。和魏振芳刚见到它时一样,一行人都被眼前这块稀世珍宝惊呆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过了一会功夫,技术员小刘才想起来自己此次前来的任务,赶忙对钻石进行了鉴定。事后,他告诉李主任,这块钻石重达158.7869克拉,是一块罕见的天然大钻石。

魏振芳发现的常林钻石

当李书记一行人回到公社时,天已经亮了。虽然忙了一晚上,但是却丝毫不觉乏困,钻石给他们带来的惊愕感迟迟难以消退。

正在这个档口,县领导也赶到了公社。他们一行人连同李书记,魏振芳一家人都围坐在公社党委办公室的火炉旁,屋子内暖融融的,说不上来的舒服。

但魏振芳一家人都紧皱眉头,一言不发,气氛又变得凝重起来。魏振芳的哥哥率先打破了沉默,他说:“这块钻石是俺魏家的传家宝,俺要自己留着,好传给子孙后代。”

县领导又将话头转向了魏振芳,问她的想法。一个大担子落在了这个处世不深的姑娘肩头,这让她立马变的手足无措起来,她立马向父亲那头靠了靠,低声说道:“俺听俺爹的。”

一屋子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坐在椅子上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的魏父身上。在沉默了片刻之后,他突然说道:

“自从振芳拾到这块钻石后,这两天全家人都没睡过一个好觉,没吃顿安稳饭,俺也说不清这块钻石会给 魏家带来福还是忧,俺寻思着,要是在旧社会一家人就要大祸临头了,那个姓罗的不就是一块钻石断送了全家人的性命。”

老人说到这里停了停,把目光移向女儿魏振芳,说:“这块钻石谁买也不卖,谁要也不给,俺要领着闺女到北京‚亲手把钻石交给国家领导人……”

在听完父亲一番掷地有声的发言之后,几个儿子再没有说什么了。周围领导被魏父凛然的气节所感动,都站起身来向他握手,致以敬意。

1978年1月3日,新闻联播正式播报了魏振芳发现钻石一事,一下子,这个平平无奇的姑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人,这虽然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却依然没有改变她那颗如同钻石一般恒久不变的心。

为了表彰魏振芳对于国家的贡献和赤诚的爱国之心,国家提出要给她一些奖励。在征求她的意见时,她提出的要求让人大跌眼镜,她说:“俺大队太穷了‚连台拖拉机都没有,要奖的话就给俺大队买台拖拉机吧。”

负责此事的领导又忙问她,你还需要些什么。她只是摇了摇头便再没有说什么了。

谈到这里时,周围的人都被魏振芳朴实的赤子之心所感动。她把宝石献给了祖国,把奖励留给了集体,却唯独没有考虑自己。

但集体又怎么会亏待她呢?1978年1月7日公社针对魏振芳发现钻石一事在曹庄举行了庆功大会。公社领导亲自奖给她3000元奖金,还给他办理了农转非户口,并安排她到矿区当了一名工人。

这同样也给临沭县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国家奖给了临沭县100万元。同时临沭县作为钻石发现地享誉全国,在此之后,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为临沭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

很快,华国锋将这块钻石命名为“常林钻石”,经过中国科学院的仔细鉴定后,它被认为是我国迄今以来发现并保存下来的最大一颗钻石,这对于我国钻石领域的影响是巨大的。

《人民日报》报道魏振芳发现常林钻石

在很长时间里,世界公认的名贵钻石里根本没有中国钻石的踪影。

其中最出名的是发现于南非普利米尔矿山的库里南,重达3106克拉,在它被分开后,最大的一块被命名为“非洲之星一号”,被镶嵌在英国国王的权杖上,相对较小的一块——“非洲之心二号”则被镶嵌在英王的帽子上。 其次是发现于巴西的布拉岗扎,重达1680克拉。

拥有传奇色彩,闻名遐迩的钻石也同样占据了一席之地。如先前属于路易十四,自丢失再次出现后就能给人带来不幸的“灾星”——蓝钻。还有就是都曾担任过神像眼睛并久经波折的奥洛夫和神像之眼。

由于常林钻石的重量仅小于奥洛夫,它也同样跻身于世界名贵钻石之列,这是中国首例。

种种喜讯的接连传来,让魏振芳成为了当地风云人物,一时间风光无两。

魏振芳(右二)

但没有念过书,一直以来以务农为生的魏振芳如何能应对得了便随着名气而来的其他东西呢?

在那一段时间,她每天都要接待众多的记者。在参加报告会时,组织人员要求她念准备好的话稿 ,魏振芳之前从没受到过这样的训练,自然难以应付,会议的组织人员只好叫别人给她配音。她感觉自己像一个木偶一样被摆弄来摆弄去。

因为国家奖励给她3000元,她的所有亲戚都把她当成有钱人,找她借钱,但殊不知,她刚拿到了钱,就把它全部用在给母亲看病上了。在单位上,矿领导因为缺少资金常常暗示她去找政府要钱,这让之前就受了不少优待的她感到为难。

最让她感到不适的是,甚至有人写信向她求爱。早在1972年魏振芳便与邻村一个年轻农民李洪轩正式订婚了。不多时,风言风语便传开了。有人说,魏振芳出名了,看不起李洪轩,李洪轩到手的媳妇就这样没了。

这样的话传到了李洪轩耳朵里,这让自尊心很强的李洪轩感到难以接受,不想被人说癞蛤蟆吃天鹅肉的他,自那之后不管干什么都躲着魏振芳,在夜里则躲在被窝里独自哭泣。

在听到别人的闲言碎语并且看到未婚夫的模样后,聪慧的魏振芳马上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她找到了李洪轩,说:“洪轩,你放心吧,在我心目中没有什么比你更重要,如果你同意,咱们就结婚吧。”

在看到未婚妻那张一如往常的脸后,眼含热泪的李洪轩用力地点了点头。不久后,他们便领了结婚证。次年,一个大胖小子就出生了。

魏振芳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过:“拾宝这事我从来没放心上,也从没把自己当作了不起的人。”她不仅是这样说的,也同样是这样做的。

在矿场工作时,她本可以凭借魏振芳的名头挑选一些比较轻松的工作,但她却主动向领导说,由于文化有限,请把她安排到劳动最繁重的水晶石车间当一名拣石工。

1984年魏振芳所在单位选举领导班子,魏振芳全票当选。当领导找到她时,她却主动说:“我能力有限,当个助手吧。”于是领导进行了第二次选举,魏振芳依然全票当选。在魏振芳的再三恳求下,领导才安排她当经理助手。

事情发展到这里其实就应该落下帷幕了,但传奇事件的结果不总是美好的。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富商菲利普·霍普曾花巨资买下了闻名遐迩的钻石“蓝钻”自此之后,霍普家族便厄运不断,家族成员都在贫困中死去了。

魏振芳之后的遭遇也好像霍普一家人一般,梦魇缠身。

在1980年,魏振芳被诊断为乳腺瘤,几经治疗在1985年才逐渐康复。

九十年代,魏振芳所在单位经营不利,难以发出工资。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李洪轩肩上,就在此时李洪轩到临沂城出差,身上所带的一百多元公款都被小偷偷走。为人忠厚,办事靠谱的李洪轩顿时感觉如坠冰窖。

在种种压力的逼迫下,李洪轩精神失常了。魏振芳得扛起整个家。

看着眼前神志不清的丈夫,魏振芳咬着牙说:“孩他爸,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治好你的病!”

自此之后,魏振芳带着丈夫跑遍全国大大小小的医院。请过许多名医,试过无数偏方,在她的坚持不懈下,1993年李洪轩的神志才逐渐清醒过来。但沉重的医药费已经掏空了家中的所有,还让她欠了一屁股债。

生活的苦难虽然一直在折磨着他,但依然没有改变她如同钻石一般熠熠生辉的心。

在那些年生活困窘的时候,她从没有向组织要求提供帮助,直至县政府领导看到她生活清贫,才主动为她调换了工作。

2000年,她的儿子高中毕业后想要报考军校,想要母亲凭借身份为自己找关系,魏振芳一口回绝了他,并给他回信道:“儿子,不要靠妈妈,要凭借自己的努力,人吃苦才有甜。”

儿子在得到母亲的回信后当即表示可以理解。魏振芳为自己这个乖巧懂事的儿子感到自豪。

2007年魏振芳正式退休,她领着2000块钱的退休金依然自得其乐,就在这时,有很多企业向她抛来了橄榄枝 ,希望她能出面,担任公司的形象代言人,但她都给拒绝了。魏振芳说:“我不能毁了国家给我的这些荣誉。”

在邻里间,她为人和善。不管邻居遇到什么事,只要给她看到了,她都能主动凑上去,尽心尽力地帮忙。买菜时遇到熟人,她总能乐呵呵的拉上半小时家常,儿子李明不无感慨的称她为“见面半小时”。

闲下来的时候,她总爱呆在家中,享受含饴弄孙的乐趣。在儿子有两个孩子后,因为儿媳妇是家中的独生女,她大度让一个孩子随母亲姓,说:“名字就是一个记号,姓什么还不都是我的孙子。”

说起儿媳妇,魏振芳更是满脸骄傲,她不无调侃的对媳妇说道:“我是妇联评选出来的好婆婆,你也要好好表现,争取被评上好媳妇。”

2014年,魏振芳不幸患上了类风湿,在病魔的摧残下,她只得卧床不起。儿媳妇看到婆婆疼到浑身打颤的模样,泪流不止。她向单位请了长假,陪同魏振芳赶赴北京,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看着每天守在床前,准时提醒自己服药的儿媳妇,魏振芳感觉身体的病痛都不算什么了。

身体虽然变老了,但魏振芳确确实实感受到有些东西还在她心中,从未改变,并以亲情为纽带向下一代传递。

魏振芳的生活在辉煌后归于了平静。那么那颗与她羁绊颇深的钻石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按照官方的记载,在魏振芳将其上交给国家之后,在经过短暂的研究之后就被收藏在了中国人民银行。

如果当前行情,100克拉以上的钻石拍卖价格大概会在上亿元,在2015年4月,苏富比纽约珠宝就拍卖过一颗100.2克拉祖母绿型切割钻石,最后成交价格是2210万美元(约合1.37亿人民币)。按照上述的价格,常林钻石的价格应该不会低,最少估价也可达上亿元。

魏振芳发现的常林钻石就好像和氏献璧可以给原本就不寻常的玉璧增添点慷慨悲歌的意味一样,宝物之美,始于质地,发展于传说。

魏振芳同样与常林钻石一样,她最终把捡来的那颗钻石交给了国家,这也体现了她的赤诚之心,她的名字将和常林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